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世界宗教文化》杂志2012年第五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年10月31日

目录

特稿

梵二会议与宗教对话——兼论神学建设的学术视野|张志刚

关于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西部社会稳定的几点思考|李刚

CULTURAL EVOLUTION AND RELIGION|Fan Lizhu\James Whitehead\Evelyn Whitehead

理论前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奠基之作——纪念中共中央1982 19 号文件发表30周年|毛胜

试论对宗教的积极引导|张践

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加润国

专家论坛 玛雅文化研究

古典玛雅神灵的名称及其象形文字符号|叶进译

玛雅人的“他我”观念与纳瓜尔信仰|王霄冰

学术空间

对话宗教与东南亚区域社会发展|贺圣达\刘金光\张禹东\段立生\郑筱筠

学术专题 宗教慈善

中国佛教慈善理论体系刍论|林志刚

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价值承载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个案分析|莫光辉\祝慧

深度解读

1949 1993 年佛教僧伽制度建设回顾|温金玉

巴哈伊教的世界秩序:律法与原则的共同治理|李维建

恩典、文化与发展—— 一种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阐释|谢志斌

现状研究

寺庙经营与社会变迁——以台北市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为例|宋光宇

传播模式与农村基督教群体特征的演变——基于河南省14 个调查点的分析|韩 恒

国际视野 英国宗教研究

当代英国基督宗教世俗化的形成原因|孙艳燕

界限与共识——全球化时代英国穆斯林移民与社会整合问题研究|常晶

学海扬帆

福建摩尼教研究的百年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计佳辰\杨富学

本期目录及主要文章英文翻译|张晓梅116

 

Special Contributions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Religious Dialogue: also on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 of Theological Construction|Zhang Zhigang

Several Thoughts on the Ethnic-Religious Problem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Western China|Li Gang

Cultural Evolution and Religion|Fan Lizhu\James Whitehead\Evelyn Whitehead

Theoretical Forefront

The Foundation for a Socialist Theory of Relig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Commemorate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Publication of the No. 19 Document (1982)by Central Committee of CCP|Mao Sheng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Positive Guiding for Religion|Zhang Jian

Theses on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Religious Relations|Jia Runguo

Specialist Forum – Studies on Maya Culture

Names of Gods and their Hieroglyphic Symbols in Classic Maya|Translated by Jin Ye-Gerke

The Maya Concept of “Self and the Other” and Faith in Nagualism|Wang Xiaobing

Academic Space

Dialogue on Religion and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He Shengda\Liu Jinguang\Zhang Yudong\Duan Lisheng\Zheng Xiaoyun

Academic Specials – Religious Charity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Buddhist Charity|Lin Zhigang

Value Embodiment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Religious Charity Organizations in Ethnic Regions: Based on Case Study on the Buddhist Ji-Shan-Hui in Guangxi|Mo Guanghui\ZhuHui

In-Depth Reading

A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ddhist Monastic System: 19491993|Wen Jinyu

The Baha’i World Order: a Co-Governance of Laws and Principles|Li Weijian

Grac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lvinist

 Concept of Culture|Xie Zhibin

Reports On Contemporary Religion

Temple Management and Social Change: A Case Study on the

 Kai-Zhang-Sheng-Wang Temple in Bishanyan, Taipei|Song Guangyu

Changes in Spread Pattern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Christianity: an Analysis Based on 14 Field Research Sites in Henan Province|Han He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 Religions in Great Britain

Causes for the Secular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Modern-Day Great Britain|Sun Yanyan

Limitation and Consensus: Research on Muslim Immigrant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in Great Britain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Chang Jing

Academic Adventures

A Century of Manichean Studies in Fujia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Ji Jiachen\Yang Fuxue

Contents and Abstract of Main Article|Translated by Zhang Xiaomei ( 116 )

 

摘要

特稿

梵二会议与宗教对话——兼论神学建设的学术视野

张志刚

内容提要: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回顾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有关宗教对话的两份重要文献;其次,评介天主教思想家不断更新的宗教对话观念;最后,试论前两部分内容对于中国天主教神学建设的理论启发。作者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天主教神学的本土化建设理应伴随时代步伐、关注现实问题、具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梵二会议 宗教对话 神学建设 学术视野

 

关于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西部社会稳定的几点思考

李刚

内容提要:正确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关涉中国西部社会的稳定,而西部社会的稳定又是涉及国防建设乃至国家统一的大事。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族宗教 西部社会 和谐稳定

