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现中山大学校址系原岭南大学所在地康乐园   2015年3月3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导读:事实上,岭南大学确为美国基督教会创建,最近发现的一份民国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岭南学校大观,对岭南大学的源起、各类建筑的肇建过程、初创及捐款者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当能带我们越过近百年的悠远时光,重返那个民国初年的“黄金时代”。

 

 

早期岭大全景

 

 

如今的中山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岭大建筑(图为怀士堂)

 

 

昔日岭南大学学生风貌

 

 

花园式的岭大教员住宅

 

 

荒原上的教学大楼

 

中国的很多知名大学总是脱不了混血的历史牵绊,譬如北大的燕园格调,南大的金陵大学背景,同济德文医学堂的前身,广东的中山大学则是岭南大学与原中山大学的结合,与北大同燕大的关系相若,现在中山大学的校址即是原岭南大学所在的康乐园,校园以红砖建筑为主体,绿树红瓦,夹以宽广的草坪,颇有些美国南方大学的风范。

 

事实上,岭南大学确为美国基督教会创建,最近发现的一份民国六年十一月刊的(1917年)岭南学校大观,对岭南大学的源起、各类建筑的肇建过程、初创及捐款者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当能带我们越过近百年的悠远时光,重返那个民国初年的黄金时代

 

初创——与纽约州立大学联合办学

 

1917年的岭南学校是岭南大学的前身(次年更名为岭南大学,以下简称岭大),为了点明其教会学校的性质,西名称为广州基督徒大学,它的创立可以溯源至1884年,这一年,一位来自美国的基督教长老会牧师萌生了在中国创设一座高等学堂的念头,这位叫香便的女士在广州传教多年,切身的经历使她对中国迫切需要人才的现状感同身受,于是数度向长老会提议,这激起了该会另一位传教士哈巴的共鸣,同在广州传教的哈巴随即开始向美国国内的基督徒,特别是一些资产雄厚的慈善家游说,最终得到一笔8.2万英镑的巨款。

 

社会经验丰富的哈巴没有将这笔款项转交自己所属的长老会,而是交托此事于纽约传道万国总会,示不专属于某教会,且以为将来联合扩充之地步,意至深远也。建校伊始就不落派系的窠臼,这也为岭大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起初,在学校的选址方面,美方内部的争论很大。此议既定,西人中有所谓宜立于中国北部者,有谓宜在中部者,有谓宜在南部者

 

此时,一位名叫李宏彰的广东士绅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认为,当时中国南部早已通商,引入西学是当务之急,于是联合数十人草拟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函,递送至学校董事,力推将校址定于广州。同时,广州城中的各教会代表也一致以信函方式表达了学校设于广州优于北部和中部的建议。不久后的1888年,在广州城外沙基附近郊游的人们开始注意到一所貌不惊人的楼宇里传出一声声清脆的英文朗读声,这就是岭大的前身——格致书院。

 

1888年至1891年,格致书院均由哈巴牧师主理,因条件所限,当时的学生不过十几人,但大部分后来都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如第一个报考的陈少白,后来成为孙中山最亲密的助手之一,其他如郑金铭、何乐琴,20世纪初也已闻名于香港商界、医界。

 

经过两年的短暂停办,书院又几易其址,制度和课程设置也日臻完善,189311月复办时,格致与纽约州立大学就约定,以后者为蓝本设定课程,且学生毕业后同时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学位,开了现代所谓联合办学的先河。学校董事会也相应改组,由7名董事共同经营,岭南大学造型最优美,设计最复杂,因上置钟表而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大钟楼的格兰堂即是以董事中最热心于学校事业的格兰先生名字命名。

 

定基——康乐园购地问题延宕了13

 

1904年,已从四牌楼经花地萃香园再迁至澳门的格致书院终于在广州的珠江南岸觅得了一块永久的家园,即现在中山大学所在的海珠区康乐园(于省河之南康乐之埠购得山地二百余亩,其中经营之苦,奔走之劳,时过境迁犹有回味),这位在清末的动荡年代里,仍孜孜投身于教育,且费心转圜于官僚、商人之间购地疏通的负责人,就是后来担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钟荣光。在中国,土地的观念深入人心,且分散于很多小业主之中,如此之大的一项购地工程,此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对此档案有详尽的记述:本校当始迁校时,校地仅得二百余亩,至1912年已达300余亩,今则截长补短,有700余亩,本校所以得此地者,向由零星购置而来,其中十之六七为山地,十之二三为农田,价格不一,约共值银10万余元,前贴近各校舍间坟墓尚多,高索其价。要将一块块散处的土地如碎布料般慢慢拼接起来,不知要耗去钟荣光多少个不眠之夜,实际上,购地的问题一直延宕了13年,直至1917年植树节前,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下令积极劝导相关业主,他们才慢慢接受价格,陆续迁离。

 

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房屋居所,现在的人们走进中山大学,常会为它考究的建筑、遮天的绿树所迷醉,而初创时代的岭大同仁们所要面对的,则是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一片荒地。

 

诚如档案所言:是地也,远隔珠江,向称盗蔽,批辟榛莽,良非易图,况购地已苦其难,筑堂更兼无力,不得已乃在此地北隅支盖板屋两幢,凡教员、书斋、学生宿舍、膳室咸寓其内。一片荒地、几座板屋,寥寥组合成康乐园早期的一组剪影。

