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2011年第04期中文目录
刊首语
宗喀巴大师的佛学思想与《菩提道次第广论》/胡雪峰/01
法师说法
雍和宫住持开示——《三十五佛名礼忏》/罗布桑·散木丹/04
《菩提道次第广论——亲近善知识讲义》/胡雪峰/08
《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章讲义》/丹迥活佛/15
般若智慧
佛经典故的启示/凯朝/整理/24
获得八种福德的方法/凯朝/25
宗喀巴大师五次示现的图像表现/李勤璞/26
宗喀巴大师的佛教改革与佛学思想建设/李德成/32
佛学思想
丹迥活佛说佛教/赵秀林/整理/35
雍和宫的宗喀巴大师像/李立祥/40
话说行六度的功德——正确理解修六度的内涵/叶联成/42
修行的基础是学会做人/康玉杰/44
雍和文化
祈福吉祥的佛教圣物——“擦擦”佛像/张锦秀/46
《夷使档》所录雍和宫满文档案摘译/赵令志/48
佛教与“北京精神”/鲍志刚/51
对“北京精神”的思考/斯哈学组/53
导游感悟二三事/戴蕊蕊/55
佛海泛舟
简述涉及蒙藏文化关系的寺院/乌力吉巴雅尔/58
漫话雍和宫的历史/文涛/62
关于《中论》二十四章十八节的两种解释/立川武藏著/吕其俊译/63
巴尔蒂斯坦的考古新发现与佛教艺术/(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里夫撰/张子凌译/69
寻访京城三塔/李颖/73
宽心谣/赵朴初/77
雍和宫庙务管理委员会2011年事记/马志德/78
《雍和宫》2011年第03期中文目录
雍和佛事
纪念释尊诞生、成道、涅槃千供大法会/胡雪峰/02
法师说法
雍和宫住持开示—修持佛法次第(四皈依之一)—(兜率天上师瑜珈法)/罗布桑·散木丹/03
和谐社会 从我做起/马志德/05
珍惜当下的一切利益/全贵/09
佛学思想
毛泽东、范文澜、钱学森对佛教的认识/07
什么是佛教?/赵朴初/08
贪有三种/10
以佛教的理念对信仰与道德的思考/凯朝/11
雍和文物
雍和宫的木制经版与佛画版/李立祥/15
雍和宫珍藏“吉祥天母”黑金唐卡鉴赏/徐新华/18
略谈蒙藏地区佛教的版印佛画——德格版和雍和宫版/陈卫国/28
雍和史话
雍和宫“烧线亭子”述略/李德成/29
雍和牌楼之美/雍和宫接待办斯哈学组/33
简述涉及蒙藏文化关系的寺院/乌力言/35
雍和宫的牌楼/苏日娅/38
佛教“梵钟”与中华文明/鲍志刚/41
心系雍和情牵普宁/黄崇文/44
关于礼佛烧香的几点浅见/叶联成/49
佛本生传如意宝树唐卡/听雪/52
雍和宫满文档案摘译(一)《夷使档》所录/赵令志/53
佛海泛舟
大威德金刚坛城考/都嘎嘉布/56
观唐卡演示/聂清/59
和合精进慧炬长明——走近2011年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原影/60
它山之石
惜福与惜缘/邹相/64
五台山有感/朱小平/66
唐太宗问玄奘法师/67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读《禅的智慧》一书/李颖/68
《雍和宫》2011第02期中文目录
雍和佛事
雍和宫正月祈愿大法会/胡雪峰/01
法师说法
雍和宫住持开示--修持佛法次第(四加行之一)/罗布桑·散木丹/06
添麻烦的含义/全贵/08
雍和宫管家讲述—礼佛三炷香的功德/都嘎嘉布/09
释尊开示居士有四件事使现生得到快乐/赵秀林/12
释尊的慈悲心/靳大成/13
佛学思想
十世班禅大师开示—如何做活佛/丹迥·冉纳班杂/14
简述宗喀巴大师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特点/旦却坚赞/17
嘉木扬·图布丹法师开示-接受无量寿佛灌顶的功德/胡雪峰/20
雍和史话
由《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出版所想到的/鲍洪飞/22
话说北京的喇嘛庙/叶联成/25
雍和宫法轮殿的壁画与王定理老师/李立祥/27
从乾隆的两道训谕看雍和宫的历史地位/李德成/30
雍和文物
雍和宫的佛像/曹生忠,刘淑东/37
唐卡起源小考/嘉木扬·凯朝/44
雍和宫与关公/陈卫国/47
佛养佛祖供品说/鲍志刚/50
木版佛画在雍和/陈援/52
婆罗浮屠浮雕像设/张总/54
佛海泛舟
雍和宫《阿杂日舞》随想/徐新华/58
近水远山皆有情/听雪庐人/61
清凉钟声/李颖/64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蒙古文)/66
《雍和宫》2011年第01期中文目录
佛教文史
蒙藏地区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缘起/罗布桑·散木丹/02
雍和佛事
