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江西道教史》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年7月17日

 

作者:孔令宏、韩松涛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8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9年宗教学众多申报项目中突破重围唯一获得批准的项目,吸收多位专家的意见修改充实并经鉴定后,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出版的成果。本项目同时也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的结项成果。以学术良知而论,本书是两位作者5年多来心血的凝聚之作。

 

江西道教起源较早,在张陵创教前,江西已经有较多的神仙传说,其中一部分影响了后代道教的发展,甚至有的影响绵延至今。张陵在蜀地创教前,在包括江西在内的东部有一定的活动。张鲁之后,张天师子孙散居于三地。唐代以来,龙虎山一系天师后裔脱颖而出,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尤其在北宋获得了朝廷的重视与支持,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元明两代达到发展的高峰,清代因得不到政治支持而陷入衰退。具体来说,唐代邓紫阳开创了北帝派,该派亦是唐代道教的热点。晋代许逊实有其人,但其许多事迹是后人增益的。唐代以来,本为民间信仰的许逊信仰,在胡慧超等人努力下,与信奉日、斗、月三王的孝道派结合,形成了新的孝道信仰,并逐渐向道教靠拢,至南宋时的净明道而完成这一转变过程,至元代而达到发展的高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江右商帮和民间的闾山夫人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灵宝派皂宗、北帝派、天心派、神霄派等也在江西产生并传播到全国而有较大的发展。虽然江西道教以正一道为主,但也不能忽视全真道在江西的传播,尤其是陈致虚、伍柳派等为内丹学的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总体看来,江西道教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生命力,但对政治的依附性很强,得到政治支持就有较大发展,否则就衰落停滞。不过,应该看到,江西道教在过去为中国道教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档底蕴深厚,富有发展的潜力,在未来当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学术创新点

 

一、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地方志等乡邦文献、口述史和正规文献,对江西道教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

 

二、对唐五代以前的张天师一系研究,本书对南北朝至唐五代张陵在东部的事迹传说进行了分析,对张陵在东部,包括江西、浙江、江苏等地活动的可能性进行了推测,利用新发现的数据对张鲁的卒年进行了论证。一般学者都认为从三国张鲁以后,至晚唐龙虎宗兴起,中间约800年间张天师一系缺乏史料,本书对这一段的史料进行汇合和梳理,提出了张鲁以后,张天师子孙分散于三地的新观点。天师道在张陵的第四代孙张盛时传到江西龙虎山,这仅见于《汉天师世家》,正史中并无记载,学术界也基本上不认可这一说法。本书对此进行了辨析,丰富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三、本文利用史传数据对许逊所任旌阳令之旌阳所在地进行了考证,并利用晋代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对许逊的出身进行了新的论证。

 

四、对净明道的研究,学术界目前仅探讨到刘玉为止,对刘玉之后的发展一笔带过,对净明道与江西商业文化、闾山夫人教的关系缺乏探讨。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五、龙虎山天师道在清末至近代的活动,目前的学术成果中讨论不多。本书对此用较多的篇幅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六、既有的成果注重于正一道,对全真道在江西的传播研究不多。本书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学术价值

 

江西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宗教地理学上,道教素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根据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江西有五个洞天和九个福地,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但是,既有的道教研究成果除了对净明道和龙虎山天师道有专著之外,对江西道教的其它方面只是在中国道教史的宏大叙事中略有涉及,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已经发表的论文中,相当一部分尚可深入讨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系统的江西道教史的专著面世。与此相关,在有关中国近代道教的研究中,对江西道教正一道的研究很不充分,对近代张天师在上海、苏州、杭州、台湾的活动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书的研究,能填补学术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汉代三国时期江西道教的酝酿

 

第一节 汉代江西道教传说

第二节 张陵创教及东部事迹考

  一、张陵生平与创教

  二、《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考

  三、张陵东部事迹考

第三节 三张与张修关系考

第四节 《老子想尔注》考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西道教的起源

 

第一节 许逊崇拜的形成及其发展

  一、许逊的生平及事迹

  二、许逊与吴猛

  三、晋及南北朝孝道派传承体系考

第二节 晋及南北朝时期张天师子嗣分布

第三节 陆修静与简寂观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江西道教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许逊信仰的发展

第二节 唐五代麻姑山邓紫阳与北帝派

第三节 唐五代龙虎山张天师一系考

第四节 江西风水派

第五节 唐五代江西其他名山高道事迹

 