 

CULTURAL EVOLUTION AND RELIGION

       Fan Lizhu James Whitehead and Evelyn Whitehead

Abstract:

   Sociologist Robert Bellah has provided a model for examining the mutual interactions of culture and religion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humanity’s experience. Drawing on Bellah’s model,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amine five eras extending from early religious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emerging in late modern societies today. Each era is characterized by a dominant sty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from tribal groups to interconnected global civilization) and a dominant set of interpretive tools (from gesture and symbol, through language and literacy, to the complex interactive processes of systemic thinking). Our discussion will move forward through time, 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more complex patterns of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and organization emerge later. But in fact there is considerable overlap. Earlier social patterns and interpretive skills are not simply replaced by later strategies. As cultures develop, earlier human abilities continue to function, now augmented by newly-emerging capacities. 

Key words: cultural evolution, religion, social change

 

理论前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奠基之作

——纪念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发表30周年

毛胜

内容提要: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通过总结新中国宗教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纠正了附加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上的错误观点,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些理论政策主张,并在新的实践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续发展。因而,该文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奠基之作。

关键词:19号文件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试论对宗教的积极引导

张践

内容提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的提出,及时对当前宗教管理工作的指导,也是对当代政教关系的概况。积极引导理论是相对于积极消灭、消极防范、消极放任等错误管理方式的纠正。积极引导的社会主体应当包括党和政府、理论研究者、宗教组织和宗教领袖。积极引导的方法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文化观念、法律法规、行政引导等方面。

主题词:宗教 积极引导 相互适应 引导主体 引导方法

 

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

加润国

内容提要: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主要包括各宗教内部诸要素以及不同教派组织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等多种关系。宗教关系的基础是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宗教关系 全面认识 妥善处理 促进和谐

 

专家论坛 玛雅文化研究

       古典玛雅神灵的名称及其象形文字符号

          (德)白瑞斯著 叶进 译

内容提要:在古典和后古典时期数量众多的玛雅诸神中,有大约30位主要神灵的名称和象形文字名符已得到较好的解读。本文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历史,从1904年须尔哈斯(Paul Schelhas)为神灵们创建了拉丁字母的序号开始,直到今天;并以“死亡之主”、“创造之神”、“统治者太阳”和所谓的“月亮女神”为例,说明其名称和名符的构成与解读情况。

关键词:玛雅 神灵 名称 象形文字

 

          玛雅人的他我观念与纳瓜尔信仰

                   王霄冰

内容提要:在玛雅人和中美洲其他印第安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关于双重灵魂的特殊想象:一个人不仅在自己的身体之内拥有一个灵魂,而且在自己的身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寄身于某种动物或自然力的灵魂,也就是他我Alter Ego)。这是原生于中美洲地区的一种特有的传统信仰形式。学者们根据当地语言中的相关词汇将其称为纳瓜尔信仰nagualism)。有关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不论是历史文献的解读还是当代的民族志,包括人类学的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 键 词:玛雅 中美洲他我灵魂观念 纳瓜尔信仰

 

学术空间   对话宗教与东南亚区域社会发展

学术专题  宗教慈善

            中国佛教慈善理论体系刍论

                   林志刚

内容提要: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 慈善 理论体系

 

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价值承载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个案分析

莫光、祝慧

内容提要:本文选择民族地区的宗教慈善组织进行论述,以民族地区的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个案,对其价值承载、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发展困境等进行梳理分析,对比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宗教慈善组织之间的外部支持环境、慈善行为的有效动员、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完善社会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深入探索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宗教慈善组织在民族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以及在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上发挥更大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 宗教慈善组织 价值承载  运行机制

 

深度解读

19491993年佛教僧伽制度建设回顾

温金玉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佛教这一传统社会组织如何禀承契机契理之原则,因应时代之机,创设新的佛教制度,使其契合新的社会体制与文化空间,成为关涉中国佛教再生与发展根本命脉的时代任务。本文梳理了1949年至1993年间中国佛教界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与实践。

关键词:僧伽制度 传戒 道风

 

