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上午,纪念朱谦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朱谦之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艺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发言或撰文,深情缅怀杰出学者朱谦之,以景仰之心研讨朱谦之的人品与学术。曾与他有交往的老学者,由衷地敬佩他毕生坚持理想,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研讨会由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李四龙主持。
与会人员合影
朱谦之(1899-1972)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视野开阔,学术精深,涉及哲学、政治、宗教、历史、文学、音乐、戏剧、考古、政治、经济和中外交通文化关系等各领域,多数领域在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开拓性意义,几乎是中国近现代人文学术思想史的缩影。他17岁时以福建省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后改入北京大学法预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日本留学期间,他潜心日本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曾在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朱谦之回到北大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1960年创建东方哲学史研究室,1964年该研究室整体并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随任继愈先生创办世界宗教研究所,朱谦之任研究员。1972年他因脑溢血逝世。
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讲述了朱谦之的许多逸闻,他的父亲黄心川先生带领全家照顾朱谦之及其夫人,两位老先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师生情,感动了所有现场听众。金宜久当时和朱谦之一起从北大到社科院,他讲述了朱谦之到社科院以后的学术工作。
朱谦之著述宏富,生前撰写专著42部、译著2部、论文百余篇,现有《朱谦之文集》十卷行世,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尤以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和中外交通史三个领域最突出。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许抗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东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毕明辉分别评述了《老子校释》《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中国景教》《中国音乐文学史》等著作在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价值。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魏常海、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青、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王鑫高度评价朱谦之在日本哲学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他的《日本哲学史》《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是我国日本哲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守华是朱谦之亲自指导的北大东方哲学专业研究生,听说母系纪念恩师诞辰120周年,不顾年迈,立即撰文介绍老师在日本哲学、东方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成就。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北大哲学系的中国哲学传统,在冯友兰、张岱年两位先生之外,还有朱谦之的学术传统,他重点阐述中国哲学在域外的思想影响,奠定了我国“东方哲学”的学科基础。
因故未能亲临会场的楼宇烈先生,专门为研讨会录制了视频,向朱谦之表达敬意。回忆当年跟随朱谦之上课的情景,他赞叹先生的学问“广博而精深”,对他的言传身教无限感恩,尤其是朱谦之有关“东方哲学”的整体思考对他影响深远。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成建华,介绍了朱谦之对“东方哲学”学科的开创性贡献,认为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东方哲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向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表达真挚谢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宗昱、邢滔滔、沙宗平,博士后李薇等与会,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开主持研讨会的论文发表环节。据悉,本次研讨会同时纳入“北大人文论坛”。该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与所属相关院系共同主办,始于2016年10月,迄今已举办46场,是北京大学人文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