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五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3年10月25日

中文目录

专稿

“四大门”崇信之精神分析/高长江

宗教理论研究

贝格尔“把相对化者相对化”命题辨析/曹义昆

佛教研究

佛道修行的科学诠释问题——以《楞严经》与道教内丹学之关联为例/夏志前

慧光“四宗”判教之略探 /可祥

“会昌毁佛”原因与反思/静贤

香巴噶举觉域教法传承钩沉——对唐杰流派秘密觉域耳传的田野考察/德吉卓玛

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谈中国与中、西亚之艺术交流/王敏庆

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

元代全真教在山西的发展 /赵改萍

高丽道观福源宫考/黄勇

论秦汉时期西王母信仰民俗的构建——兼论异地文化认同/李秋香

基督宗教研究

梵蒂冈原传信部历史档案馆所藏1622-1938年间有关中国天主教会文献索引钩沉/刘国鹏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陆德阳

伊斯兰教研究

《经学系传谱》与伊斯兰教法/哈宝玉

民国河南伊斯兰教经师与经学/马超

土耳其奈格什班迪教团的历史特征与当代发展/敏敬

其它宗教研究

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中的宗教信仰/姜守诚

书评

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地域宗教史——《天津宗教史》简评/温克勒

穆斯林妇女的面纱——蕾拉·艾哈迈德《无声的革命》述评/周传斌胡美娟

汇集着多科知识和探索空间的《中国三阶教史》/严耀中

《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序/金维诺

综述

圣地之“圣”何来?——法国人类学研究空间神圣性的几个方向/鞠熙

“回儒世界观与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阿里木·托和提


Contents

Special

Psychoanalysis on Four Paranormal Animal Species Belief/Gao Changjiang

Studies on Religious Philosophy

Discriminate Analysis with Relativizing the Relativizers of Peter L. Berger/Cao Yikun

Buddhist Studies

The Issues on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n Cultivat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 by an Examp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urangama Sutra and Taoism Internal Alchemy Thoughts/Xia Zhiqian

Explore the Sizong Panjiao of Master Huiguang/Ke Xiang

The Reason and Reflection of Huichang Calamity/Jing Xian

The Inheritance Research of Joyul Teachings in Shangpa Kagyu/ De Ji Zhuoma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Pagoda Flowers Shape, and Artistic Exchange among Central Asia, West Asia and China/Wang Minqing

Taoist Studies

Develop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Quan zhen Religion in Shanxi/Zhao Gaiping

Study on the Taoist Temple Fuyuan Gong in Korea/Huang Yong

The Construction of Qin and Han Dynasty’s West Queen Beliefdiscussing cuncurently different Cultural Approval/Li Qiuxiang

Christian Studies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in 1622—1938 Collected in Vatican Historical Archives/Liu Guopeng

Missionary and the Education for Disabled Persons in Modern China/Lu Deyang

Islamic Studies

Islamic Sharia Law and Jingxuexi Chuanpu/Ha Baoyu

Al-ulamā’ and Islamic Education of Henan Provinc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Ma Chao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rkish Naqshbandi Sufi Order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Time/Min Jing

Studies on Other Religions

Religious Faith of the Mystery stories in FangmaTan Qin Bamboo Slips/Jiang Shoucheng

Book Review&Summarize

 

摘要

“四大门”崇信之精神分析

高长江

“四大门”崇信是中国北方民众一种普遍性的民间信仰。其不仅以离奇悖逆的信仰逻辑,而且以神秘诡异的“魔法”给人带来的精神恐惧与慰藉、身心痛苦与安抚挑战着宗教学的理论思维,并形成了宗教解释的一桩历史谜案。本文通过精神分析的工作平台,并引入宗教精神病学的理论,对“四大门”崇信中的崇拜对象建构、“家仙”“拿法”以及香头“降神”治病、除祟等所谓“神秘”事件进行了解析,展现了它们的心理原型、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机理。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四大门”崇信既不荒谬也不神秘,更无需“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它也仅仅是人类某一族群心理无意识的产物而已。

关键词:精神分析 四大门 文化原型 情结 投射

 者:高长江,1959年生,浙江理工大学文化发展中心教授。

 

贝格尔“把相对化者相对化”命题辨析

曹义昆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3CZJ001)的阶段成果。)

“把相对化者相对化”是贝格尔从宗教社会学转向神学研究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旨在为宗教和神学的超验性特征作出合法性辩护。本文在对这一命题充分解释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与贝格尔神学的关系问题。经由贝格尔为宗教所做辩护的另一条批驳思路——对费尔巴哈宗教投射论所发表的看法为参照,指出:该命题对于贝格尔言,并非像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意味着神学思考要摒弃社会科学的相对化分析,而是要通过对这类分析视角本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之揭示,将其从反宗教的世俗意识形态与价值标准的控制之中释放出来,使之成为神学思考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予以涵化和超越。本文且指出,这一点,已然成为贝格尔神学思想的特色所在。

