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2020年第八期“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坊”——汪桂平讲述“东北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2020年7月2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207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2020年第八期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汪桂平研究员做了主题为“东北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精彩讲座。

 

讲座主要围绕东北道教的历史梳理、东北道教的区域性特点、东北道教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展开叙述和论证。

 

汪桂平指出,以前人们认为东北道教传播晚、发展慢的观念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自秦汉至近现代,东北地区一直是道教文化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区域。早在秦汉时期,道教的前身——方仙道的思想和信仰就已传入到东北地区。道教在东汉末年正式成立后不久,就在辽东一带有所传播和影响。南北朝隋唐时期,占据辽东的高句丽地方政权境内信奉道教者众多,其统治者在唐初曾向唐朝请求道经和道士,尊奉道教为高句丽的主要宗教。其后,东北地区又为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所占据,但道教在渤海国也有广泛的传播。辽金元时期,道教在东北地区传播广泛,发展兴盛。明清时代,道教继续在东北传播和发展,出现宫观林立,信徒众多,道派繁衍之盛况。

 

汪桂平指出,东北地区的道教来自于中原,基本与中原道教的历史发展同步,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如境内全真道是以郭守真师徒创立的郭祖龙门派关东十四支为最主要流派。东北地区的道教文化传播在助力边疆开发和边疆稳定,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方面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学者们踊跃参与讨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供稿:世界宗教研究所科研处)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