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雅平:俄罗斯的宗教氛围及“新无神论”现状   2014年5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一、当前俄罗斯的宗教氛围

 

苏联解体以后,放弃了原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今日俄罗斯,东正教被推上了社会历史舞台。东正教会与俄罗斯政府在政治、外交、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配合默契,这对于国家的稳定和振兴、民心的凝聚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社会事务和国际事务层面国家与教会的紧密合作,为教会赢得了声誉和社会地位。俄罗斯近年公开的信教居民数字统计基本都在半数以上,其中东正教徒占信教人口总数的约70%。不过,俄国的信教特点是宣称信教与实际行动分离,比如,经常去教堂者(每月一次算)比例不大(约6%)。据了解,过去意义上的虔诚教徒其实不足6%。然而,社会学问卷显示,民众对东正教会持肯定的正面评价者在90%以上。数字反差说明,俄罗斯这一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众很大程度上仍然依从自己原先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当下的认同东正教,是历史将东正教推上历史舞台之故。

 

反映在教育领域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近些年来,针对各种人群的教会学校和讲习班、教区主日学校,社会团体中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训、在国家学校进行神学师资的培训等,这些早已放开了。社会也一度形成默认:宗教是道德的基础,学校应该为宗教教育打开大门。但是,教会是否应该涉足国家正规教育,这个问题在俄罗斯社会上引起了长期、激烈而广泛的争论。

 

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了教育与教会分离的原则,教育的世俗性受到法律保护。教育部1999年与俄罗斯东正教会签署合作协议(《关于俄罗斯教育部与东正教会合作的协议》)。主要目的是,把支持东正教教育作为恢复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措施;共同制定教材计划,制定广播电视的教育内容计划;抵御恐怖主义分子和破坏性教派的活动。(1、意向性的;2、范围还在公众教育领域。)

 

20041月,教育部副部长格列勃涅夫在谈话中表示,现代教育是世俗教育,但是,如果某些民族区域的文化里面包含宗教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在课上讲授。200482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称:“我们国家实行教会与学校分离的政策。儿童接受世俗教育。因此,国家没有义务开设宗教课程。”

 

尽管如此,东正教会利用国家教育体系进行宗教道德教育的意图始终没有间断。《东正教文化基础教科书》(阿拉·波罗金娜编著)是一本从宗教立场和观点写成的书,1990年底曾经短期在学校使用过,后遭到抵制。时隔十几年,学校是否要用这个教材、是否开设东正教文化课,仍在争论。

 

现实情况是,俄罗斯大多数地区长期以来都在阻止教会进入教育领地,多数政府官员以及高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师都极其不赞成东正教会介入学校教育。这方面的民意调查一直在进行。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回答“你是否认为学校应该讲授东正教文化基础课”时,赞同者不足半数。20078月公布的圣彼得堡的一项调查,受访者30%赞成讲授“东正教文化基础”,50%赞成开“世界宗教史”课程,20%不确定。重要的是,赞成以“世界宗教史”代替“东正教文化”的有50.4%为有信仰者。最引人深思的是,师范院校(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不赞成,21%赞成“宗教学导论”可以入中学教学大纲,73%受访者认为不应聘请神职人员,而应该由宗教学专家开这门课。

 

宗教教学使用什么教材是个关键问题。反对意见提出,事实上宗教学与神学之间的界限往往不那么清晰,如果允许在学校开课,实行起来不排除神学的东西进来,而这是破坏宪法的。

 

公开辩论仍在持续。“宗教与当代社会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认可“在学校讲授宗教知识”的,东正教徒中有20.5%,伊斯兰教徒21.9%,天主教徒25.5%、新教徒17.5%,犹太教徒29%,佛教徒25%,无教派者19.9%。同时,在校生和家长中多数认为如果在学校开课,要允许学生自愿选修;认可在校外学习的比例要高一些。有趣的现象是,仅四分之一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教徒和五分之一穆斯林认可在校学习宗教文化和历史。

 

可见,虽然社会普遍认同政教合作的积极作用,但对于教会影响的边界,民众意识和舆论也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上述调查数据说明,俄罗斯社会对学校与教会关系有意见分歧。社会舆论意识到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宗教有所认识,但是对于采用什么形式、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两个问题意见不一。从多数人赞同开“世界宗教史”这一点看,不管主观愿望如何,都不得不承认,在各种人群自己习惯的文化意识之外,存在另外的各种传统、思想认识及生活方式。所以必须寻找合适的、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能促进各种思想观点的人群对话的方式。

 

二、无神论者及其诉求

 

至于无神论,理论的即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范畴的无神论,现今俄罗斯已不再进行专门的宣传或研究,但也不能说无神论者大多数放弃了原先的信念,改信宗教了,事实也不是这样的。

