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赵法生、李洪卫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赵法生、李洪卫主编的《天道与超越性:当代儒学前沿问题丛书》已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第一辑共五种,主题为“天道与超越性”,分别是黄玉顺著《唯天为大——生活儒学的超越本体论》,赵法生著《天道与政教——先秦儒家天道观与政治思想》,李洪卫著《天道、仁道和公共法则——儒学中个体价值的天道根基与时代转进》,刘乐恒著《心性与现代性——现代新儒学的核心义理》,赵法生编《究天人之际——儒家超越性问题探研》。
性与天道问题是儒家的终极关怀,从先秦到现代新儒家,儒学的每一次创新都从性与天道问题的重新反思与诠释开始。正如现代新儒家在五八年宣言中所指出的,儒家思想绝不仅仅是一些庸常的伦理教条,否则它不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发挥如此重要影响,不可能成为历代读书人的安身立命之地。在历代儒者有关人伦道德的主张背后,是有关天人之际超越性追求。那么,在当代中国的改革转型进程中,儒家还是否需要超越性精神的探寻与指引,当代儒学的超越精神应该是什么?对于儒家超越性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儒家伦理的重构,这也是本丛书的主要思想关切。
五本著作中,黄玉顺、赵法生对于儒家超越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天道,在对于儒家超越精神的历史反思中蕴含着当代信仰重建的关切;李洪卫和刘乐恒的著作,则从主体性与个性角度,指向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命精神,德性与权利是贯穿于其中的思想主题,探讨重心显然指向了人道。然而,本丛书对于儒家超越性的反思与研判,意在重新焕发儒家的精神生命,为儒家走出幽魂困境与解决当代问题提供精神动能,这一终极关切必然与每个个体生命的尊严和权利息息相关;而本丛书对于现代儒学主体性和现代性的研究,同样也密切关联着儒家的心性论和天道观,二者合观,便足以凸显本丛书究天人之际的思想动机,而儒学的现代推进,将有待于这两方面思想的深化与结合。
《唯天为大——生活儒学的超越本体论》
作者:黄玉顺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BN:978-7-202-15956-9
作者简介
黄玉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出版有《易经古歌考释》《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英文版Love and Thought: Life Confucianism as a New Philosophy)《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英文版Voice From The East: 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哲学断想:“生活儒学”信札》等20多种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最新学术前沿热点“超越”问题的论文集。作者严格区分两种不同主体的超越:“人”作为形下的相对主体,可以是“超验的”,但不可能超出凡俗世界,此乃“内在超越”的应有之义;唯有“天”作为形上的绝对主体,才是“超凡的”,此乃“外在超越”的应有之义。因此,真正的“内在超越”是“外向超越”,即内在而外向,这是孟子“事天”的态度。然而由于理性或心性的妄自尊大,诸如“心即天”“性即天”之类命题表明,内在超验者妄图吞并外在超凡者,这是“僭天”的态度。这种“以人代天”的超越范式必定而且已经带来严重问题。因此,今天需要一种“否定之否定”,即重建孔孟的正确的超越范式:反省“人本主义”,复归“天本主义”。
目录
儒学反思:儒家·权力·超越
重建外在超越的神圣之域——科技价值危机引起的儒家反省
新科技时代的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黄玉顺先生访谈录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神圣外在超越的重建
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
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
周公的神圣超越世界及其权力话语——《尚书·金縢》的政治哲学解读
“情感超越”对“内在超越”的超越——论情感儒学的超越观念
天吏:孟子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孟子思想的系统还原
天志:墨家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墨子思想的系统还原
董仲舒思想系统的结构性还原——《天人三策》的政治哲学解读
情感与超越——专访黄玉顺教授
“超验”还是“超凡”——儒家超越观念省思
关于主体性问题的一封信
本体与超越——生活儒学的本体论问题
人是什么?——孔子面对“攸关技术”的回答
“事天”还是“僭天”?——儒家超越观念的两种范式
论儒家哲学的“超越”与“感通”问题——与蔡祥元教授商榷
唯天为大:孔子“天教”略论
《天道与政教——先秦儒家天道观与政治思想》
作者:赵法生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ISBN:978-7-202-15958-3
作者简介
