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嘉木扬·凯朝:前田惠学博士的佛学思想   2010年11月1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嘉木扬·凯朝

日本著名佛学家前田惠学博士于20101031日往生极乐净土。前田惠学博士是我(嘉木扬·凯朝)留学日本爱知学院大学院就读硕士博士期间的导师,对我们学子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全面指导,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极大的资助。依照佛教思想来讲,前田惠学博士把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施给与他有缘的人们。我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之后,前田惠学博士希望我早日回国报效自己的国家,希望为中日文化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自2002年起,前田惠学博士多次邀请我所科研人员访日,200210月,受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和爱知县佛教会共同邀请,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为团长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日文化交流团”(社科院宗教所4人、雍和宫4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1人共9人组团)赴日参观访问。王志远博士在同朋大学作了“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的演讲,刊于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3号,20033月)。何劲松博士在爱知学院大学作了“禅意与书画艺术”的演讲,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曹志强副院长在日本真言宗别格本山大须观音宝生院作了“藏传佛教”的演讲,又在日本日泰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日文化交流团”与日本民间团体举办了颇有规模的交流活动,中国学者和官员平易近人的风格赢得日本民众的好评。交流参观团还参访了日本净土宗大本山光明寺、净土真宗大谷派东本愿寺和前田速念寺等佛教相关大学以及寺院。日本新闻媒体分别刊登在日本《中外日报社》、《中日新闻社》、同朋大学学报、爱知学院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得到日本学术界和学生们的关注。在日期间,前田博士热情接待了大家,他的的慈悲喜舍、宽容大量、平等待人的利他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前田惠学博士是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公认的世界佛教领袖之一,为中日佛教、世界佛教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热爱和平,反对暴力。我想,大家如若都像前田博士那样,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身体力行、奉献社会,人间将会呈现出和谐、吉祥、美丽乐园。前田博士经常教导后学:“修持佛学不是取而是舍,不做利他行则无法成佛。”

我跟随前田惠学博士去过很多地方,亲耳聆听过许多佛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讲座,博士都让我记录下。大家知道:释尊在世说法时,都是佛的大弟子阿难等以心记的方法记录了释尊的言教教诲,并得以流传至今。所以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开始的,意为“我是这样听释尊教导的”。现代社会发展了,人的记忆力在减退。我们要与时俱进,于是我用现代的记录方法,录制了这次前田惠学博士讲经说法开示的内容。

我在日本留学研习佛学十余年,前田惠学博士一贯教导我们研究现代佛教必须要注重两种方法,一、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二、必须要进行田野调查才能了解佛教的真实样态。把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记录下来,把民众的信仰状况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体现 “教义佛教”(涅槃为目标,教义佛教 Doctrinal Buddhism)和“民众佛教”(业和轮回的信奉,民众佛教 Popular Buddhism 信仰佛教,上座佛教的情况 — 洞窟修行僧和在家信徒)。对于每一个人包括众生而言,这一生能与佛法和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相遇就是一种缘份,所以,我有责任将每次讲课开示的言语整理分享给有缘的众生,也是我知恩、报恩、感谢的妙好机会。而且像前田惠学博士这样精通佛法和世间法的学者高僧在现今实为稀有。前田惠学博士曾经访问过世界各国,深得世界学术界和佛教界信众的赞扬和爱戴。

前田惠学博士大正15年(1926年)生于日本名古屋市速念寺。昭和37年(1962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东京大学助手、同朋大学讲师、东海学园女子短期大学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同人间文化研究所初任所长、文学部长、大学院文学研究科长、日本学术会议会员等。创立日本巴利学佛教文化学会,初任会长、该学会成立于1977年,是于日本著名佛教学者前田惠学博士创办的,成立“巴利学佛教文化学会”的宗旨是为研究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的研究人员提供相互理解、相互协助的平台。设立“前田基金”用于田野调查和邀请海外学者进行学术演讲,并学术成果刊登于《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研究》年刊上。我所郑筱筠研究员曾应邀两次参加了“巴利学佛教文化学学术大会”并发表了“中国云南省上座佛教的民族特征”( 刊登于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研究》第21号,2007年)和中国南传佛教信仰地区泼水节的区域性特征”( 刊登于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研究》第22号,2008年);我本人也先后发表了“文化大革命后的蒙古族地区佛教的状况——以北京市雍和宮和承德市普宁寺为中心”刊登于《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研究》第16号、2003年)、“ 蒙古地区的净土思想” 刊登于《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研究》第17号、2004年)、“蒙古族地区佛教寺院的早课研究”(刊登于日本巴利学佛教文化学》第20号,2006年)、20095月,在日本高野大学举办的第23次巴利学佛教文化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云南省佛教现状》

 

 

