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北京】法源寺   2010年8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北京法源寺

 

简介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任方丈为传印法师。

 

历史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1437),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

 

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诸恶莫作,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贞于僧侣,鉴于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又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御制法源寺碑文》称:“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祗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内心存诚才是。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

 

法源寺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是一座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名刹。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在这里。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绝食身亡。

 

1949年以后,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多次拨款维修。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80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中国佛学院是以培养僧才为目标的高等佛教院校,1956年在法源寺创办,第一任院长是喜饶嘉措大师。当时设本科、专修两科,来自全国各地的寺庙100名学僧在这里学习。1961年设研究部,1962年开办藏语班。到1966年停办时,已培养毕业生300人,他们现在大部分在各地寺庙中担任住持和寺庙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招生,先后设立专修、本科和研究班,招生的对象是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文化程度以上,已有相当时间的出家经历、信仰坚定、律仪端正、品学兼优、爱国爱教的青年僧人。近二十年来,中国佛学院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培养学僧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和文、史、哲知识水平,使学僧在德(包括宗教情操)、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寺庙管理人才及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

 

为支持中国佛学院培育法门龙象,绍隆佛种,1998年,在香港著名企业家、杨钊大居士的资助下,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既具民族风格,又备现代功能,是目前中国佛门最高学府中最为先进的设施。

  

今天的法源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也是僧才培养基地,它还以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吸引着一批批中外信徒香客。

 

建筑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天王殿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l2,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l.35,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础,作卷叶莲瓣,估计是唐初建寺时原物,它的花纹与庙中佚失的唐开元十四年(726)石幢的花纹是相近的。

 

悯忠台

悯忠台一名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护以砖栏,殿堂建于台上。此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这里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唐《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957年),辽代的《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最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学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极为精美,几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

 

净业堂

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明代铜制巨像毗卢佛像,高及屋顶(4.58),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法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757),砖结构,高3.3米左右。辽清宁三年(1057)大地震时倒塌。室内尚存唐至德二年张不矜撰、苏灵光书的《无垢净光宝塔颂》碑,原嵌在塔的墙壁上,碑高1.20米,宽0.73米。碑文全文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我国古代的碑文,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而此碑却是从左至右的,在我国古代仅有一例。

 

大悲坛

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官殿,这里陈列着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有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佛座像,有东吴时代的陶魂瓶,有北齐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另外还有不少各国赠送的经像文物。

 

藏经阁

最后一进殿堂是藏经阁,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造像艺术精品。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19805月,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时,曾在这里供奉了七天,有16万信徒和群众前来瞻仰、观看。

 

地址

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

 

交通

54路 604路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