 

直至1906年,由美国董事、来自辛辛那提州的工业家亨利·马丁捐建的马丁堂才宣告落成。其后,岭大也迎来了它的马太效应期内则省港京津汉沪,外则美洲南洋官绅士商无不闻而乐助,多则万千,少则十百。有了这些海内外的捐助,岭大的怀士堂、格兰堂以及一、二、三、四栋宿舍依次落成,中西教员的住宅也随后动工,岭大的主体已基本成形。

 

立厦——建筑群赋予自然主义清新之风

 

岭大在初创之际即对不同的校园建筑类别及造型作了系统设计,全部校舍计分为两类:一为暂设,一为永久,地基和楼板均用三合土所筑,墙用红砖,屋盖碧瓦,固求美观,且保国粹,而工程亦务求坚固,这可以看作是如今中大红砖绿瓦绿树三景交映的滥觞了。

 

这种用色的强烈和用材的朴实,恰与燕京大学或金陵大学折中主义类型的宫殿式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突出的是华美和雍容,而前者更重写意,以南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赭红和象征南方植被丰茂的翠绿作为主色调,再辅以大屋顶设计,杂以敞阔的草坪,给整个建筑群赋予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清新之风。

 

在这些永久性建筑中,格兰堂当是形制最为特殊的,当时是用作事务所。该所名格兰堂,为美国坚尼特夫人所捐筑,以纪念董事局书记格兰君,用去美金2.5万元,所内陈设值3500金元,则苏夫勒夫人所捐,楼上为监督办事室、中西书记室、教员会议室、图案室、影画室、编辑所,楼下为大学校长室度支处、售书处、邮政局、学生银行、书报室、校医室,土库为印刷局、工程处、储物室,门外有测日表,乃1914年毕业生所立,屋顶有大时钟,为美国高礼士博士所赠

 

沿着岭南大学的主干道一直往南,便可见两条主干道交汇处的小礼堂,这座如今已成为中山大学地标的建筑当时也是岭大的会堂。该堂名怀士,乃美国大天文仪器制造家史怀士先生所捐赠,值华银5万元,立于本校大道之南端,为本校青年会所,会友之阅书报室、游戏室、董事之会议室、职员办事室,皆设其内。档案又言:本校将来尚须建一座全校礼堂于此堂之正北,可容2000人者,今则暂借此堂为之。这位作者恐难想到,终岭大一世,此设想仍未实现,直至岭大并入中山大学后的1984年,由香港商人梁銶琚捐建的梁銶琚堂方在怀士堂西南落成。

 

怀士堂东边不远处即是调养室,又名马应彪院,为岭大的校医院,落成后大大缓解了原有校内医疗场所狭窄逼仄的窘境,档案中称学生调养室经已两迁,仍觉地方不甚适宜,故另行筹建,今年3月(1917年),幸得先施公司总理马应彪君热心此举,特慨助银1.5万元,为建筑费,今已鸠工庀材,约明年6月即可告成。所有诊症、割症、看护、药剂、特别养病、普通养病、各房室,布置均妥,惟室内家私、床褥、几案、药柜、医具等,均需添置,需费1万元,全仗好善诸君捐助,校医两员皆美国名手。

 

学校为建筑医院不惜成本,几度迁址,且初创之时即聘用外籍名医,这在当时的国内其他教会学校中也是鲜见的。

 

教员住宅是岭大特色之一,因教师中外籍居多,这些住宅往往建成英国都铎式别墅与中式屋顶的混合,大多在屋前屋后还辟有花园,加建茶室,俨然一派欧洲田园风光。

 

但也正因了这些住宅空间的阔达,使得岭大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超然于课堂之外的师生交流空间,时而请数位学生来晚餐,时而请一班学生来茶会,时而各家互相请饭,或开交际会,其于教育有莫大之补助。岭大住宅建筑全部由美国个人捐赠,三合土构筑,坚固耐用,大都保存至今,其中有如黑石屋者,因曾容留宋庆龄避难于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今日漫步于中山大学园西路,惬意地在各色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学生们当不会想到,大概一百年前,岭大就已经创办了颇为现代化和新潮的大学生银行,非但与现在的校内银行业务基本相同,且主要工作人员都由岭大学生担任:本校为保存学生钱银使免失窃或浪费起见特设立学校银行,凡本校学生抵校时,即可存款其中,按时支取,所有职员由学生充当,使其受商务实习之利益,且有主任教员为之指导,俾可洞悉一切。

 

这种超前的理念无疑是后来岭大学子中巨商云集的原因之一。同时,银行还颇具人性化地承担了监督学生日常支出的责任:如有家长特别请求,先将款项存贮本银行,嘱令按月支给该生费用,本银行亦乐于为之效劳

 

大观成文于1917年,从满目荒冢、四下清寂的河岸原野,到如今绿树红瓦、古色古香的南方第一学府,98年的岁月弹指而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创业的艰辛为温润的环境弱化,披荆斩棘的进取之心在亭台楼宇间暂眠之时,重新捡拾起这段初创历史,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文:冀思宇)

 

(来源:《羊城晚报》,引自中国新闻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