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1月20日

简介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市秦家岗中心广场,即现在的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教堂建于1900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曾经是整个东亚地区东正教的枢纽教堂,地位远远超过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是哈尔滨最具代表的建筑。

历史

    1899年,沙皇俄国在哈尔滨秦家岗建立中东铁路局的管理机构,并决定修建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修建教堂的决定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并在圣彼得堡发布了哈尔滨东正教堂设计竞赛的通知,最终选定了俄国教会著名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的设计方案,教堂的名称以基督教圣徒圣尼古拉(字面意思为“人民的胜利”,约270年-343年)的名字命名。1899年10月13日是俄国圣母节,圣·尼古拉教堂在这一天举行了奠基仪式,但教堂在第二年春天的3月才正式开工建设。教堂建设工程由著名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著名画家古尔希奇文克则完成了圣母像及教堂内部的大量壁画。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都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由于俄国人对教堂的重视,虽然教堂因义和团围攻哈尔滨而一度被迫停工,教堂还是在1900年12月顺利完工,耗时仅一年。红军街原名车站街,霍尔瓦特大街,1949年,为纪念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而改称为红军街。圣·尼古拉教堂建成后,沙俄中东铁路护路队随行的东正教神父亚力山大· 茹拉夫斯基以主祭司身份来到教堂,主持教堂和哈尔滨的东正教事务。

建筑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结构。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统形式。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一个洋葱头形穹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中间与变细加长了的鼓座相联结。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原址)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非本站原创)

(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