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康中乾:魏晋玄学本体论建构完成于郭象    2019年11月2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独”显然不是现象界的事与物,因为现象界没有可言,只能是本体之谓。作为本体的是活的,即其在中。而独化之可能在于其自身存在性结构,这使得它能在有无交互作用中得以生生不息地存在。所以,郭象的独化论逻辑地整合和统一了其前的论和,从而完成了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论的建构任务。

 

东汉末,儒学经学因形式上一经之说至百万余言的繁琐和内容上由于谶纬迷信被钦定法典化而导致的荒诞不经,走向了没落。但因儒学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经学又不能不要,这就有了援道入儒的对经学的思想革新和改造活动,其结果就是魏晋玄学的产生。

 

王弼以“无”为本

 

魏晋玄学的思想开端是曹魏正始年间以王弼为代表的“无”本论。王弼认为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其依据就是。笔者以为,“是接着老子的而言的,是对老子的本原性的表征和诠释。老子已有本论思想,然而,当人为地以为本体时,这就对本身提出了规定和要求,有什么质性、功能等属性来作本体?在老子那里,“是超感性的存在,这就是视之不见名曰夷之谓。既是超感性的,那它当为理性、思想上的存在。而且,存在于理性上的必有抽象性、普遍性。正是的抽象性,才使得它有囊括天地万物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将天地万物包揽住、统辖住。王弼在《老子指略》中正是诠释、发挥了老子的抽象性等特性,:“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可见,只有那种无形无名无状无象的普遍、抽象者,才能统辖住天地万物,才能有资格充当本原、本体。这种无形无名无状无象的属性就简称为。所以,王弼的本论与老子的本论是相通的,这正是老子“道”论在魏晋时代的新发挥。

 

从理论上说,“本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含有逻辑矛盾,这就是的抽象性与具体性之矛盾。作为的抽象性等属性的表征,当然可以成立;但这个要作为本体,一定要与万物相关联,这就逻辑地要求着的具体性维度。故王弼说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所以王弼在论述本论时,有时说以无为体”,有时又说以无为用。这正体现了王弼本论自身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矛盾。

 

但正是在“无”自身矛盾的推动下,这个才有了发展、展开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逻辑地决定了本论之演化的理路,即向抽象性一途趋进和向具体性一途趋进。当这两途走完而寿终正寝后,再逻辑地在超越中将抽象与具体予以整合。这就是从以王弼论为代表的正始玄学开始的整个魏晋玄学的思想发展历程。

 

郭象整合了“无”本论的矛盾

 

正始玄学后,魏晋玄学经过竹林玄学的“自然”论和裴頠的“有”论,至郭象的“独化”论而达峰巅。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贤士们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这个“自然”虽有本原、本体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但只能是一种纯抽象的精神、思想领域的遨游。可以看出,竹林玄学的“自然”论接的是王弼“无”论中的抽象性、普遍性之维度。这一方面使得“无”论中的抽象性维度得到展开和落实,同时却使这种抽象性纯粹化而寿终正寝了。这正是竹林玄学的思想贡献之所在。

 

裴頠的“有”论逻辑地接上了王弼“无”论中具体性之维度。裴頠在《崇有论》中开宗明义地说“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这就将玄学致思的方向导向了现象界的众有上。以“有”为本逻辑上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众有是如何有的,而裴頠的《崇有论》的主要思想贡献正在于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现象界不是也根本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存在,一物的存在必然和必须以它之外的他物为前提条件,这样一来一物与他物就构成了一个存在构架,在这个存在构架中一物和他物均可现实地存在。世上的事事物物本来就是一存在构架,故可以在相互依赖中同存共在。总之,在裴頠那里,“有”乃众有,众有相互依赖而构成一存在构架。然而,众有何以能依赖和要依赖呢?裴頠未探讨、论述此问题,他只就众有之间的现象存在而论述之。所以,裴頠的“有”论完全落在了现象上,这正是对王弼“无”论中所蕴含的具体性维度的落实和展开,但这也正好终结了这一维度。

 

可见,无论是竹林玄学的“自然”论还是裴頠玄学的“有”论,都只是承接、展开了王弼“无”论中抽象性与具体性之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并未能整合、化解这一矛盾。但矛盾之展开是其化解的前提条件。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郭象玄学逻辑地整合、解决了“无”本体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矛盾,成就了他的“独化”本体论。

 

郭象对他之前的“无”、“有”之类的本体作了认真自觉的考察,指出单一的“无”和单一的“有”均有所偏,都不能作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原、本体。何为本体?郭象说:“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这就是“独化”本体论。“独”显然不是现象界的事与物,因为现象界没有“独”可言,只能是本体之谓。作为本体的“独”是活的,即其在“化”中。而“独化”之可能在于其自身存在“有—无”性结构,这使得它能在有无交互作用中得以生生不息地存在。所以,郭象的“独化”论逻辑地整合和统一了其前的“无”论和“有”论,从而完成了魏晋玄学关于宇宙本体论的建构任务。

 

魏晋玄学是本体之学,讨论的是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原、本体问题。玄学的这一本体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一个有文化的文明民族倘若没有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之思想,它就没有了灵魂。就荦荦大端言,先秦哲学在其社会政治性质和形式下摊出了形而上的本体问题,这在孔子的“仁”和老庄的“道”处有表现。至两汉,在经学形式下讨论了宇宙生成论问题,这是宇宙本体问题的必要准备和思想开端。魏晋玄学正式、积极地讨论了形而上的本体问题。隋唐佛学,探讨和逼出了心性本体问题。至宋明理学,终于成就了伦理学本体伦的思想理论,这正是汉代将儒学定于一尊后所要求的必然的哲学结果。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演进、发展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形而上的本体思想之发展、成熟的过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20177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