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黑水城文献或有助于重构汉传密教史

来源:2014年1月23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4-01-23

近日,《何谓密教?关于密教的定义、修习、符号和历史的诠释与争论》一书出版。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沈卫荣主编,收入了罗伯特·沙夫的《论汉传密教》、理查德·麦克布莱德的《果真有“密乘”佛教吗?》等近年来研究密教的代表性论文。

 

对于密教的定义等,在国际学术界存在着论争与疑惑。沈卫荣介绍,上世纪40年代,周一良先生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的密教》(Tantrism in China,汉译本名为“唐代密宗”),从此成为西方汉传密教研究的奠基之作,基本塑定了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结构和研究范式。不过,迄今真正研究汉传密教的名著只有寥寥可数的几部。事实上,将“汉传密教”或“东亚密教”建构为一个可知的研究领域,至今依然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质疑。甚至,连汉传密教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过,也依然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所以很难像藏传密教研究一样建立起一个成熟、规范的学术体系,形成一个自成一体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领域。

 

他还表示,迄今我们对密教的认识确实还没有摆脱“盲人摸象”的状态,所以,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对密教的定义辨别出印藏佛教或者东亚佛教传统中出现过的密教修习因素,但很难判定作为一个宗派或一种传统的“唐密”是否真的存在过。

 

对密教做出明确的定义,回答“到底何谓密教?”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沈卫荣认为,密教研究的进步显然必须依靠对印度、南亚、藏传和汉传密教研究的整合,只有将这些不同的密教传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我们才能对密教的起源、历史发展脉络、变化过程等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最终脱离俗套的有机发展史观,重构一部更贴近历史真实的世界佛教史。

 

他还特别指出,“藏传密教在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传播曾对汉地密教的进一步流行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这些年我们对黑水城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的发现和研究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近年来我们陆续发现了一批自西夏到明代所翻译的无上瑜伽部密教经典,其中包括《喜金刚》、《胜乐》、《三菩提》等本续及其重要释论和修法的汉文和西夏文的译本。这些汉译密教文献的发现和对它们的研究,有望帮助我们彻底改写汉传密教的历史。总而言之,藏传密教在西夏、蒙元和明代传播的历史应该是汉传密教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汉传密教的历史应把属于无上瑜伽部的藏传密教传统自西夏时代开始在广大的西域地区和中原汉地传播的历史吸收进去,把它作为汉传密教史的一个重要篇章。”(文:张春海)

 

(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