前田惠学博士认为:研究佛教必须首先了解原始佛教,了解原始佛教,必须要了解与研究当初释迦牟尼佛最初所讲的法,这样才能够称得上佛教的研究者。前田博士极力强调佛教不是某一个宗派的佛教,或只崇拜各自宗派的始祖,而无视释迦牟尼佛的理论。这样,就不成为佛教,他认为,佛教是宽容、理性、一切众生平等的宗教,若有宗派之见,有民族之见,有国度之见的话,就背离佛教的思想和理念。

前田惠学博士在昭和41年(1966年)著《原始佛教圣典的成立史研究》获得日本学士院恩赐奖,成为研究原始佛教文献的基本研究书,给佛学研究填补了文献学研究的空白之一,因而确立了其文献学者的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平成元年,编著《现代斯里兰克的上座佛教》等获得日本中日文化奖,斯里兰卡佛教拉满尼派授予的《教光法爱》的称号。平成10年(1998年)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显彰》奖,平成11年(1999年)日本政府授予的《勋二等瑞宝章》奖,平成16年(2005年)斯里兰卡国立rufuna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平成17年(2006年)日本佛教传到协会授予的《佛教传道功劳奖》,同年获得印度korukata国立rufuna大学授予金牌奖的称号。

前田惠学博士一生的学术成果以及他的佛学思想业绩收录在《前田惠学集》(全七卷、别二卷),日本山喜房佛书林出版发行。前田惠学博士是日本佛教泰斗、日本国文化功劳者,世界稀有的佛学家,佛教文化人类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了佛教的过去,分析研究了现今佛教发展的方法论。

前田惠学博士曾经访问过世界各国,深得世界学术界和佛教界信众的赞扬和爱戴。近40年来,他在研究现代现存世界各地佛教,以身体力行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不仅走遍了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印度、泰国、老国、新加坡等南传佛教国家,而且走遍从北美到欧洲以及伊斯兰国家的印度尼西亚也都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这些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收录在《前田惠学集》的第三卷《现代上座佛教的世界》(一)、第四卷《现代上座佛教的世界》(二)、第五卷《佛教中的文学表现之研究》、第六卷《核时代时期的和平与共存》、第七卷《命终时》,以及别卷二《现代斯里兰克的上座佛教》,通过这些业绩被世界公认为佛教文化人类学者。前田惠学博士研究认为,当今“展开世界之诸地域佛教,大体分二大领域:一、南方的上座佛教,二、北方的大乘佛教;不了解不研究这两地区的佛教,就无法了解佛教的全貌。”由此,前田惠学博士在研究“南方的上座佛教”的基础上, 又以“北方的大乘佛教”为对象,亲临韩国、中国包括台湾特别行政区蒙古族地区进行了现地调查研究。对中国佛教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收录在第二卷《什么是佛教、佛教学应该如何进展》“访问北京、河北地区念佛打七”和第七卷《命终时》“现代中国的居士佛教与念佛信仰”。19997月,我陪同前田惠学教授来我国访问,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在教务部主任妙华法师的推荐下,特访了北京佛教居士林夏法圣理事长,以及北京雍和宫胡雪峰住持、北京广化寺怡学方丈,了解通教寺等寺院的念佛情况。两国佛教之间对净土念佛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交流。此次访问成果由前田惠学教授在日本《中外日报社》以 “关于访问北京、河北念佛打七情况”为题(19999161718日)进行连载。

200311月,日本巴利学佛教文化学会和日本东海印度学佛教学会(两会均为前田博士兼任学会会长)共同邀请了北京佛教居士林夏法圣理事长参访日本(北京市宗教局季文渊副局长同行)。访问期间,在日本同朋大学分别做了“中国的居士与居士林”、“禅净双修与人间佛教——打禅七与念佛打七”、“净土念佛与临终的关系“的演讲。日本《中外日报社》(20031127日)和日本《中日新闻社》(2003127日)分别刊登介绍了夏法圣理事长和北京市宗教局季文渊副局长访日演讲的内容。受到日本学术界的关注。夏法圣理事长的演讲内容 “现代中国的居士佛教” 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刊登于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4号,20043月)。

前田惠学博士还与韩国佛教界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的夫人前田龙女史,从49岁开始学习韩语,翻译出版了《汉日韩净土之读诵经典》(日本法藏馆、昭和59年),以韩文翻译了日本净土真宗的《歎異抄》等,收录在第七卷《命终时》,该卷还记载了夫人手记“追记二、母亲的事件——看护十八年”记述了令夫人前田龙女史精心照顾前田惠学博士母亲18年的感人事迹。前田惠学博士亲临韩国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收录在第二卷《什么是佛教、佛教学应该如何进展》“通过韩国佛教——思考日本佛教与韩国佛教的关系”,同卷的“首次学术大会在首尔举办——佛教学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平成14年(2002年)7月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学术大会在韩国东国大学召开,前田博士代表学会学术界应邀特别演讲,对于日本支配朝鲜半岛带来的痛苦、悲剧表示真诚的谢罪。前田博士经常思考“什么是佛教”,他总结的结论在第二卷《什么是佛教、佛教学应该如何进展》的标题第一页上简洁地记述说:“佛教以释尊为开祖,涅槃乃至觉悟和济度 最高究竟的价值,乃至它的目的 (实现而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区展开的综合性的文化体系。” 前田博士对有关各种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他的著作集第六卷《在核时代的和平与共存等》“主张佛教的共存思想为世界和平起现实作用”的文中,提出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和谐的可能性。在第七卷《命终时》中收录了“藏器移植问题”,他作为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的检讨委员会的委员长,阐述了其自己的见解。