雍和宫腊月三十五月初一迎新年大法会/满泉/15
法师说法
我们的寺院雍和宫如何和谐/胡雪峰/19
金刚驱魔法舞是修持清净佛心的殊胜法门/嘉样罗杰/22
前田惠学博士对“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解释/凯朝译/24
两种瞒着对方做事的区别/罗布桑·散木丹/25
佛学思想
前田惠学博士的佛学思想/嘉木扬·凯朝/26
丹迥?冉纳班杂活佛谈放生/31
人生感悟
浅淡“和合与和谐”的利他理念/康玉杰/32
从雍和宫的牌楼说起/叶联成/33
回顾与展望——雍和宫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一)/何青海/34
从贝勒府到蒙藏佛教寺院/黄崇文/39
一幅圣洁的和睦四瑞图/李立祥/40
相约内蒙古克旗庆宁寺/李颖/42
佛海泛舟
雍和门殿的四大天王/鲍志刚/45
雍和宫殿前的须弥山/王艳/48
蒙藏佛教唐卡艺术/海青/50
关圣帝与雍和宫/郎志春/52
它山之石
黄念祖老居士的念佛修持心得/54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55
2010年雍和宫大事记/58
雍和艺苑/62
由雍和宫住持胡雪峰(法号:罗布桑散木丹)法师主编的《雍和宫》文集第1期于2010年10月发行。据胡雪峰住持介绍说,编辑《雍和宫》文集的目的在于通过雍和宫这个大平台让更多与雍和宫有缘、与佛教有缘的人们,让我们能否一起做到“认识自我,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的人生理念,放下世俗的聒嗓,感受菩提智慧的清凉。
胡雪峰住持80年代初来雍和宫修习佛法至今已近30年了。他说这30年中雍和宫所给予他的佛缘、人缘、事业缘、善缘等诸缘,是难以用语言来报答的。所以与雍和宫、与有缘的各界人士、善男信女对雍和宫的大恩大德,以文字般若的形式来回报,是创办《雍和宫》文集的缘起之一。这些年,胡雪峰住持所接触的有政界、学术界、宗教界、商界以及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人士,他们来雍和宫祈愿、净心,与佛(三宝)结缘。如何使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是衡量雍和宫全体人员是否全心奉献社会、弘法利生的标准。
他说,现今社会中对佛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希望修习显密教法的信众也不在少数。但有的且如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说的那样“佛教这么好,误解的人却那么多,知道的人可那么的少”。圣严法师还说,学佛行佛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把各自的心态调整好或摆正好,即切实做到把贪心转换成喜舍,瞋心转换成慈悲,痴心(愚昧的心)转换成智慧,最终成佛,又以大慈大悲,行愿无尽的菩提行,乘愿再来普度众生。而且,佛教的修持方法上也是要求修行者把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财产全部奉献给对方,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佛教修行者是舍,而不是取。
怎样让人们了解佛教、了解雍和宫,我们究竟能给社会和民众做点有什么,雍和宫的僧众每天如何修持,如何让大家通过雍和宫这个平台,结缘佛教,正确修习佛法,认识自我,理解人生?想通过《雍和宫》文集这一文字般若的平台使大家的工作、家庭、朋友间的关系,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为和睦相处;让大家正确对待当下,即佛教禅宗所讲,“一日一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菩萨行精神,去过好每一天;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的入世精神学习修持佛法,充实身心,储存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造福众生。《雍和宫》文集力求图文并茂做到大众化、知识化、学术化,浅入深解、通俗易懂。
学佛行佛之修持,按佛教的修持次第,首先必须做到“闻、思、修、讲、辨、论”,《上师供养仪轨》中说:“始初多求广大闻,中于教理现教授;后于昼夜精勤修,普令回向教增长”。这样修持方可到达信、解、行、证的目的。
