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国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ISBN:978-7-5228-1455-1
作者简介
刘国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基督宗教研究》(CSSCI)执行主编。
1972年出生于陕西富平。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6年获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天主教会史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于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于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意大利罗马三大从事学术访问。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天主教会史、比较宗教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出版有学术著作:《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获2012年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夹缝与挑战::时代语境下的中国天主教会》(2021)、《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中国天主教会》(2022)。散文集:《地中海的婚房》。译著:[日]古屋安雄等:《日本神学史》(与人合译)、[美]房龙:《圣经的故事》(与人合译)、[意]朱塞佩·翁加雷蒂:《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诗选》、[意]奥尔达尼:《沥青上的脸颊——奥尔达尼诗选》、[意]翁贝托·萨巴:《的里雅斯特与一位女性》、[意]科洛迪:《木偶奇遇记》、[意]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当代中国天主教为论域,点面结合,侧重考察和反思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化和大公性双重维度和视域下的自身建构与路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前言
拙著以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当代中国天主教为论域,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单元,合计五章:
第一、二章构成一个单元,侧重综合考察1978-2012年这一时段内中国天主教的实体发展与文化主体建设成就;第三、四章构成第二个单元,强调从田野调研和实践检验的方式剖析天主教中国化的现实性与差异性;第五章则构成第三个单元,旨在以焦点透视的方式,探讨中国天主教会在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自我调适与面临的挑战。
拙著通过上述五章试图兼及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普遍特征与地方差异,共性与个性,理论探索与现实处境,从宏观把握、微观考察双重面向来探析改革开放以来天主教中国化的境遇、与成就,机遇与挑战。
构成每一个单元的两章,彼此间形成一种互补视野,围绕同一个专题展开探讨。
其中,构成第一个单元的两章分别为:第一章: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会的实体发展;第二章: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的问题主体性建设。突出的是1978-2012年30余年来,中国天主教会在自身实体发展与文化主体性建设双重领域中所表现出的一般特性与基本面貌。前者侧重于考察当代天主教中国化在实体建设方面的具体成效,涉及:宗教活动场所;神职人员、信徒的数量及分布状况;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天主教团体、组织及各级教育机构;天主教会的经济状况等5个方面;后者则侧重天主教中国化在文化主体性方面的考察与诠释,诸如:当代天主教神学建设和对信仰的诠释与理解;天主教文字出版事业;重要的天主教会议;天主教礼仪改革; 宗教教育及信徒文化素质; 中国天主教会与普世天主教会的关系等6个方面。这一部分业已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卢国龙研究主编的《宗教在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之中,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构成第二个单元的第三、四章为笔者及部分同事从2011-2012年所进行的针对中国天主教会部分教区或地方教会进行的、主题和观察视角有同有异的田野调查和个案观察,选取的田野调查对象分别为辽宁教区(2011年)和献县教区(2012年),针对的论域分别为上述教区在自身发展中所面临的“政治表达、自我认同与社会角色的调适”以及“当代宗教、现代性与社会构建的关系”。
构成第三个单元的第五章为笔者就中国天主教会所进行的基于个体视角的观察和思考,时间跨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天主教会为主,但不限于此,而是辐射至天主教入华初传以至近代的发展变迁,试图从历时性上检讨天主教入化后,在不同时代所遇到的困境、挑战和解决之道。
不难看出,上述有关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当代天主教的理论梳理与实践检验,外在聚焦和介入式观察,多是采取宗教社会学的学术视角和方法,时间跨度则是从“改革开放”到2018年的40年,以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天主教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有一个全景和切片式的扫描和聚焦,尤其是对以往该领域专业学者较少涉足和深入研究的某些地区和主题,地方天主教会的现实存续与自我调适,政教关系中的政治认同,中国天主教会与包括海外教会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会的交流与互动,中梵关系的近时段跟踪与考察等,笔者均试图给出一整全、纵深和动态视野。
自元朝孟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1247-1328)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迄今已逾七百余年,中经有明之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民国之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 1876-1958)等人的苦心孤诣,使得天主教会历经接触、适应和中国化等诸多阶段,而在中华大地上扎下根来。
虽然与世界天主教会的开放和包容,国内基督新教的活跃和一度的快速传播相比,当代中国天主教会不仅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且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被动、犹疑、畏惧、内讧等性质,而对于外部世界而言,则予人以保守、隔绝和神秘的印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由于天主教自身的教阶制和圣座的主权性质,使得中国天主教会相较于其他四个被政府承认的合法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新教,有着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对中国天主教会的管理被中国政府视为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中国化已成为中国天主教自身发展无可回避的内在和外在命题;另一方面,就中国天主教会作为全球天主教会的一员而言,则又表现出大公性这一天主教会自创立以来的基本特征,即《宗徒信经》中所言的“圣而公”之教会,其前提是尊重并承认教宗首席权。
众所周知,2018年9月22日,中国和圣座经过长期的谈判和接触,针对主教任命权在北京签署了为期两年的临时协议,这是1949年之后中国政府基于国际法层面对于圣座主权,以及对教会法层面所表述的教宗首席权的具体表达和务实之举;2020年10月22日,2022年10月22日,双方又先后两次在前述协议的基础上续约两年。这一积极信号,折射出中国天主教在大公性和中国化双重张力之间所达到的新的平衡。然而,这一张力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胎记,将持续伴随着中国天主教会,使其不断自我调适并迈向超越。
是为记。
目录
第一章 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会的实体发展
第一节 中国天主教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及规模
第二节 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与信徒数量及分布状况
第三节 中国天主教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
第四节 中国天主教团体、组织及各级教育机构
第五节 中国天主教会的经济状况
第二章 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的文化主体性建设
第一节 中国当代天主教神学建设和对信仰的诠释与理解
第二节 中国天主教文字出版事业
第三节 重要的天主教会议回顾
第四节 天主教礼仪改革
第五节 中国宗教教育及信徒文化素质
第六节 中国天主教的自我定位
第三章 “自主性”建构、政教关系与社会处境——以辽宁教区为例
第一节 辽宁教区的历史简介
第二节 “自主性”建构下的辽宁教区教务发展
第三节 辽宁省天主教社会团体与“自主性”原则及机制
第四节 辽宁教区的政教关系
第五节 社会处境及其困境:神职人员的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政策瓶颈
第四章 当代宗教、现代性与社会构建——以河北献县天主教会为例
第一节 献县天主教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 献县天主教所面临的现代化转型及其挑战
第三节 献县天主教会对当代社会的参与与互动
第四节 结论与反思
第五章 天主教中国化:历史视野、现实境遇及其困境
第一节 有关中国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1949~2015年间中国天主教会所面临的历史境遇及自身调试
第三节 中国天主教会面临的发展危机及时代挑战
第四节 结论和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