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人类学讲座”第22讲公告   2019年7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讲题:汉传佛教全球化的历程与趋势

主讲人:汲喆

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主任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INALCO)社会学教授

法国大学院(IUF)青年院士(membre junior)

与谈人:

渠敬东(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建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讲座时间:2019年8月20日(周二)上午 13:30~16:30

讲座地点: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小会议室(860室)

讲座联系人:王超文,15911113766,wcwlzp@163.com

 

讲座内容简介:

过去十几年间,借助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些与中国大陆联系密切的自我认同为佛教的团体,伴随着大陆海外移民的稳定增长,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跨国网络。本次演讲将首先考察19世纪末以来汉传佛教跨国传播的不同阶段,然后将着重分析一些新兴佛教运动的动员策略。

 

主讲人简介:

汲喆,男,1974年生,2007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教授、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传佛教与社会变迁、宗教教育、宗教全球化以及宗教社会学理论。过去二十年间,他透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中国大陆佛教重建的动力、过程与后果,并主持了多个有关当代汉传佛教的国际研究项目。2014年,他以对当代中国大陆佛教及政教关系的研究被选为法国大学研究院(IUF)青年院士(membre junior)。近著有《宗教、现代性与时间性:当代禅宗的社会学》(法文,CNRS,2016),主编或合编有《现代中国的宗教、教育与政治》(英法文,PUV,2011)、《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两次复兴》(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得道与成圣:现代中国宗教权威的建构》(英文,Oxford,2017)、《当代中国的汉传佛教:调试、继承与创新》(英文,UH Press,2019)。译著包括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重要作品,如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合译)、莫斯的《礼物》、涂尔干与莫斯合著的《原始分类》等。

 

“宗教人类学名家讲座”简介:

宗教人类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重点扶持的院级交叉学科,系由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和陈进国博士共同主持,共举办了五届宗教人类学学术论坛和五屆“宗教人类学工作坊”,学术辑刊《宗教人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核心期刊,曾获中国优秀学术集刊奖。“宗教人类学名家讲座不定期在京举办,系列演讲集将会结集出版。

 

现受邀之讲座者有:Robert P. Weller(魏乐博)、王铭铭、罗红光、渠敬东、Hirochika NAKAMAKI(中牧弘允)、张珣、梁永佳、David A. Palmer(宗树人)、范丽珠、王建新、Roberto Malighetti(马力罗)、黄剑波、张小军、庄孔韶、李天纲、Kristofer M. Schipper(施舟人)、吴重庆、赵丙祥、Barend J. ter Haar(田海)、张泽洪、汪毅夫等学者。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