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鹰潭大上清宫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获悉:经过对近4年考古发掘工作的评价以及对照历史文献记载,专家认为,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该遗址发掘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是我国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千年“道教祖庭”大上清宫基址重现。
“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皇家宫观建筑遗存,其时代序列完整、规模宏大,在我国道观建筑中位居前列。”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介绍。大上清宫位于江西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东、泸溪河北岸,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据文献记载,大上清宫自北宋开基设坛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是历代正一道天师禅宗演法的宗教场所,是我国道教正一教祖庭。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御书“大上清宫”匾额,大上清宫由此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形成了两宫(上清宫、斗姆宫)十二殿二十四院的宏大规制。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上清宫毁于火灾。
2014年6月,龙虎山上清镇发现大片建筑遗迹,特别是出土了一块“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专家一致认为该建筑遗迹为大上清宫遗址。4年来,考古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并对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勘探。从整体来看,大上清宫遵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山势自南向北、由低渐高依次排列,周边环绕砖砌院墙,院墙外错落分布二十四别院等众多建筑。主中轴线主体建筑有: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东西两侧为各主殿相对应的配殿,东侧配殿有: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
据初步推断,大上清宫遗址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探明18万平方米范围。大上清宫在全国道教宫观建筑中首屈一指,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国内其他道教宫观均称为上清宫,鹰潭大上清宫规模在全国是最大的。
考古发掘出大上清宫区域的规模建制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特别是与清代画家关槐所绘《龙虎山鸟瞰图》能够一一对应。遗址揭露出的遗迹现象及出土文物,无不体现出大上清宫的皇家气派。
从建筑形制看,大上清宫的主体宫殿都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在工字连座台基上,这种建筑形制是参照北京故宫乾清宫—坤宁宫的样式建造。
遗址出土文物中纹饰丰富,特别是建筑材料纹饰以龙纹居多,龙纹形态多达11种。屋脊蹲兽的数量象征着建筑等级的高低,此次出土了不少蹲兽构件,其中一件为蹲兽脚部残件,经专家初步推断为斗牛之蹄,根据蹲兽在屋脊的排列顺序,斗牛应位于第九位,级别仅次于故宫的太和殿。
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大上清宫遗址既具有北方建筑特点,又有南方艺术风格;既有民间的喜好风俗,又采用官式的建造法式。遗址庭院内大面积铺设鹅卵石,在北方官式建筑中极为罕见,而南方建筑多为采用。龙虎门和玉皇殿之间的庭院地面,鹅卵石摆出了铜钱和同心花的纹饰,可能是南方民间对生活的美好寓意。(记者魏本貌)
(来源:2018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