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首届中华敬天法祖信仰高峰论坛在海南举行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6年5月16日
日前,首届中华敬天法祖信仰高峰论坛在海南省玉蟾宫文笔峰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海南省玉蟾宫南宗道教研究中心主办。

本次高峰论坛以“中华敬天法祖信仰”为会议主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原副所长金泽研究员、张新鹰研究员以及卢国龙研究员、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副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哲学系郑开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教授;南宗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远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陕西省社科院宗教所原所长樊光春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振春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此外,港澳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近百余位道教信众参加了当天的学术论坛。中国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台湾中华道统慈惠协会郭叶子堂主也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首先由陆文荣会长致辞,他代表主办单位,向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且殷切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传承并推动儒道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借由首届中华敬天法祖信仰高峰论坛的顺利开展,助力南宗道教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陆会长还指出,敬天法祖是中国道教思想的核心信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历经数千年洗礼,已沉淀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不二瑰宝。以敬天法祖为主题举办学术论坛,既是南宗道教的首例,也是中国道教的首次,这是具有空前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举。南宗道教推行儒道双行的宗教文化发展战略,内修一身道德,外修随缘事业,他期盼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此次会议的精彩演绎,为南宗道教的发展指明方向,并将此论坛打造成一个久远传承的品牌论坛。

接下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致辞。郑副所长代表此次会议的学术支持单位向远道而来的嘉宾们表示热情的欢迎,也对会议的召开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她说,海南的风吹来的都是浓浓的暖意,今天在这里举办首届中华敬天法祖信仰高峰论坛无疑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历时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生活方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都在发生着一个全方位的转换和发展,因此,这个转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完成?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今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今天以敬天法祖信仰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卢国龙作题为《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礼乐文明中的宗教理解》的演讲。卢教授认为,中国当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变革,对于礼乐文化的建设性发展,其实是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而非不可跨越的时代鸿沟。中国作为一个典章制度自成体系的文明国度,建立在社稷的基础上而社稷具有信仰共同体——公天下的真实内涵。当代中国行社会主义制度,从政治体制上可以视为对遭秦变古的反正,即由家天下复归于公天下,尽管社会主义包含了许多政治经济的时代新内涵,但以社会而非以资本皇权为根本的内在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是社稷在历史长河中的最新发展,而礼乐文化,曾经是维护社稷的精神资源,也应该是维护社会主义的精神资源,我们当前所欠缺的,只是明确的礼乐文化的主体意识。明确礼乐文化主体意识,整合古今资源以重建礼乐文化体系,而隆礼以率教是站在文化战略高度把握中国当前宗教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邦国之大务”。

随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发表论文,他在文中重新审视和论证了《金人铭》的早出以及它与黄帝之言的关系,进而从一些思想因素和观念入手,具体探讨了老子的学说如何受到了《金人铭》和黄帝之言的影响。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他希望通过这种尝试找到老子学说形成过程中的某种线索,并进一步克服疑古主义对上古中国历史采取的非历史主义立场和方法。

海南玉蟾宫南宗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远国就《敬天法祖:中国传统宗教的核心信仰》,李教授认为敬天法祖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儒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核心信仰,接着引用了大量文献来论证,最后强调了敬天法祖信仰对我们当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就《孔子“三统”:中华民族信仰略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那就是孔子总结夏、商、周文化特征而形成的“天道”(天命)、“鬼神”(祖先)和“礼乐”(仁义)等“三统”信仰。“三统”作为一种全民信仰,曾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情感皈依,也是铸造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价值判断和创造动力。“道、仁、孝”,分别代表尊重自然、尊重祖宗、尊重民意的价值取向,很好地解决了终极关怀、现实关怀和临终关怀问题。后来荀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地君亲师”,谓之“三本”,成为后世中国人的全民信仰,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发言题目是《祭与神圣感》,他围绕着祭与神圣感的主题,讨论了古代思想世界中神圣感的来源与发展,并侧面揭示了儒家思想的不断深化,滋育了“神道设教”的人文精神。他认为,道教斋醮科仪作为一种敬神仪式,深受神道设教的人文精神之濡染,正如《抱朴子内篇·明本》所言:“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他期望透过这样的学术路径,得以理解儒家传统内蕴的宗教因素,深入探究“敬天法祖”的文化意义,追寻“神道设教”的人文动机,这对于深化对道教科仪的理解和探寻更有裨益。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振春研究员以《黄老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和根本信仰》做了相关的历史文献梳理与总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及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就《道教文化传统的主流精神》等主题展开讨论,通过梳理论证,他将道教文化传统的主流精神归结为尊道贵德、慈俭为宝、清净无为这三个方面。

在本场论坛中,参会学者都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些优秀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构提供了丰富养料,使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中国梦的实践与实现,将促进亚洲乃至世界上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出积极贡献。

海南玉蟾宫自2006年落成开光以来,曾多次举办高峰论坛、书画展,旨在弘扬和传承南宗道教文化。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也为首届海峡两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大典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陆文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卢国龙研究员


会议现场


合影


(供稿|摄影:古屿鑫;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