第四章 五代十国和宋代江西道教的转型()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宋代江西道教概况

第二节 陈景元的道教思想

  一、道论

  二、人性论

  三、修养论

  四、治国论

  五、纳儒入道

  六、陈景元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王文卿与神霄派

第四节 龙虎山天师道的复兴

第五节 王钦若、留用光对道教科仪的贡献

第六节 饶洞天与天心派

 

第五章 五代十国和宋代江西道教的转型()

 

第一节 刘烈、章哲对道教的贡献

第二节 净明道的初创

第三节 白玉蟾在江西的传教活动

第四节 五代十国和宋代江西道教的特点

 

第六章 元明两代江西道教的大发展()

 

第一节 龙虎山天师道的发展

第二节 玄教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净明道的发展

第四节 皂山与玉笥山的灵宝派

第五节 雷思齐与张理的道教易学思想

 

第七章 元明两代江西道教的大发展()

 

第一节 元代全真道在江西的传播及陈致虚的丹道思想

第二节 朱权与朱良月的贡献

第三节 明代全真道在江西的发展及伍守阳的内丹思想

 

第八章 清代江西道教的衰落

 

第一节 清代早期全真道在江西的发展及柳华阳的内丹思想

第二节 傅金铨对道教的贡献

第三节 清代中晚期全真道在江西的发展及黄裳的内丹思想

第四节 净明道的传播及其对闾山派的影响

第五节 天师道在清代前期的发展及娄近垣的道教思想

 

第九章 近代以来江西道教的复兴

 

第一节 江西正一道的活动

第二节 江西道教的历史特点及未来的发展

 

附录一:不同版本的四十一代天师世系表

附录二:1929年江西僧道户口表

 

参考文献

 

  一、论文文献

  二、书籍文献

 

后记

 

邓国均: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

 

在我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它在中国产生、发展并一直流传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发展历史,也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演变的历史。由此,从地方文化与区域特色入手,是推动道教史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中国道教史研究,在较长时期内都比较注重对道教发展宏观历史的勾勒与梳理,而对于道教发展与传播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对于道教在不同区域的管理制度与宗教仪式转变,对于道教修行方式及其融入不同地区民众生活过程的探索等均显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使用,道教史的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回归其“地域”本色的趋势,国内学者如陈耀庭的《上海道教史》、郭武的《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2000)、樊光春的《西北道教史》(2010)等,都体现了这种转变;国外著作如苏珊·纳奎因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2000)、高万桑的《1800-1949年间北京的道士:城市道士的社会史》(2007)等,则标志着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向着更为精细的趋势发展。

 

综观上述论著可以发现,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某些远离政治经济中心而又具有丰富道教文化资源的独特区域,其道教发展的历史状况及文化价值有待发掘和深入阐述。孔令宏、韩松涛合著的《江西道教史》一书,正是在上述道教研究的文献积累与学术转向的背景下,选择了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历史上人文荟萃的江西地区,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自两汉魏晋时期至近现代的道教发展历史,对江西道教与中国道教的起源问题、江西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问题,以及江西道教团体在不同时期如何融入地方社会的问题,都作了较为深入且中肯的论述。

 

对于江西道教与中国道教的起源问题,该书第一章“汉代三国时期江西道教的酝酿”,专设“张陵创教及东部事迹考”一节,寻绎张陵早年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活动轨迹,认为“张道陵除四川外,还在东部留下了关于其修道的遗迹和传说,从而影响了后世张道陵天师地位的形成”;并指出张道陵早期活动的范围,“地域很广,包括河南嵩山,江西庐山、龙虎山,江苏丹阳、浙江余杭、丽水卯山等地”,从而论述了江西地区在中国道教起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结合大量的正史文献和方志史料记载,指出自宋代开始,江西地区不但宫观大兴,而且由于龙虎山天师道一系得到朝廷的支持,江西道教也逐渐从边缘处境转而踞于全国道教的中心地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其间虽然经历了宋元之际的朝代更替与政治社会的动荡,但以正一道为代表的江西道教,其龙虎宗、净明道、閤皂宗等,在元明两代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作者对这一过程中天师道、净明道的起落升降及其与全真道的交流竞逐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各个宗系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宗教哲学思想等均进行了考证与论述。

 

当然,由于该书论述范围的时间跨度较大,而江西地区因其地域宽广,各地道教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该书所涉及的某些问题,如道教与风水文化的关系、道教与儒学及佛教的交流与影响问题等,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章来源:20126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