前田博士的《前田惠学集》从第一卷《如何思考释尊》(的生涯)开始,前田博士说:释尊发现觉悟缘起真理应称佛陀,初转法轮给五比丘讲法开始利他行应称如来。在原始佛教时期,佛弟子虽然觉悟的很多,但他们没有利他行,所以只能达到阿罗汉果,未能成佛,随之,释尊也就没有确立继承人。在第七卷《命终时》针对日本净土真宗进行了如实的分析研究。他在文中指出:要达到亲鸾圣人的教诲立场主要在于“还相回向”,要达到实现“还相回向”,就必须要修持“普贤之菩萨行”,如此,才能入道。他说:“在生命持续之下,坚定不移地修持利益众生的菩萨行上,即净土最高的修持法门”,指出亲鸾圣人所说的“恶人正机”的恶人不是别人,而是修行者自己。《释迦牟尼佛赞》中说:“一切诸佛兴于世,圣教显明如日光;持教相和如兄弟,愿施正教恒吉祥。”大家想一想,没有我们的父母,哪有我们的今天,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养育,父母之爱是世间最纯洁的爱,真诚的爱;所以佛经上说:把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都看作我们今生的父母,知恩、念恩、报恩,慈爱、大悲、增上意乐(广大的责任心),发菩提心。佛教所说的“一切众生是我的幸福田”,前田博士认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我服务,假如没有人民大众,我在这个世界上一天也生存不了。佛教界倡导众缘合和、善待众生、感恩回报社会,以传播佛教文化和所提倡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的教诲)”的诸佛所强调的理论和实践基石。人们能否遵循“认识自我,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放下世俗的聒嗓,感受菩提智慧的清凉呢。

前田博士的一生就是身体力行实践释迦牟尼佛教导的一生。他的往生不仅是日本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前田惠学博士的人格品德永远昭示我们做人和为学的准则,他的精神将永存世间。

祝愿前田惠学博士乘愿再来,利乐人天!

學界共仰春秋筆,

異域同日月輝!

 

王志遠博士

2010112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憶恩師前田惠學博士

前無古人博學師,

學子遍天下;

惠光普照有情眾,

學佛行佛益眾生!

 

學子嘉木揚·凱朝

2010115於日本名古屋速念寺

 

1998327415,应全日本佛教会副会长、爱知县佛教会(岩田文有会长、日本净土宗大本山光明寺住持)和名古屋净土宗想念寺邀请,丹迥·冉纳班杂活佛作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佛教文化交流团团长,同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塔日吉德活佛、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办公室李德成主任一行3人赴日本访问。在日本期间,先后走访了爱知县、名古屋市、京都府、鸟取县、东京都等5个佛教宗派的22所寺院和佛教大学(爱知学院大学、同朋大学、龙谷大学),以及有关的佛教团体和新闻出版机构(中日新闻、京都新闻、中外日报、佛教周刊、爱知学院大学学报)。弘法传情,广结善缘,为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交流史增添了光辉,增进了我国汉、藏、蒙语系佛教与日本佛教界的友谊。爱知县是日本佛教寺院最多的县,现有佛教寺院4500多座。全日本佛教约有16个宗派、77000多座寺院,共有僧侶80000多名(日本总人口1.3亿)。

20094月,在日本名古屋樱花盛开的时节,经北京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的支持和本人的推荐,应日本佛教曹洞宗德林寺和同朋大学的邀请,北京雍和宫李立祥老师、徐新华老师和旺吉拉老师与我赴日本名古屋市,《心系雍和宫与草原美术作品展》于41日至8日在名古屋市德林寺和同朋大学同时展出。

都得到前田惠学博士的多方关照。

前田惠学博士对“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解释。

释尊对乌巴卡说,我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一切烦恼的胜利者,通达一切的智者,灭尽一切欲望的解脱者;对我来讲没有老师,无师独悟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与我能等同的人,我是这个世界的阿罗汉,同时也是唯一的正等觉者,开悟的人。即阐述了原始佛教 “一世界一佛”的思想。 “佛教的开祖释尊的事迹”《驹泽大学祝寿文化讲演集第十二辑》,平成1611月发行,36页至37页。

 


前田博士与王志远博士


前田博士与社科院宗教所一行


 


前田博士与净慧长老

 


前田博士与凯朝博士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