30年来胡雪峰住持,在雍和宫聆听请教蒙藏佛教界深有名望的善知识嘉木扬·图布丹恩师,益希纳达美恩师、盆错克恩师亲授佛法,又从中国佛学院聘请了藏汉兼通的胡继欧(已故)老师学习佛教的历史传承(藏汉对照),雍和宫的青年僧众真可谓善缘殊胜。佛经有这样一句话“暇身难得,五根难具,佛法难闻,功德上师难遇。”尤其是能够遇上有真修实证的法师更是难能可贵,因为一切功德都是由闻而得,而雍和宫的学僧遇到了。《听闻集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这就是说,法师多年修持的福慧功德转让传授给雍和宫的修佛弟子。从佛法的宗旨来讲,我们一切众生对佛法的依恋,如同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父母辛勤劳动的功德赐给自己的儿女,有吃有喝有穿有戴,丰衣足食。
胡雪峰住持说,学佛之人最重要的首先要知道,进入佛门必须要皈依三宝,入大乘门必须要发菩提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入金刚乘(修密法)必须要受灌顶方可修密法。经云,“外以声闻梵行修,内以生圆真瑜伽;显密二道无违取,善慧教法愿弘扬。”如此,修持者尤其是僧众,外表应该以声闻乘的形象来约束自己的穿戴,内心以大乘佛教的菩提心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显密双运悲智结合的方式以达到究竟成佛的最高果位。
雍和宫办《雍和宫》这一文集力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面向不同年龄、不分僧俗、不分民族、不分地区的信众搭建学佛行佛的平台,给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以及文史资料,给各界信奉者提供精神食粮。依照佛教的缘起有、自性空的相互依赖生存理念,依照众缘合和的因果关系,平等对待一切人群(包括一切有情众生)。应该说,大家就是雍和宫的幸福田、就是牢固的靠山。雍和宫依靠大家就有“心无挂碍、得大自在”的精进勇猛信心。佛教,尤其蒙藏佛教强调“为父为母有情愿成佛”的弘愿,“一切众生(人民大众和自然界的生命)是我的幸福田”,对待一切众生,像对待自己今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去关心帮助,这是修行者积累福德资粮的妙好机会。《释迦牟尼佛赞》中说:“一切诸佛兴于世,圣教显明如日光;持教相和如兄弟,愿施正教恒吉祥。”大家想一想,没有我们的父母,哪有我们的今天,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养育,父母之爱是世间最纯洁的爱,真诚的爱;所以佛经上说:把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都看作我们今生父母来,知恩、念恩、报恩,慈爱、大悲、增上意乐(广大的责任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里所说的“一切众生是我的幸福田”,是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我服务,假如没有人民大众,我在这个世界上一天也生存不了。佛教界倡导众缘合和、善待众生、感恩回报社会的理念。《上师供养仪轨》中说得好:
爱执自己衰损门,爱执诸母功德本;
故以自他等换行,作修心要祈加持。
至尊上师大悲者,慈母有情罪障苦;
今于我身令成熟,尽我乐善施舍他,众生具乐祈加持。
胡雪峰住持说,宗喀巴大师把一切众生视为亲生父母,把慈母有情的一切烦恼、业障、苦恼,都由自己一人代受;把自己所修行的一切功德喜乐皆转让奉献给众生,这种修行方法体现了佛教一切众生皆平等的精神。《雍和宫》文集努力为佛法大众化、信仰生命化而精进不息;为构建和谐社会,世界和平做出雍和宫应该做的事。
胡雪峰,法号:罗布桑散木丹,蒙古族,北京雍和宫住持。1981年到北京雍和宫出家,1983年,经十世班禅大师的经师受沙弥戒,1987年始任雍和宫佛学院经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1994年始任雍和宫副住持, 1995年,经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却西活佛受比丘戒。
现任北京雍和宫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委员、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藏汉蒙对照佛教日诵》共著),民族出版社,《藏汉蒙对照无上瑜伽部大威德金刚十三尊成就仪轨》(共著),民族出版社,《雍和宫木版佛画》(共著),民族出版社,等等。
(撰文:嘉木扬·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