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方以智的哲学精神》   2024年8月2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作者:张昭炜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978-7-01-026181-2

 

作者简介

张昭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历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等。从事儒学研究,著有《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版)、《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版),整理及主编著作十五种,如列入《理学丛书》的《万廷言集》《性故注释》(中华书局),以及《胡直集》《易余(外一种)》《王阳明图传》(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内容简介

方以智创发“余”“冒”“均”等哲学概念,并以“余”与“正”两个对立概念为基础,构建缜密的哲学体系,其哲学框架分别是“正余一体”与“一分为三”,以此重新厘正体与用、善与恶、无善无恶与有善有恶、道与德、道与法、天道与人道、出世与人世、死与生等中国哲学重要概念,将松散的中国哲学升级成缜密的哲学体系,并凝聚成怒化生生的哲学精神,承担起为中国文化托孤的使命。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方以智哲学的思想背景

一、思想来源

二、炉鞲锤炼

三、怒化而起

 

第二章 “余”的本体论

一、藏密之体

二、生生之源

三、根本之故

 

第三章 吞吐成环的体用观

一、余体正用的二一之辨

二、吞吐与成环

三、统冒与公均

四、无用与致用

 

第四章 恶的正视与儒学人性论的统合

一、善恶的正余对待与飞伏

二、源、流、贯:性恶与性善的统合

三、有无交轮:对儒学七种人性论的统合与创新

 

第五章 善恶之有无与天泉证道的评判推进

一、方氏家学回应龙溪学

二、阳明学的病与药:吴应宾评有无之辨

三、方以智对“无”与“悟”之扭转

四、附论 王龙溪统合“有”“无”的进路

 

第六章 道德的体用及公私

一、道德的公共性

二、道德的君臣喻

三、道德的仁体与树用

 

第七章 会通道法以卫德

一、道法相生

二、作为道法底色的“於穆”之德

三、人的道德水平类型与表现

四、道德法“三位一体”

 

第八章 孔学人道与庄学天道的会通与托孤

一、《庄子》与《六经》

二、孔学天道视域的打开与会通

三、人道与天道自由转换之“游”

 

第九章 入世与出世的统合

一、人世与出世的正余框架

二、人世与出世的立与泯

三、一以贯之

 

第十章 医救三教的“药树”思想

一、药树思想的三个阶段

二、药树思想的第四个阶段:炼药开炉

三、应病予药的哲学基础

 

第十一章 “怒化生生”的哲学精神

一、哲学与精神

二、怒化生生

三、哲学精神的三个层次

 

第十二章 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新定位

一、方以智的哲学精神综评与三个相统一

二、作为大哲学家的方以智

三、方以智哲学在现代发展的前瞻

 

附录 方以智哲学的生活场景:中五道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