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举办“学术活动周系列之一”   2023年4月17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23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共同在线上主办的“2023年佛教研究室学术周系列之一”,第一讲题目为“从西夏译本看《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在河西地区的流变”。 

 

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健研究员主持,孙颖新副研究员主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与人类学研究所孙伯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研究员和故宫博物院李若愚副研究馆员与谈。

 

讲座梳理了西夏流传的两种不同来源的《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译本,一种是基于汉文的《佛说甘露经》,一种是基于自汉文本转译成藏文的《八明满》,并借助诸本之间的对勘与文本在流传过程中的改编和变异,指出了西夏译本对汉、藏文本的融合以及西夏佛教显密圆融的突出特征。

 

孙伯君研究员认为这次讲座以《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诸多西夏文译本为切入点,通过细致入微地考释各种文本的汉、藏来源,诠释了西夏时期显密圆融的佛教特色。西夏佛教上承敦煌和辽代燕云地区的华严禅信仰,仁宗时期又进一步接受来自西藏本土的藏传佛教,呈现了上层与民间相呼应的显密圆融的佛教面貌。同时,元代早期西夏遗僧又和西藏本土僧人一起,把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并进一步吸收中原流行的华严禅信仰,通过主持编定、刊行《普宁藏》、《河西藏》和《碛砂藏》,进一步推动了汉、藏佛教在中原的融合发展。

 

纪华传研究员指出,佛教在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这一文本为佛教中国化、民族化和本土化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佛教中国化既包括对中国本土固有的儒、道文化的适应,也包括传入民族地区后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俗的结合。佛教中讲“随方毗尼”,河西地区各民族根据各自的习俗文化,选择性地节译和改编传入的经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种调适具有佛教地域化的色彩,丰富了佛教本土化的内涵。

 

李若愚副研究馆员认为这些不同西夏译本的流传,反映了河西地区党项人文化吸收借鉴来源的多样性,体现的是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此外,他对西夏文两种译名《八明满》或《八明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从《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藏文经题“phags pa snang brgyad ces bya’i rigs sngags kyi mdo”来看,西夏文《八明种》的译法似乎更为恰当。

 

与会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提问与讨论。

 

(供稿人:孙颖新)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