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温家宝总理发言: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www.islamonline.net

   温家宝在阿盟演讲实录: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就是生动有力的见证。两千多年前,通过丝绸古道传入中国的胡桃、胡椒、胡萝卜等,早已成为中国人喜爱的食物。阿拉伯鼎盛时期的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家喻户晓。伊斯兰风格的音乐、舞蹈和服饰、建筑,在中国深受欢迎。同样,中国古代文化和技术,也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造纸术,就是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的。六百年前,中国穆斯林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到达阿拉伯地区,成为传播友谊和知识的使者。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不仅有力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还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中华文明中,早就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古兰经》就有一百多处讲到和平。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谈到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必须看到各个民族、各种宗教都是多样性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本土的道教与相继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长期和谐共处。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0个民族,2000多万人口。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受到了充分尊重。目前在中国城乡,有35000多座清真寺。在中国任何的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清真餐厅。像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大都市,专门为保障清真食品的供应立了法。在民间生活中,不管工厂、学校和机关,只要有穆斯林,就开清真灶;连朋友聚会,只要其中有一位是穆斯林,大家都自觉用清真餐。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同其他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阿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阿拉伯国家排除种种干扰,毅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七十年代,在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阿拉伯国家争取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和谋求发展的愿望,中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给予了政治和道义上的有力支持,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支援阿拉伯国家的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这块土地上。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多样文明大放光彩的世纪。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同拥有数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都肩负着让古老文明焕发青春的神圣使命。回眸近二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被耽误的历史机遇太多太多了。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一千个理由振奋起来,加强合作、加快发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心存疑虑、踌躇不前。任何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政治家,任何有抱负、有作为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向新阶段!

   中国要同阿拉伯国家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合作。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合作,这是我们双方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和发展,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中阿要做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反对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混为一谈。共同营造安全、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国愿同阿方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阿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要继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将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应该有一个和平美好的未来。二战以来,中东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严酷的事实表明,冤冤相报只能加深仇恨,铸剑为犁才能迎来和平。“阿拉伯和平倡议”向全世界表明了阿拉伯国家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真诚意愿和战略选择,中方对此高度赞赏。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理解促进和解,停止流血冲突,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期盼中东早日结束纷争和战乱,恢复和平与安宁。中国愿与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中东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中国积极发展同阿拉伯各国的经贸合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阿双方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攀升至2008年的1328亿美元,是当年的3.6倍。截至2008年底,双方工程承包合同累计接近1000亿美元。发展中阿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阿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双方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旅游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阿拉伯国家投资兴业。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将更加注重促进伙伴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更加注重促进当地的就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向欠发达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中国愿同阿拉伯各国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阿拉伯地区是人类古老文明的交汇之地,绚烂的文学艺术,美妙的音乐舞蹈,独特的饮食服饰,精湛的手工技艺,构成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图景。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教育、文化、旅游和其他方面的交流。中国政府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到阿拉伯国家留学,也欢迎阿拉伯青年学子到中国学习、访问。文化的沟通,有利于双方加深对彼此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进感情,夯实中阿友好的社会基础。

   半个多世纪来,阿拉伯国家联盟一直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维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我们希望看到,阿盟在当代国际社会尤其在促进中东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在座的朋友们可能很关心中国的情况。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总量块头不小,但人均水平还很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也是很大的。经过努力,我们全年有可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但是,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毋庸讳言,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还面临着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这就需要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我想,这个道理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我这次埃及之行,是推进文明对话之旅,也是发展友好合作之旅。中国同埃及的友好合作,是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典范,也是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国家。中埃两国一直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上相互协调、坚定支持。中埃战略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中国将继续支持埃及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友谊、讲感情、恪守承诺的民族。中国同阿拉伯世界,过去是朋友,今天是朋友,将来还是朋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永远是阿拉伯各国人民值得信赖的好兄弟!让我们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谢谢大家!

   舒克兰!(谢谢)


新华网开罗11月7日电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