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课题组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城市史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丝路城市发展与宗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开幕式现场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卫建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车效梅教授主持。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卫建国教授致辞
卫建国书记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指出“一带一路”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重大战略,本次会议紧跟时代步伐,在这一视野下进行的宗教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宗教文化研究及学术交流。郑筱筠副所长阐释了“一带一路”、宗教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提出“一带一路”研究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大视角的学术主题,相关研究离不开各领域的通力合作。在此契机下,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必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阶段,郑筱筠研究员对“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风险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指出化解或降低“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的途径和方式;兰州大学王建新教授对于唐代的景教与伊斯兰教在华传播中的传入时间、地点,传播方式、特点进行了比较,对唐代两教本土化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景教在内的三夷教在华传播失败的原因;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列举多种史料验证了元代柳中城佛教神圣地位的呈现与成因;西北大学中东所韩志斌所长强调了“一带一路”国别研究中的部落因素,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出多项启示;山西师大车效梅教授对伊斯兰教与中东中世纪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分析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伊斯兰教对中东地区新兴城市的塑造作用等。
论坛现场一
论坛现场二
论坛现场三
随后,与会代表分阶段就各议题进行了学术汇报并展开讨论,汇报内容涉及丝路背景下各个时期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摩尼教等各大宗教乃至妈祖等民间信仰,范围跨度大,历时时间久,突出了中华大地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共生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阐述了不同宗教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与变迁。
六位评议人
分论坛汇报结束之后,车效梅教授主持了本届研讨会的闭幕式,六位分论坛评议人周广荣、杨健、杨富学、韩志斌、王平、崔红芬及分论坛主持人黄杰、王建新、侯慧明、赵晓星、周萍萍、唐均、祁进玉、刘志分别就本议程中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随后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车文明教授与郑筱筠研究员先后致闭幕辞。
副校长车文明教授总结发言
车文明副校长指出各位代表的精彩发言以及代表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给与会人员带来了启示和教益,同时也给山西师范大学师生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郑筱筠研究员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丝路城市与宗教文化的互动互生。学术论坛将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做好平台搭建,助力于各学术研究团队的相关资源整合,推进各研究单位和研究团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合影留念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山西省委统战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大学、暨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天津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山西省社科院《五台山研究》杂志社等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50余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文/桑敬鹏、徐浩诚)
(编辑: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