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辽宁】千山无量观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3月30日

简介

    千山无量观,又名无梁观,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北沟。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后屡有修缮。

历史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老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所建。据碑载:“历十余载辛苦备尝励志梵修正已化人,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刘修无量观。此乃本观开山肇基之始也”。刘太琳成为千山道教开山祖师。后经历次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 

建筑

    千山无量观的整个建筑群包括: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山门、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山门是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石雕门枕上雕有小石狮一对,门上方悬挂“无量观”三字匾额,门两旁桂楹联,篆刻“灵谷空青元鹤起舞,仙华隐秀天赖齐鸣”。斋堂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五间,前面有回廊。南修配房二间,东修配房三间。斋堂柱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西山墙上开一个小券门通往回廊,门券上刻有“抱元守一”四个字。

地址

    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千山北沟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非本站原创)

(编辑:李文彬)

 


三官殿是无量观的正殿,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面有回廊、石柱,柱枋之间嵌燕尾木雕,施彩绘。殿脊上砖雕游龙,斜脊砖雕跑兽。殿内泥塑天官、地官、水官、土地、王灵官、八仙过海、瑶池赴会等。殿两旁修东、西配房各三间,为硬山式建筑。


老君殿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后经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五年(1825年)、同治元年(1862年)多次重修。殿内奉泥塑老君。殿外建有道士房三间。


观音洞又称观音阁。是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工开凿。高约1.5米,宽约1.5米,深约1.5米。洞内奉观世音菩萨。


玉皇阁为砖木结构,面阔一间,歇山式,正脊两头有鸱尾,滴水瓦雕游经,檐下有仿木砖砌斗拱,造型古朴,阁内奉玉皇,阁院外有石经幢一甬,立于莲花座上。


西阁建在弥勒峰上。出无量观山门,有“紫气东来”角门,门两侧有翼墙,进入二道门有一院落,建有观音殿。硬山式建筑,正脊两头有大吻,斜脊雕跑兽,前面有回廊,柱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殿内奉有观世音、子孙娘娘等。殿外明柱上挂有清代光绪癸未年(1883年)木刻楹联“水界辽河山通华表历数代毓秀钟灵真乃东都胜迹,千峰拔地万笏朝天看四时晴岚阴雨遥连南海慈云”。这是千山盈联中文字最多的一幅。

 

观音殿西面建有客房五间,殿后修有监院三间,殿前二道门外有钟楼,内悬挂铸铁钟一口。


罗汉洞是一天然石洞,长约10米,宽约5米,高约6米,洞口安装木栅门,洞中间砖砌一道隔墙,留一个小门,形成南、北两个洞,北洞两侧塑十八罗汉,中间塑观世音菩萨;南洞内砌有石板火炕一铺。


祖师塔位于无量观山门外,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高约5米,底为须弥座。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塔顶为圆形覆钵式。


葛公塔位于祖师塔南,为花岗岩石砌筑,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六面均嵌汉白玉石板,在南侧小龛内,嵌汉白玉塔铭:“太清堂上二十代律师月潭真人明新之墓”。龛外石刻“澹泊宁静”四个字,北侧刻有“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其余四面刻有各种形态的山石、兰花等,均为葛公生前精心题绘。塔身各层均用大石块凿成檐角叠砌,略有内收,塔顶为圆宝瓶。葛公塔的下面是地宫,宫门在塔基南面,深约2米,宫内与地面上的塔一样也是六面,相对的两面距离6米。地宫内安放着葛公的遗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葛公的遗体被掘出,随葬物品被盗走。塔的四周修筑望柱和栏板,塔后砌有石墙。塔前原有碑刻两甬,碑文记载爱国将领张学良等筹款数万银元于民国22年(1933年)建塔,可惜的是这两甬碑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


聚仙台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设一个圆形石桌,石桌周围有六个鼓形石墩,四周修筑八角形望柱、栏板,南、北各有一个门,相传曾有仙人在此聚会,在聚仙台南面的石壁上横刻篆体“聚仙台”三个字,竖刻“震庚道人月潭题”。


八仙塔为六面十三级密檐实心砖结构,高约30米,塔基为砖砌须弥座,塔基周围有砖砌仿木围栏,六角有砖砌圆柱。塔身南面有一拱门,高约2米,拱门上面有一石额,刻“道教无极”四个字,再上面有砖雕寿星像,北面刻有“万古长青”四个字,其余四面是砖雕八仙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毁。


伴云庵又称遁颐庵,建在半山腰,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小院,依山修建小屋一面,院内有一眼水井,一棵松树,山门外的石额上刻“遁颐庵”。伴云庵是道人修身养性的佳处,据考证,此庵是清代咸丰年间慈祥道人所建。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