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教堂建于1900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曾经是整个东亚地区东正教的枢纽教堂,地位远远超过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是哈尔滨最具代表的建筑。
历史
1899年,沙皇俄国在哈尔滨秦家岗建立中东铁路局的管理机构,并决定修建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修建教堂的决定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并在圣彼得堡发布了哈尔滨东正教堂设计竞赛的通知,最终选定了俄国教会著名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的设计方案,教堂的名称以基督教圣徒圣尼古拉(字面意思为“人民的胜利”,约270年-343年)的名字命名。1899年10月13日是俄国圣母节,圣·尼古拉教堂在这一天举行了奠基仪式,但教堂在第二年春天的3月才正式开工建设。教堂建设工程由著名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则完成了圣母像及教堂内部的大量壁画。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都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由于俄国人对教堂的重视,虽然教堂因义和团围攻哈尔滨而一度被迫停工,教堂还是在1900年12月顺利完工,耗时仅一年。红军街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圣·尼古拉教堂建成后,沙俄中东铁路护路队随行的东正教神父亚力山大· 茹拉夫斯基以主祭司身份来到教堂,主持教堂和哈尔滨的东正教事务。
建筑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结构。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一个洋葱头形穹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中间与变细加长了的鼓座相联结。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原址)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非本站原创)
(编辑:李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