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华夏:不能视宗教为外交“负资产”   2017年6月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博鳌论坛首次举办宗教议题专场,宗教外交呼声很高。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要摆脱宗教“负资产”的包袱,发挥宗教软实力的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不过,从历史和现实看,称宗教是中国外交“负资产”的说法值得商榷。

 

在我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为世界性宗教,中外交流频繁。佛教在促进中国与日本、韩国、缅甸、泰国等国文化交流及友好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称佛教为中日韩人民友好关系的“黄金纽带”。因此,佛教不仅不是“负资产”,反倒是“正能量”。

 

伊斯兰教在我国基本为回族、维吾尔等民族所信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互相尊重,不干涉内政,团结合作是中阿友谊的深厚政治基础,人员交往对维系中阿友好起到了稳固作用。伊斯兰教是中阿关系的“加分点”。

 

近代以来,来华欧美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医疗、慈善等方面的贡献值得肯定,但部分传教士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列强对华思想殖民的工具。他们的不轨行为是“教案”频发的重要因素,严重损害基督教在华形象。为此,中国基督教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不过,人权牌、宗教牌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分化、西化的重要抓手。在美国每年发布的《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中国总是榜上有名。这恰是西方的一种“宗教外交”。因此,称中国宗教问题是“负资产”是对欧美外交而言的。如果说美欧等国从未关心过中国的人权、宗教自由有失忠厚,但唯我独尊和双重标准一直是欧美外交的基本准则。所以,只要中国继续发展,中国宗教对欧美外交所谓的“负资产”包袱是难以甩掉的。如果我们不辨真伪地随人起哄,不仅会丧失话语权,还有可能不适当地动用社会力量化西方人眼中的“负资产”为“正资产”。倘如此,又会掉入另一个陷阱,即外部政治力量“干预”宗教内部事务。我国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政策。鼓励爱国宗教人士从事对外交流,有利于展示善意,弥补硬实力的不足。但不应借助公共力量将宗教推向社会,甚至国际政治舞台中,这既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也是政教分离的底线。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来源:201543日《环球时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