赵法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联理事、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委员,“乡村儒学”倡导者与践行者。出版专著《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主编“大众儒学经典”丛书,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内容提要
本书从殷周之际的思想革命开始,依次解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天道观与政治思想的深层关联,探讨儒家天命天道信仰对于人文主义的孕育之功,以及先秦儒家基于道统意识对于现实政治的超越和批判功能,进而凸显儒法两家不同政治政治理念背后更为根本的超越观念的差异。本书继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思考,进一步挖掘文明早期制度变革背后的信仰动因,以反思神圣超越精神对于古今政治所具有的范导作用和约束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殷周之际的宗教革命与人文精神
一、殷周之际宗教变革的紧迫性
二、西周伦理宗教的精神内涵
三、宗教深化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 孔子的天命观
一、关于孔子天命观的几种解读
二、天的作用与属性
三、天命与鬼神
第三章“晚而喜易”与孔子晚年思想
一、“晚而喜易”辨析
二、思想动因
三、命与道的融合
第四章 孔子与周制
一、宗法结构
二、尊尊与亲亲
三、周制与周礼
四、孔子与刑鼎之争
第五章 孟子的气论与性善论
一、从食味之气到浩然之气
二、知言、尽心与养气
三、心性论与气论
第六章 孟子的性善论与政教
一、性善论的内涵
二、践形生色
三、人伦政教工夫
四、超越境界
第七章 荀子与儒法
一、荀子与法家
二、荀子与儒家
三、儒法归属之衡定
四、结论
第八章 荀子天论与先秦儒家天人观的转折
一、从天命到天道:先秦儒家天论的思想线索
二、明于天人之分:天的物化以及天与道的割裂
三、蔽于人而不知天:天人断裂与寡头人文主义
第九章 荀子的政制设计与学派归属
一、王制蓝图
二、治道模板
三、治人与治法
四、学派与影响
附录 国教之争与康有为复兴儒学运动的失败
一、康有为儒学复兴运动的整体规划
二、国教说与近代宪法原则的内在矛盾
三、国教运动与帝制复辟势力的联合及其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的异化
四、结语
《天道、仁道和公共法则——儒学中个体价值的天道根基与时代转进》
作者:李洪卫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ISBN:978-7-202-15959-0
作者简介
李洪卫,1967年生,河北南皮人,法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基于身心整体的生命养成》(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人文理性与政治秩序——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思维特质探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等专著多部。另在海内外中英文学术期刊、集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儒学的当代转化。“个体”观念的确立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制度架构施与的基本保障,是贯穿全书的问题意识,其中内蕴以天道先验性为根据的个体生命价值的确认。儒学的当代转化不仅是仁心与天道内在同一性的重新发现,更是个体生命尊严得到制度保障的展开。公共规则构成社会基础性规范,它以对等平衡原则形成个体交往中的理性预期,当代美德伦理和礼序建设是公共正义和文明交往的二重性价值承担,仁与礼的关系在更高的层次上呈现为仁的内在性及其外显,是个体生命内在生机的协调和升华。
目录
导论 当代儒学发展的机遇与选择
一、意义追寻与政治共同体的建构
二、新“道”的探索与理序、礼序以及学术文化建设
第一编 传统天道观的近代反思与全球社会
第一章 康有为与蒋庆天道观中的天人关系差异及其理论根据
一、康有为天、元、仁一体的形上学及其修养基础
二、康有为论个体平等及其以圣人价值主导合群的政治思想
三、蒋庆天道观中的人际不平等论证
四、秩序的共同关注与理性的不同偏向:与心性儒学之间的衡较
第二章 天道、天民与全球社会——基于“宇宙公民”理念的个体主义的天下主义论纲
一、天下主义的当代论争
二、天道与天民
三、尊严、感通与士君子扩展的全球社会
第二编 公民权利、礼的教养与仁是理性的根基
第三章 公民权利、公共规则与公民美德的统一——公民道德与当代伦理建构的基础与底线考察
一、公共道德、公民道德与公民概念的演进:问题缘起与分野
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公德建设讨论中的权利指向及公民身份界定
三、社会合作体系、相互性和公民规范
四、公德建设中正义与美德共建的现实路径
第四章 礼的规约与仁的理性——论从规制修身到正义表现和情感升华演进的孔子礼学诠释学
一、礼的功能世界:节文度数、规范塑形与情感升华
二、礼的理性根据世界:礼与仁的关系及公共正义问题
三、结语:礼文化的社会学诠释向度及其中国哲学走向
附录 万物同异与天地一体——惠施“万物毕同毕异”思想的近代多元解读
一、万物所同所异的分类方式
二、万物同异与天地一体之关系
三、惠施的学派归属
参考文献
《心性与现代性——现代新儒学的核心义理》
作者:刘乐恒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N:978-7-202-15957-6
作者简介
刘乐恒,武汉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史。出版有《现代新儒学易学思想研究》《马一浮六艺论新诠》《伊川理学新论》等著作。目前专注于本心哲学的研究与建构,将出版哲学著作《主体与本心》。
内容简介
