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人类世的本体论与中华宗教环保主义”讲座   2022年7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22年7月2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办“人类世的本体论与中华宗教环保主义”讲座。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宗教研究和东亚研究教授、美国宗教人类学学会新选主席(2023-)杨美惠(Mayfair Yang)受邀主讲。讲座由世界宗教研究所孙晶副所长致辞、陈进国研究员主持,并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铭铭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邓安庆教授参会与谈。

 

杨美惠教授以对“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的界说开场,并勾勒了作为一个地球物理力量(geophysical force)的人类所造成的生态后果。在此大背景下,主讲人首先梳理了现代西方本体论及其基督教谱系,指出现代性的提纯(purification)造就了人类本体论与非人类本体论之区分,以及主体与客体、人类/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分裂和对立。杨美惠教授认为,本体论包含不同“物”的存在、定义与自我认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类、互动、依赖与等级安排等,而“本体论转向”指向的不仅仅是关注“看”(seeing different things)或语言,亦应包括嗅觉、听觉、身体性的感知与表达、时间感与空间感等多个方面。研究不同宗教的本体论、宇宙观以及它们怎样定义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植物、神、鬼等),能够让我们超脱出目前的人类中心主义,从传统宗教文化中汲取养分有助于环保事业的推进。

 

与谈人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认为,杨美惠教授的讲演把宗教人类学传统研究与当代现实问题结合,突显了宗教研究在当下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反思和应对“人比天大”这一观念带来的可能的生态、甚至社会的失序问题。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面向是多样的,包括了诸如人类中心主义、神明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等多种宇宙观和本体论,而当下的受到西方影响的社会主流话语,或多或少将我们自己的传统单一化了,传统文化中的非人面向应得到学界的重视。在关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的讨论中,王铭铭教授认为主讲人提出的应突破“看”而扩展到更广泛多样的面向,实际上是对西方学人思维习惯的突破,并指出英国人类学家英戈尔德(Tim Ingold)从现象学切入的关于听与看之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

 

在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看来,主讲人的详尽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他从康德(Immanuel Kant)的伦理学和“实践的人类学”出发,比较了人类学和哲学在本体论转向上的异同,并从三个方面对讲座所涉议题进行了补充,包括:哲学家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的技术文明时代中与自然和人类存续相关的责任原理研究;新教神学家克里斯托弗·司徒博(Stückelberger)关于地球与人之主客关系研究;人类学家罗宾斯(Joel Robbins)关于“善”的伦理人类学比较研究。此外,邓安庆教授提醒我们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需要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清醒。

 

最后,在陈进国研究员的主持下,与会师生就讲座所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问答讨论。

 

(供稿:当代宗教研究室王超文)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