关键词:贝格尔 相对化者 相对化 宗教 神学

 者:曹义昆,1976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Discriminate Analysis with Relativizing the

Relativizersof Peter L.Berger

Cao  Yikun

relativizing the relativizers”is a significant proposition raised by Peter L. Berger at his academic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religion to his theological exploration. When he did so, he attempted to argue for the legitimacy of transcendental aspects which both religion and theology have. Based on amplyexplaining of the proposition, this article further demonstrates its connection with Berger’s theological ideas. In terms of another critical approach to defend religion taken by Berger,——precisely, with reference to his own view on Feuerbachs idea of the religion as a projection,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uch proposition does not imply that social sciences should reject the relativizing analysis, just as its critics consider; instead, through the defect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analytical perspective revealed, the proposition underlines that theologizing must get such perspective free from the controls of secular antireligious ideologies as well as standards of value, thus to receive it as a principal premise methodologically, apprehend it intellectually, and to transcend it finally. Moreover, the article also point out: th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erger’s theological ideas.

 

佛道修行的科学诠释问题——以《楞严经》与道教内丹学之关联为例

夏志前

《楞严经》自唐代“译出”之后,在以注疏为主要形式的经典诠释推动下,逐渐流行并成为中国佛教至为重要的经典之一。诠释学视域下《楞严经》之流行及其效应,反映了此经对佛、儒、道三家的影响。本文拟对《楞严经》与道教内丹学的关系进行思想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佛教经典诠释的“科学诠释”问题。

关键词:楞严经 道教内丹学 科学诠释

 者:夏志前,1971年生,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The Issues on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n Cultivat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by an Examp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urangama Sutra and Taoism Internal Alchemy Thoughts

Xia Zhiqian

Since “transl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Shurangama Sutra gradually became prevalent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Buddhist canons by the promote of the exegetics of canons. The prevalence and its effect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in the vision of hermeneutics reflect the canon’s influence on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e article plan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urangama Sutra and Taoism internal alchemy thoughts in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n to discuss the issues of the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n exegetics of Buddhist canons.


慧光“四宗”判教之略探
可祥

本文依据智者大师对“南三北七”判教学说的批判,对慧光“四宗”判教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内容进行梳理,进而对智者大师的“四宗”批判学说作出分析,并对智者大师的判教思想是否受到“四宗”影响做一适当的推理。最后指出,慧光的“四宗”判教,以及智顗对其学说的批判,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值得注意的。

关键词:慧光 “四宗” 智者

 者:可祥,197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硕士研究生。

 

“会昌毁佛”原因与反思

静贤

为期六年的“会昌毁佛”贯穿唐武宗执政生涯,凡是中央集权能够控制的地区,寺院大多被毁,经卷严重缺失,宗派义理式微。其后的净土实践性风格,以及禅宗僧侣遁迹山林,逐步完善农禅并重的禅修模式,从此影响了中国佛教转播的走向与基本路径。反思此番毁佛的原因,在政治、经济、宗教分歧等因素之外,还应注意唐末政治滑坡所导致本土文化自信的丧失,以及官方度僧与佛教自身私度僧尼导致伪滥现象的历史诱因。

关键词:唐武宗 会昌毁佛 农禅并重 私度僧尼

 者:静贤,197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香巴噶举觉域教法传承钩沉

——对唐杰流派秘密觉域耳传的田野考察

德吉卓玛

学界普遍认为香巴噶举早已消沉。田野调研资料却显示,并非完全消失或湮没。笔者在田野现场发现,其教法当下依然流传。本文论及的香巴噶举觉域教法传承不曾被学界问津,其中“唐杰流派秘密耳传”觉域教法传承抑或更加不为人知。对这一传承的研究,不论对香巴噶举派,还是觉域派,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笔者通过田野搜寻的藏文原始教典文本并倚重实地考察的第一手个案资料,首次对其渊源、师承等历史脉络、教法经典,以及传承之变迁等进行了探究,由此展开“唐杰流派秘密耳传”觉域教法流传迄今发展状况。

