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李四龙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理解中国宗教,并不必然需要引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至上神。宗教之于中国,并不像西方宗教那样居于文化的核心位置。恰好相反,主张殊途同归、会通共生的文化形态影响甚至规定了中国社会的宗教生活。现代西方和中国中古时期关于“宗教”的认识并不相同,前者具有更强的正统性意识而后者主要将宗教视作某种“教化”。这种差异,导致了两个体系下各宗教及其教派间的发展和相处模式大相径庭,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宗教更依赖于借助政治权力树立正统性。相应的学术研究也应有所不同。譬如,有关“教主”、某种宗教的成立或定义等问题,在研究中国宗教时显得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不应机械地将西方宗教研究范式强加于中国宗教研究之上,而应更关注传统中国宗教发展的独特路径,尤其是佛教与道教相互吸收、借鉴的合作模式。
目 录
虚云讲座
法光 主讲/胜解、禅修体验与唯识论
赖永海 主讲/佛法智慧与智慧人生
柏夷 主讲/中古中国对佛教信仰的回应
专题论文
张志刚/重建“中国宗教研究方法”——从思想观念史视域中的“宗教概念暨宗教观”发微
雷格尔/被商品化的佛陀——宗教性的衰退,抑或佛教在全球市场力量中影响力的标志?
迟 帅/民国佛教复兴的关系结构研究
黄绎勋/明代汉月禅师的精神历程
范文丽/正理派、弥曼差派及佛教——关于记忆与自我问题的争论
茅宇凡/寂护和窥基关于“他心智”困境的不同应对方案
张天一/伊本·西那在《治疗书:形上学》中对柏拉图主义相论的批判
穆卫宾/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的嬗变历程及其当代构建
工作坊 《宝性论》研究
李子捷/贤首法藏与《究竟一乘宝性论》
张与弛/《宝性论》的非如理作意与心本性
杜敬婷/汉译《宝性论》的“佛性”与“正因”——从译为“正因”的dhātu与gotra说起
姜明佳/《宝性论》梵文gotra的汉译与内涵
评论
吕欣/“中国有宗教”——李天纲《金泽》关于儒家宗教性问题的再讨论
巩天成/对“作为存在的美”的探寻——评徐龙飞《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体形上美学研究》
书评
萨康妮:《论事物的本性:佛教关于认知及其对象的争论》(张思睿)
那体慧:《汉文佛教文献研究》(刘兰亭)
李翎:《鬼子母研究:经典、图像与历史》(许畅)
康儒博:《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白照杰)
书讯
保罗·史万森译:《明静止观:天台智顗〈摩诃止观〉》
桂绍隆主编:《大乘佛教系列》
杨曾文、黄夏年主编:《中国禅宗典籍丛刊》
史习隽:《西儒远来:耶稣会士与明末清初的中西交流》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