巴哈伊教的世界秩序:律法与原则的共同治理

李维建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巴哈伊教律法与原则的形成、构成、表现与功能,指出巴哈伊教的制度体系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巴哈伊教律法系统,另一个是巴哈伊教原则系统。二个系统都体现于巴哈伊教的各种文献中,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巴哈伊教原则与律法关系密切,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就所规定的内容来说,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更为具体化;二者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巴哈伊教的原则和律法起源于上帝的“启示”,具有神圣性质,因此人类作为大同社会的建设者也必然接受灵性的指导。人类在这种神圣启示的指导下建设的大同社会也同样具有神圣性。因此就宗教的意义上而言,巴哈伊教的社会秩序其实就是在巴哈伊原则与律法共同治理下的神圣社会。

关键词:巴哈伊 世界秩序 律法

 

恩典、文化与发展---一种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阐释

谢志斌

内容摘要:本文将“文化”理解为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的体现和人类生活的本质。基于这种认识,围绕加尔文和凯珀(Abraham Kuyper)两位基督教神学家的思想,力图阐明加尔文主义思想中“罪”和“恩典”的观念对于文化的影响。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尔文主义主张人在世界上作为文化的受造物所具有的文化责任,即去挖掘内在于世界中的各种可能性;二、加尔文主义对于罪的深刻认识:罪作为破坏性的力量;三、加尔文主义的“普遍恩典”观念同时包含的抑制罪以及积极发展世界的思想,使得文化的活动和形成成为可能;四、文化的合适目的与上帝的主权和荣耀。通过解释这几个方面的内涵、相互间的张力和关联,进而阐明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特质。

关键词:加尔文主义 普遍恩典 文化 发展

 

现状研究

寺庙经营与社会变迁——以台北市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为例

宋光宇

内容提要:台北市内湖区的碧山岩开漳圣王庙地处偏僻,但由于神迹显赫,信众广大,捐募容易,由善信捐助,再加上“点光明灯、文昌灯、解厄灯”等活动,让碧山岩成为台北东区的大庙。

关键词:碧山岩 林爽文之乱 神迹 登山 捐募

 

传播模式与农村基督教群体特征的演变——基于河南省14个调查点的分析

韩恒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了农村基督教传播的两种模式:家庭外传播和家庭内传播。调查表明,伴随着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农村的基督教传播已经从1980年代以家庭外传播为主,过渡到两种传播模式并行的局面。伴随着基督教传播模式的变迁,农村信徒的群体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男性信徒的比例有所增加、更多的年轻人归信基督教、信徒的年龄结构有所改变、因病信教的比例显著下降、信徒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1980年代农村基督教的“三多”(妇女多、老人多、文盲多),逐渐演变为目前的“一多”(妇女多),老人和文盲的比例明显下降。

关键词:农村基督教 传播模式 基督教群体特征

 

国际视野 英国宗教研究

当代英国基督宗教世俗化的形成原因

孙艳燕

内容提要: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的世俗化是历史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亦是由多种因素产生合力的结果。就短期因素来看,20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全方位的危机对英国宗教产生了强烈冲击。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和神学思想等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及其所体现出的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铸成了英国基督宗教发展的现实。

关键词:英国,基督宗教,世俗化,形成原因

 

界限与共识——全球化时代英国穆斯林移民与社会整合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穆斯林移民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9·11”事件以后,给英国社会整合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分追求一致性,容易导致对其他文化尤其是少数族群文化的忽视,过分强调多样性,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竖起重重藩篱,分散的认同和忠诚会给社会带来碎片化和分裂的危险。这样的现实要求国家在处理多族群问题时超越民族国家的思维、超越现代民主制度的局限性,通过确立信任,在合理界限之下取得最大共识;通过多层次的对话协商来寻求理解和共识,通过再分配政策调节来促进社会内部的流动性,通过更具包容性的公民身份和共同体核心价值观来增进认同感和政治忠诚,在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方能实现社会整合、和谐共存。

关键词 英国 穆斯林移民 多元文化 界限 共识

 

 

学海扬帆

         福建摩尼教研究的百年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计佳辰 杨富学

内容摘要:自唐末初入福建以来,历宋元明清至今,摩尼教(明教)在福建一直有所流传,不仅史不绝载,而且相继发现了不少摩尼教遗物,尤其是近期于霞浦发现的摩尼教文献,更是引人注目,百余年来,学界对福建摩尼教研究不辍,涌现出大量成果,揭橥了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推动了国际摩尼教研究的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霞浦摩尼教文献发现不久,有待公布,相信会对中国摩尼教的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福建 摩尼教 泉州摩尼教遗物霞浦新文献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