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著名栽培菁英所在地的霹雳州UEM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宗教交流座谈会,藉由不同宗教的观点来探讨及关心社会课题。2012年9月19日,以“死后的世界”为题,主办单位邀请新马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代表佛教,与基督教代表Oliver Wong、印度教代表Prabhu Visnu、伊斯兰教代表Dr.Harlina交流座谈。如音法师、有灯法师等随行列席。
UEM学院校长致欢迎词表示,探讨死后世界的原因是为了藉此平台建立宗教间的相互认识,了解自身来人世间的使命和省觉,及看到信仰和人心善美的本质。
佛教代表觉诚法师以英文发表演说,从星云大师观点说明佛教的生死观等内容。首先,法师将佛教轮回定律譬喻为种子播洒、施肥茁壮、成长茂盛、花开花谢、落地归根,再播种等循环,之后解释生命成住坏空的自然现象,到探索死后真相,及坦然面对死亡的十种思维。佛教主要观点凸显,生命掌握在自己,如是因如是果;死后的世界就决定于在世时的行为、言语及思维,所以不断的自我提升净化,积极创造真善美是相当重要。
印度教代表Prabhu Visnu强调每个在世的人必经死亡阶段,而今世业力的因将造就来世的果。他更把因果法则比喻成宇宙法则,因为这是世间不容置疑的自然现象。
伊斯兰教代表Dr.Harlina也已图表清楚地解释人生过程中必经出生、童年、青年、成年、死亡,当然也包括前世、今世与来世三世。回教徒在往生后将会面临三个阶段即中阴身阶段,接着由业力决定来生。
基督教代表Oliver Wong也表示人基本由躯体、灵魂和核心精神形成所以单单躯体不能代表一个人,而外在身体的死亡并不等于真正的死亡。从基督教角度来看,死后将会依各人生前的行为举止获得公正的奖赏即代表各人死后世界的去处。四大宗教和谐地带出各自宗教对於死后世界的论点,并获得学院生热烈的回应。
一场宗教交流座谈会提升了彼此间的尊重,唤醒了寻真理的热情。座谈会在温馨和谐气氛中划下句点。
(来源:人间社)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