关键词:香巴噶举 唐杰流派 秘密觉域耳传

 者:德吉卓玛,1963年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谈中国与中、西亚之艺术交流

王敏庆

塔本非中国本土建筑形式,但在佛教传入后,佛塔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佛塔的标志性构件——塔刹,随时代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中国佛塔塔刹主要包括受花、小覆钵、相轮以及最上部的宝珠或水烟。塔刹中的相轮早在印度覆钵式佛塔上已经出现,并传入我国,然而其塔刹上却并没有受花。受花是由异域传入,还是在佛塔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本土形成的一种建筑构件?本文通过对早期佛塔的梳理,认为受花形成于中国本土,最早它有两种形式,花叶式和阶梯几何式,其根源可追溯到犍陀罗佛教雕刻中的石柱花叶柱头,和遥远西亚纳巴泰文明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受花在中国佛塔上的出现,正体现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更加遥远的西亚之间所存在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受花 佛塔 云冈石窟 犍陀罗 纳巴泰文明

 者:王敏庆,1975年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站博士后。

 

元代全真教在山西的发展

赵改萍

全真教于马丹阳掌教时期传入山西。丘处机掌教时,全真教利用统治者的力量,适应民众祈福禳灾的心理需求,迅速扩大了教势,不仅信众人数和道观数量大为增加,而且还开凿了道教石窟、组织刊刻了《道藏》,使山西成为当时北方全真教势力最隆盛的区域之一。同时,元代全真教在山西的发展也呈现了诸多地域特点。

关键词:元代 山西 全真教

 者:赵改萍,1976年生,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Develop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Quan zhen Religion in Shanxi

Zhao Gaip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Ma Dan yang palm teaching, Quan zhen Religion came to Shanxi firstly. During the period of Qiu Chuji Palm teaching, Quan zhen Religion has rapidly expanded to teach potential, with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ruler, and meeting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pray disaster stalks of grain. It not only caused the number of believers and the greatly increased number of temples, but also organized movements of the road reservoir. Quanzhen Religion in Shanxi became one of the largest areas.of Northern .At the same time, Yuan dynasty Quanzhen Religion in Shanxi development also presents a number of features.

 

高丽道观福源宫考

黄勇

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3B052)“中韩关系史上的道教交流”阶段成果。)

福源宫是高丽睿宗时期建造的皇家道观。经考证,福源宫创建于政和六年,建成于政和八年,可能是仿照宋朝道观太一宫所建。福源宫是从属于国家祭祀体系的宗教机构,其宗教功能主要是为国家和王室祈福禳灾。福源宫的建造,标志着在高丽正式形成了以宫观为依托的纯正的科仪道教,提升了道教在高丽王朝的地位,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但是道教的地位及影响仍然不能与佛教相提并论。

关键词:道教 福源宫 太一宫 斋醮 国家祭祀体系

 者:黄勇,1972年生,博士,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论秦汉时期西王母信仰民俗的构建——兼论异地文化认同

李秋香

秦汉时期,西王母是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之一。西王母原本是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异地神灵。秦汉社会各阶层却在不同时段、根据不同需要对该神祇进行不断加工与改造,以期为己所用。随着信仰圈的扩大,西王母成为大家共同的信仰对象,位列正式宗教在中原诞生或普及前对民众影响最大的一位民间信仰神灵。西王母被异于自身的文化所利用和接受。此为信仰民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异地文化认同功能之具体案例。

关键词:秦汉 西王母信仰 异地文化 文化认同

 者:李秋香,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梵蒂冈原传信部历史档案馆所藏16221938年间

有关中国天主教会文献索引钩沉

刘国鹏

梵蒂冈万民福音传播部(原传信部)历史档案馆(Archivio Storico di Propanganda Fide)所藏1622年以来之档案文献,其持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巨、保存之系统可谓令人叹为观止,其意义和价值并不局限于天主教传播史,而且涉及近现代天主教传教区内各个民族的文明、文化和宗教史,因此,其蕴涵的学术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教会历史,而延伸至文化交流史、社会学、民族志、文献学和多个人文学科分支当中。本文对梵蒂冈原传信部成立的背景、历史变迁及其所属历史档案馆自1622年以来直至1938年以来历时300余年的全部档案文献的内容、数量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详细罗列和介绍,并对内中所藏有关中国天主教会的文献进行了细致梳理。对16221892年、18931938年两个阶段有关中国天主教会的档案文献在内容和数量上的初步梳理,基本上完成了对1622年传信部成立以来,其所属历史档案馆有关中国天主教会的档案总量的详细的摸底工作。该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中国天主教会文献数量之大、规模之巨、意义之重大,可谓海外有关中国天主教会最系统、最具规模的档案文献。对该部分文献的编目、整理,将会推动国内学术界在包括中国天主教史研究在内的诸多学相关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原传信部历史档案馆 天主教会 中国 文献编目

