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2022年第4期目录
学术前沿
新文科中文理交融的深层次探讨——基于艺术人类学学科自觉的思考/方李莉
破圈与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发展的现实选择/黄永林
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现代民俗学的探索/徐赣丽|滕璐阳
民俗学史
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美术研究关注的几个问题/董占军
致广大而尽精微——关德栋教授的俗文学研究/车振华
名称变迁视角下的德国民俗学史/包汉毅
民俗史
中国早期占梦的思想渊源与制度变迁——兼论占梦类书籍的形成/刘玉堂|薛源
证史与阐幽: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研究/杜新豪
近代江南乡村妇女的角色转变与地位变动/温馨
日本民俗研究
日本能乐艺术在文学文本中的活化与传播/肖霞|李笑
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以九州宗像大社中津宫牵牛织女传说为中心/毕雪飞
自然资源的共同管理:“东方白鹳”在地域社会引发的联动效应/陈爱国
田野报告
时间作术:当下苏北乡村日者的多种样态/马光亭
凑热闹:豫东Y村已婚妇女集体外出务工的行动逻辑/韩雪春
地方精英民俗志书写的可能性及反思——以云南大理石龙村李绚金村民日志为例/董秀团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
日本民俗研究
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日]菅丰(Suga Yutaka)著|陆薇薇 译
“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以东亚的“共同协作”为视角/[日]岩本通弥(Iwamoto Michiya)著|赵杨 译
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日]岛村恭则(Shimamura Takanori)著|李常清 译
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陆薇薇
女性民俗研究
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康丽
性别·角色·场域:改良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与清末民初社会变迁/袁宙飞|李璐佳
民间意识形态:女人与男人/[美]葛希芝(Hill Gates)著|陈建、王文娟 译
作为视角的性别与作为秩序基础的性别——葛希芝的女性民俗学访谈/马丹丹|[美]葛希芝(Hill Gates)|李媛媛 译校
民俗学史
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赫尔曼·鲍辛格给实践民俗学带来的理论启迪/户晓辉
迈向科学的民俗学:范热内普的人生与学术/胡小宇
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林海聪
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李向振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