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新媒体分论坛在莆田举行   2018年11月2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新媒体论坛在莆仙大剧院音乐厅举行

 

20181030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新媒体论坛,在莆仙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新媒体论坛的主题是佛教与一带一路,围绕感悟佛教、西来东渐、文化性格、信仰实践、和平互鉴五个维度进行访谈探讨。论坛访谈嘉宾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教授,主持人为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英刚教授。一百多位佛教界和来自社会各界的现场观众,以及收看直播的线上观众共同见证参与了这场新媒体论坛。

 

主持人和嘉宾们先后从实践和研究的角度谈了各自理解、感悟的佛教,从古丝绸之路视阈探讨了中国佛教的传入与输出的历史,从佛教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相互影响来辨析中国文化格局和性格的形成,还谈到了佛教思想对生命自体的信仰与精神世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更深入讨论了佛教在一带一路的新时期中对未来世界和平共生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

 

 

论坛访谈嘉宾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谈到本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为交流互鉴,中道圆融,中道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中道是如实之道,不带有偏见,平等客观地交流,这对于当今世界和人类发展可谓至关重要。佛教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依然承担着更大责任。16世纪以来,西方主导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但物质文明和科技力量的高速发展也伴有很多负面影响和精神困惑,人类对于因欲望膨胀而造成的灾难也在深刻反省。以佛教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倡导人格圆满、精神觉悟,不迷失于物质现象,更好的认识自己,造就高尚健全的心灵品质,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是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佛教等东方文化为区域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合共生提供智慧和慈悲力量的重要机遇。我们相信佛教在新时代能够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坛访谈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教授

 

魏道儒教授表示,佛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应该扮演三个重要角色:一、佛教要当维护和平的使者。两千多年来,佛教一直坚持和平的理念和形象,应该继续发挥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二、佛教要作增进友谊的桥梁。佛教应该成为促成不同民族、国家相互理解尊重、和合共生的友谊桥梁;三、佛教要做坚守信仰的表率。两千多年来为世人所铭记的各国佛教高僧大德,不只缘于他们的名声,而是缘于他们的品德风范,在坚守信仰、追求正道的实践中成为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人类精神楷模。因此,在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佛教应该理直气壮的宣扬自己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知灼见和正确观念,如倡导平等、反对等级,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倡导和合、反对独霸,倡导中道、反对极端,倡导圆融、反对矛盾等,为世界人民的安宁和福祉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孙英刚教授总结两位嘉宾对佛教与一带一路的探讨共识: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是长期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贡献,佛教才能从一个地方宗教发展成为亚洲宗教,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宗教。了解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保存、弘扬和丰富,有利于树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尊,有利于为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佛教徒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和平使者。历史上,佛教在文明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佛教需要重拾文化使命,担当新的历史责任,为一带一路注入信仰的力量、赋予文化的光彩,以佛教深邃圆融的智慧为这个时代创造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新的文明意象,让一带一路不仅成为充满生机的经济增长带,更成为世界新文明建构的重要起点。

 

 

论坛内容和成果以新媒体渠道同步向世界传播展示,成为本届论坛的一个亮点

 

佛教与一带一路新媒体论坛,聚焦于中国佛教如何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努力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佛教及其他宗教的相互认知、相互尊重、相互融通,多元共存、和合共生。该论坛嘉宾们围绕佛教与一带一路的主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论坛内容和成果以新媒体渠道同步向世界传播展示,体现了深刻主题与新颖形式的有机结合,成为本届论坛的一个亮点。

 

(图片:中国佛教协会)

(来源:佛教在线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