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西北地区宗教发展现状”座谈会在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举行   2018年5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座谈会现场

 

2018512日下午,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主办的西北地区宗教发展现状座谈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赴西安与西安学界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和西北地区宗教发展现状,尤其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相关问题进行座谈。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包括课题组组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研究员,副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周边研究中心顾定国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杨建生研究员、刘延霖研究员,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古丽燕研究员,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黑颖博士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艺琼博士。出席座谈会的学界人士包括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陕西省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永智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李继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王超副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福泉副教授。李利安教授主持了此次座谈会。

 

 

李利安教授主持座谈会

 

李利安教授首先代表研究院表达了对课题组的欢迎,并介绍了出席座谈会的西安学界人士。他特别强调了西北宗教现实问题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此展开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自己在宗教现实问题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随后,各学者逐个发表了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王永智教授发言

 

王永智教授分享了其自2008年以来在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十二省的调研经历。该调研重点关注青少年的信仰状况,通过具体的调研案例以及多年的调研经历,王永智教授认为我国西部十二省青少年的宗教信仰同民族宗教习俗、民族道德观念的联系在加强。而在调研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1.青少年宗教信仰处于发展态势;2.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家庭宗教信仰、大学宗教信仰相互作用;3.大学生信仰特殊性在加强;4.大学生对宗教的宽容度、文化认同度在提升;5.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紧密结合。

 

 

李继武研究员发言

 

李继武研究员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谈到,在我国丝绸之路向西的过程中,与伊斯兰教文化的交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如何发挥中国伊斯兰教信众在一带一路中的积极作用问题;在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陕西曾经做过成功的探索和尝试,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范例。此外,李继武研究员还认为,保持一个地区的宗教文化的生态平衡,在抵御外来宗教的渗透、保障宗教管理有效性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次,应该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过程中,对促进汉藏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积极作用。

 

 

王超副教授发言

 

王超副教授结合其文章《<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五教三方的网络舆情分析》谈到《宗教事务条例》出台前后各宗教的态度及应对,各教从自身角度表明了对条例的赞成、反对或沉默的态度,说明《条例》准确把握了各教不同的发展态势与问题,对今后中国宗教管理有积极指导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各宗教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良性运转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繁荣。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注重宗教发展与国家发展及国家安全的关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关注如下几个问题:1.因经济发展引发的民族宗教关系问题以及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民族宗教对立问题;2.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影响下的民族心理隔阂与民族间相互不信任问题;3.新媒体时代网络宗教管理问题与涉民族宗教网络舆情问题;4.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以及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问题;5.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宗教问题的国内因素与国际影响问题。

 

 

李福泉副教授发言

 

李福泉副教授认为,宗教中国化分为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回族和汉族一样爱国,政治上是没有问题的,回族群众也普遍珍惜目前的太平生活,注意与汉族的和睦关系。问题在于文化层面,是不是非中国传统式的清真寺就一定会影响或削弱穆斯林的国家认同?在阿拉伯穹顶的清真寺里做礼拜是不是意味着穆斯林就没有了中国心?在这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穆斯林群众之间显然存在认识的错位。我们可能往往高估了宗教在极端主义中的作用,低估了穆斯林宗教情感的影响。我们需要注意宗教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中国传统经堂教育的发展,使得正信的宗教成为抵制极端主义的有效力量。我们要以一带一路的国际视野去认识中国伊斯兰教。就事实而言,中国穆斯林是联系中国与穆斯林国家的不可替代的中介,国内宗教政策的执行不当会严重影响我国在穆斯林的国家的软实力。

 

 

李利安教授总结发言

 

李利安教授总结分析了西北地区宗教的特点,同东部地区宗教相比,西北地区有如下特点:1.宗教跨境分布,如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2.宗教比较恪守传统,回归情绪强烈;3.信教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信徒相对密集;4.空间布局板块分割;5.民族性宗教强烈,宗教与民族紧密联系;6.信仰心理的神圣性很强,宗教领袖的感召性必强;7.精神资源的外向性明显;8.社会影响具有政治性。李利安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宗教的存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其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他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断割:第一,中国宗教古今结构的断割。宗教结构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三教圆融模式,这是一种并立互补的有机会通模式。当然宏观来看,中国古代是在此基础上的主体宗教体系儒释道+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伊斯兰教的3+2+1宗教生态模式;政治强势介入,保障宗教平衡发展的模式;国际上常见的一教独大、多教共存多元发展的模式。但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宗教格局瓦解,其他模式也很难在中国出现与维系,中国至今尚未形成稳定性的宗教结构,如何寻求宗教平衡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第二,中国宗教源流脉络的断割,主要体现在近现代以来对中国底层社会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强劲冲击,尤其是文革十年对所有宗教的摧毁。此后所恢复的宗教具有极强的历史断割性,例如,铲除了肥沃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宗教与基督教、天主教几乎是在同一起点上重新按照新的轨迹向前发展。第三,中国宗教的有神论与执政党的无神论在信仰层面具有明显的断割性,宗教的脱敏,尤其是社会对宗教的偏见以及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彼此合作的难度会持续存在。第四,社会系统方面的断割,突出体现在国家对经济的强烈关注与对精神的长期忽视,导致物质与精神之间出现严重断割,精神的凋敝、信仰的混乱、道德的迷离已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此外李教授还谈到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会通问题。

 

 

古丽燕研究员发言

 

与会双方就西北宗教现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古丽燕研究员就中国宗教文化软实力及宗教领袖介入司法等问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顾定国研究员就西北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会上,晏可佳研究员介绍了他们最近所从事的宗教现实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西北地区宗教现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他们本次西北之行的相关计划作了说明。经过长达近四个小时的研讨,本次座谈会圆满结束。(作者:郭储)

 

(来源:佛教在线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