本书以“心性与现代性”为主要问题线索,通过主体性的三个面向(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与公共主体性)及其关系这一基本视野,呈现出以马一浮、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派,是如何将儒学以“道德主体性”为核心意义的心性论思想,与现代性的问题关联起来的。本书并揭示了现代新儒家推动儒学心性论与现代性相结合的意义、贡献与遗留下来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心性接通现代性如何可能——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探求
一、主体性的三个面向
二、心性与道德主体性
三、由道德主体开出知性主体
四、由道德主体开出公共主体
第二章 马一浮论性德及其六艺论思想——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探求
一、作为隐士的儒者
二、性德:马一浮新儒家哲学的基础
三、三易:性德的结构
四、六艺作为意义机制
五、六艺能否成为人类文化的归宿
第三章 徘徊在体与用之间——熊十力的易学思想及其内在张力
一、翕辟成变
二、乾元性体
三、归宗孔《易》
四、《易》通六艺
五、徘徊在体与用之间
第四章 “创性”与“复性”——疏解马一浮与熊十力围绕“三易”而引发的现代儒学公案
一、总述马一浮与熊十力的三易说
二、在不易与变易之间
三、熊十力、马一浮“三易”之辩省思
第五章 马一浮与唐君毅人文思想的对比与会通
一、“人文”与“六艺”
二、“性德”与“德性”
三、“从体起用”与“摄用归体”
四、“寂感”与“感通”
第六章 “感通形上学”——唐君毅心性哲学的基本结构
一、感通形上学
二、心之用
三、心之相
四、心之体
五、心性是否只是桥梁?
第七章 感通、生生与性情——唐君毅心学观的基本义涵
一、唐君毅对心学的基本理解
二、心与感通
三、心与生生
四、心与性情
第八章 疏解与反思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
一、康德道德哲学的意义与问题
二、理学三系说
三、“寂感真几”之义与道德形上学的完成
四、论证与思辨
五、心性之三层面
六、天理良知能否成为道德的根源?
第九章 伊川中和论与心论疏解——兼反思牟宗三的解释模式
一、牟宗三对伊川理学的解读
二、伊川中和论以及牟宗三的误读
三、伊川心论以及牟宗三的误读
第十章 “推扩”“坎陷”还是“虚通”?——现代新儒学的一条知识论线索
一、熊十力的“翕辟成变”论及其“良知推扩”说
二、牟宗三的“两层存有”论及其“良知坎陷”说
三、唐君毅的“阴阳感通”论及其“良知虚通”说
第十一章 从“内圣开外王”到“内圣转外王”——反思现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现代新儒家的“开出”说
二、“开出”说的困境
三、从“开出”到“转出”
四、“转出”的机制以及“转出”说的意义
后记:“心性”释义
《究天人之际——儒家超越性问题探研》
作者:赵法生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ISBN:978-7-202-15960-6
作者简介
赵法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联理事、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委员,“乡村儒学”倡导者与践行者。出版专著《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主编“大众儒学经典”丛书,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内容简介
近十多年来,关于内在超越的讨论成为中西哲学共同的学术热点,本书汇集了三十多年来有关内在超越问题讨论的代表性成果,研究内在超越说的缘起、内涵、意义,反思内在超越说义理结构上的局限,阐发儒家信仰中的外在向度,将有关儒家超越性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目录
论儒家哲学中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汤一介
“一心二门”与“一本多级”/李存山
儒家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李明辉
再论儒家思想中的“内在超越性”问题/李明辉
从以天论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杨泽波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宗教信仰、道德信念与秩序问题/任剑涛
论内在超越/张汝伦
儒学内在超越的信念基础与现实意义辨析/李祥俊
“内在超越”的“存在论”特质与工夫论/盛珂
论孔子的中道超越/赵法生
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黄玉顺
在内外在超越之外:儒家内在超越论及其诱发结果/任剑涛
“事天”还是“僭天”:儒家超越观念的两种范式/黄玉顺
自由与超越——基于康德哲学的一个讨论/黄裕生
从内在超越到感通/蔡祥元
内在与超越之间:论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赵法生
论儒家的超越性:以孔子为典范的探讨/韩星
遍在与超越:儒家的形上追求及其实现路径/丁为祥 孙德仁
浅析“超越”及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论/傅有德
论儒学的双向超越说/梁涛
心性之主客观的统一与超越存有论之建立:论牟宗三“内在超越”的本质特性兼及大陆儒学的相关论述/李洪卫
双向超越:论孔子思想的超越性/常会营
牟宗三“内在超越论”的分层次反思:兼谈学界的相关争论/吴倩
重思天人之际——从“内外超越”论自由的安放/郭萍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