 者:刘国鹏,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

陆德阳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古—1949)(11YJA770036)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中期,一部分为传教而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关注到了身处社会最底层的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引入西方近代残疾人事业理念,率先创办残疾人学校,面对中国民众强烈反对外来宗教的社会现实,主张残疾人学校脱离教会、独立发展,得到了中国官僚、绅商、知识分子和市民的支持。迨及民国初期,为了得到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传教士淡化了残疾人教育中的宗教色彩,除了继续新创办残疾人学校之外,还培训残疾人教育师资,援助国人创办残疾人学校。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多数经办残疾人学校的传教士顺应形势的发展,向中国政府申请立案、注册,纳入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实现了中国化的转向,成为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近代 残疾人 传教士 教育

 者:陆德阳,1953年生,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经学系传谱》与伊斯兰教法

哈宝玉

(本文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明清时期经堂教育及其思想研究”(批准号:12BZJ027)和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宗教关系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构建研究”(项目号:10SZYB0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赵灿记述明清时期经学教育的珍贵文献《经学系传谱》为依据,重点探讨了域外伊斯兰教法、教法学派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经学学者和穆斯林的广泛影响。在追溯“逸蛮阿訇”来华传教路线的同时,观察了南北经学教育的特点。对《经学系传谱》中提到的约于明中晚期传入中国的两部专门讨论伊斯兰教法的著作《费喇意特》和《终谷勒弗托华》也给予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不仅域外传教师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学者和经学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他们带来的经籍也对中国经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认为,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法的传承是基础性的,且实践着既不背离伊斯兰教义主旨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法律例,哈乃斐教法学派的法学思想和学术观点自有明以来居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主流地位。

关键词:伊斯兰教法 逸蛮阿訇 《费喇意特》 《终谷勒弗托华》

 者:哈宝玉,1967年生,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民国河南伊斯兰教经师与经学

马超

民国时期河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十分兴盛,经师辈出,经学系统自成一体,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繁荣局面。本文从经师籍贯、经学重镇、经学传承、经学交流、经师与教派学派、经师与经堂教育、经师与汉文经学著作、经师与经学的地位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概括和探讨。

关键词:经师 经学 河南伊斯兰教

 者:马超,1987年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2012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

 

土耳其奈格什班迪教团的历史特征与当代发展

敏敬

(本文为“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13LZUJBWTD007)阶段性成果。)

土耳其奈格什班迪教团向来有关心政治,重视民生与社会发展的特点。19世纪复兴派崛起使该教团与奥斯曼帝国的近代化相联系。现代土耳其建立以后,它先后经历了蛰伏、复兴和发展三个阶段。当代土耳其奈格什班迪教团的复兴和发展深受科提库等教团领袖个人思想的影响,也是该教团自身的现实主义和灵活性特征以及凯末尔主义的弱点和土耳其多党民主制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该教团与世俗主义在现代价值上的趋同性也有利于世俗阵营对其持宽容和观望态度。

关键词:土耳其 奈格什班迪 现实主义 伊斯兰复兴 世俗主义

 者:敏敬,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rkish Naqshbandi Sufi Order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Time

Min Jing

As its basic chracteristics,the Turkish Naqshbandi Sufi Order alway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olitics,social life and development since its beginning time.During 19th century with the rising of revivalist the Naqshbandi Order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dern reform of Othoman Empire.But under the rule of modern Turkish secular regime this Order had experienced hiding,revival and redevelopment these three different stages.In particular,the morden development of this Order has been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thoughts of Kotku and other sufi leaders,but by its own realist spirits,the weakness of Kamelism and the Turksih multi-party democracy as well.Besides,the similarity between Naqshbandi and Turkish secularism in their modern value view is also functional in the tolerance of secular camp toward this sufi order.

 

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中的宗教信仰

姜守诚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晋道教与方术民俗——以出土资料为背景》(09CZJ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放马滩秦简《志怪故事》是20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一份重要的简牍资料,其内容讲述一位名叫丹的人死而复生的过程及地下世界中死人(鬼)的好恶与畏忌。本文着重探讨了这篇简文中包含的宗教内涵,通过对数字“三”、“司命史公孙强”、“白狐”、“柏丘”、“白茅”等名辞术语的解读来折射秦汉社会的宗教信仰及方术民俗,并分析了丹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有关鬼的好恶、祠墓禁忌等内容,指出其对于引导舆论、劝化民心、改良祭礼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章还透过先秦人文语境中“鬼”概念,澄清了丹从自杀到复活这段时间内(三年)的身份问题,并对复生、鬼魂显形、尸解三种生死转换状态进行辨析和界定。

关键词:放马滩秦简 《志怪故事》 死而复生 宗教信仰

作者姜守诚,1975年生,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