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宗教与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7年4月26日

20174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宗教与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榔梨陶公庙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左高山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道长和榔梨陶公庙周至仁道长分别致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梁恒豪副研究员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30位学者发表论文并积极参与研讨,还有部分学者、学生旁听了会议。

此次会议围绕“宗教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儒道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宗教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实证研究、佛教心理学等相关专题展开学术研讨,内容涵盖社区心理学视角、弗洛伊德宗教观、禅宗参禅的心理生理学解读、儒家君子人格、宗教心理学概念方法、宗教经验、宗教认同、道学虚静修道的心理保健功能、心理暗示下的“术数信仰”、修心炼性与道德践行意蕴、儒佛道“修心”的启示、修验道的作法仪式与求道者的精神构造、道家道教对当代心理学的贡献、道术坐忘的“虚”“实”辩证、道家的身心养生观、佛教互联网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人心目中“上帝”面孔的性别二态线索研究、宗教信仰、宗教参与与精神健康、祈祷与心理治疗的个案探讨、实证研究方法背后的中国文化因素、唯识宗“五位百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宗教心理学上的意义、《坛经》的心性思想、佛教放生实践的心理治疗意义、佛教般若的内涵与启示、正念与心理治疗、藏传佛教的心理功能研究、以佛修心及“治心三经”佛教政策的宗教心理学审视等。

研讨会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宗教心理学学科发展、宗教心理学辑刊建设、宗教心理学论坛举办等主题建言献策,自由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宗教学理论系列辑刊主编金泽研究员进行了学术总结。他指出宗教心理学研讨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深,理论实践并重,该学科在中西融合过程中不断克服局限性,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强调与东方宗教文化的契合性探讨,破除故步自封的“我执”,强调在探讨宗教心理共性的基础上关照不同文化传统和处境,希望该领域的学者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张力中将宗教心理学的学术研究不断向前推进。

闭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致辞,他首先指出作为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的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难度,同时也认为宗教心理学呈向上发展的态势,学科发展前景广大,然后提出了宗教心理学需要关注的三个层面:首先是对源于西方、一直延续至今的实证研究从技术层面加以关注和重视,关注最新的发展趋势。第二,从学术层面,要重视学科体系的历史梳理,对各个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理论、方法、学科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对各大宗教的心理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旨在建立中国特色宗教心理学体系和话语。第三,从实践层面,将中国宗教传统文化与心理咨询的实践相结合,客观冷静地分析其效果,进行跨学科、不同宗教比较对话。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校长刘鸿翔教授致辞,他谈到了自己对宗教心理学的深刻认知和独到见解,表达了对与会学者深入研究宗教心理问题的期待。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室主任赵广明研究员主持。

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文洪书记致辞

研讨现场

参观陶公庙

闭幕式

(供稿|摄影:梁恒豪;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