 

现实生活中普遍可见的是实践无神论,或称实际(应用)无神论。实践无神论者指,有没有神(上帝)对其生活没有影响、没有意义,即不借助彼岸的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不肯定神的存在也不否定神的存在;不一定需要神,但认为有的话也不无益处。持此观点的人,神不影响他的生活。实践的无神论同时接受哲学上的自然主义,或不一定。各种实践的无神论者表现为:1、不具宗教动机,信不信神跟他的道德行为无关;2、对宗教理论和实践不感兴趣或轻视;3、不了解宗教观念。

 

当今俄国没有无神论宣传教育组织机构,没有专职的无神论工作者,但是宗教以外的、无神论的、自由主义思想的等等意识没有销声匿迹,遇到关涉国家未来前途例如教育问题时就显现了出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小视。教育领域长达十数年的辩论、坚持和抵制是最明显的体现。如前所述,舆论认同学校世俗性原则,不赞成以某一教派(主要指东正教)的文化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舆论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培养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素质,特别强调培养人的宽容精神,教学使人获得的知识要能成为对话基础,使人在尊重自己民族传统的同时,宽容其他文化。

 

历年的调查显示,公开表明自己的无神论立场的人现在已经很少,大约在4%。人们在说“无神论者”时,心有余悸,似乎表示承认自己是旧时代的人,是老派的苏联人(苏联时期的战斗无神论给人一种不宽容的印象)。不过也就是在今年,笔者注意到,网络传媒出现了以“科学无神论者”冠名的网站,它面对所有持无神论和人文主义立场的人,目的是征集无神论研究文章在网站发表,并试图以这类研究为基础建构“俄罗斯新无神论”的理论基础。“俄罗斯新无神论”这个名词概念吸引了我的眼球。

 

概览科学无神论发表的“宣言”,开宗明义:当前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要求建立现代俄罗斯的新无神论基础上的哲学和伦理观。它明确表达的诉求主要有:

“无神论不是简单地不信上帝,它是一种世界观,包括科学观、道德观、社会观,是没有神参与的生活哲学,其基础是世俗的人文主义原则;

强调人的基本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不信仰自由、思想自由。有权不信任何神,任何人不得命令加入任何宗教或排斥信什么;

坚持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宪法原则,教会不得渗透国家机构,保障国家世俗性,不允许神权国家;

青少年16岁之前不得加入教会和参加仪式;

坚持学校与教会分离的原则,中小学、大学没有义务学习任何教派之经书、圣书、律法、学说;武装力量不得进行宗教仪式和过宗教节日;

政府官员为民主选举,不应举行宗教仪式;宗教设施不得建在政府机构所在地;

政府官员无权用国家预算支持宗教组织办企业,也无权用教会的钱,不得产生经济关系;国家应取消对宗教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教会组织不得生产和买卖有害大众健康使其上瘾的毒品包括烟草;

大的宗教组织和教会商业性活动,其账目和纳税情况,要求立即公开,以后至少每年通报不少于一次;

要求制定法律抑制宗教狂热和宗教极端主义,规范宗教活动比如禁止宗教极端组织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

 

三、简要述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俄国新无神论者的诉求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青少年问题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诸多问题。首先是教会的强势发展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教会过多参与政治,使人担心回归政教合一体制;其次,教会谋求经济利益的活动,引起人们对教会金钱观、对宗教道德(示范)提出质疑;再有,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教会极端重视,在全社会也引起高度关注。据笔者观察分析,俄罗斯放弃了原先的意识形态以后,东正教成为社会主导思想,但是民众包括信徒的意识相当复杂,当中有些人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教徒,即有些人是随大流,有些人迷茫中权且到教会寻找希望,更有些人将原先的共产主义理想与宗教理想混合起来并不加区分,等等。教育领域的情况更加复杂:宗教积极扩大影响,而国家没有制定全社会认可的公民教育的完整观点,因此在现实中往往表现出矛盾态度和做法,政府既想坚持原则,又不想得罪东正教会;对于“世界宗教史”课和“东正教文化基础”课的争论,实质是实施世俗教育还是宗教教育的分歧,政府态度含糊,难免使自己处于尴尬之中。有趣的是,教徒也不全接受在学校实行宗教教育,这反映了多宗教的俄罗斯,其民众中其他教派不想让东正教一教独大的意愿。俄罗斯现在允许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存在和体现,这应该有助于其公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俄罗斯人所谓“新无神论”宣言,尽管提出不少诉求,然远非成熟和理性,谈不上建设性,更谈不上理论的指导性,我们只是由此得以了解俄国宗教氛围中的无神论现状,以促使我们的借鉴和思考,把中国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宗教与世界》2010年第10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