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二届互联网+宗教舆情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宗教与网络安全”。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20余名代表参会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致开幕辞。她指出,首届互联网+宗教舆情论坛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在物理空间的活跃度受到了限制,但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以“宗教与网络安全”为主题,对网络宗教活动、宗教与网络安全、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论坛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聚焦宗教与网络安全问题,围绕“宗教与网络安全”“互联网宗教研究”“宗教与人工智能”“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与对话。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郑筱筠以及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金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室副主任李华伟、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明贤分别以“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与宗教治理”“‘心'与‘芯'的较量——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宗教”“宗教舆情的类别、特征及其社会治理”“全国宗教活动场所‘互联网+’应用程度报告——以佛教为例”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在分组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网络与个人宗教身份的建构”“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理念与方法”“‘互联网宗教’与国家安全的关联性探讨——以受众与传播效果理论为视角的分析”“微信群空间对宗教趣缘群体内部关系影响探讨”“网络新媒体与当代台湾基督教的发展处境”“媒介化与中介:互联网与神圣性之关系的人类学研究进路”“地方宗教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台湾新北市为核心的考察”“公私合作在互联网宗教数字治理中应用的文献综述”“事实性基础数据在宗教舆情中的应用初探”等议题进行分组发言与交流讨论。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文法在闭幕致辞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深刻改变了各宗教的形态,同时也对宗教管理工作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挑战。郑筱筠在总结讨论中表示,创办互联网+宗教舆情论坛的目的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调动整合各方学术资源,共同对互联网宗教和宗教舆情进行更好的学术研讨。本届论坛上,学者们聚焦“宗教与网络安全”主题,从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讨,为宗教与网络安全这一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方法。
本届论坛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和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室承办。(文:高莹、马文婧、向宁)
(来源:2020年10月19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