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国道教协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旨在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蒋坚永副局长出席并讲话。
蒋坚永在讲话中指出,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界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大有可为。蒋坚永副局长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善于挖掘整理道教教理教义中的优秀资源,传承好、发挥好。二是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积极探索有效举措。三是要坚持正信正行,发挥道教正能量。
本次活动为期1天,中国道教协会丁常云副会长、张凤林副会长、吴诚真道长,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卡研究员、四川大学詹石窗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经过充分研讨,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座谈会发布了《中国道教协会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见》。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丁常云、唐诚青、刘怀元、林舟、张凤林、孟崇然、黄至杰,秘书长王哲一,著名学者牟钟鉴、王卡、詹石窗、张广保、盖建民、吕锡琛、赵卫东,以及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安市宗教部门负责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教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参加座谈会。
蒋坚永副局长讲话
会议现场
发挥道教积极作用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道教协会弘扬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蒋坚永
2014年9月4日
尊敬的各位高道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道教协会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和道教界的代表人士相聚泰山脚下,举行以“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为主题的座谈会,非常有意义,也十分重要。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这次座谈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高道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此,海内外道教界欢欣鼓舞,一致拥护,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立意高远、契理契机,并表示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也促使大家进一步思考,作为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力量,道教界应该如何发挥好积极作用,承担起历史责任,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刚才,几位道教界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很受启发。我认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道教界理应走在其它宗教的前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道教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几点认识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道教文化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特别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作为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历史上道教高道辈出,典籍汗牛充栋,文化形式灿烂多姿,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传承者和贡献者。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经》为立教之本,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重生贵和、抱朴守真,这些主张既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谈传统文化不能不谈道教,谈文化传统也不能不谈道教。
二、道教界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大有可为
道教具有本土性、文化性、包容性、本土性的特点,其本身及其所周延的内容可以涵盖到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和谐的理念,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组成部分,对现代人类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道教的现代价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目前,道教已在欧洲、美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很多地方都有信奉道教、崇尚道教精神的人群。例如,《道德经》以尊道贵德为纲领,充满了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关怀的人文精神,虽然只有五千多言,但内容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它具有超越历史、超越宗教、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品质,闪烁着古老东方智慧的光芒。《道德经》其影响波及全球,是被翻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和发行量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2007年在国际道德经论坛在香港闭幕期间专门举办了《道德经》版本展。毋庸置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道教可以而且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道教界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2011年道教界先后成功举办了国际道德经论坛和国际道教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玄门讲经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龙虎山、茅山、上海城隍庙、武汉长春观等地相继设立了文化讲堂、讲经堂。中国道协还与学术界联手实施编纂了《中华道藏》、《老子集成》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化工程。此外,各地道教界还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教文化节、道教音乐节、道教书画展以及道教文化论坛和道教思想研讨会等文化活动,有的已经形成机制。将道教的核心思想与现实问题密切结合,体现了道教界深入挖掘道教文化资源,体现了道教对社会、人生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南华经》讲,“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希望道教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把握机遇,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来,增强自觉,勇于担当,真正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重任。
三、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方式和途径
道教界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善于挖掘整理道教教理教义中的优秀资源,并把它传承好、发挥好。比如,道教秉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尊重生态平衡,敬畏、欣赏与利用自然而不是狂妄地向往“征服自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应当说道教给予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预言式的答案。希望道教界继续阐发道教生态智慧,大力弘扬生态保护理念,积极倡导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宫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道教关于贵生、重生、乐生、生道合一的一系列思想,对于引导当代人正确看待和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身心健康,防止心态失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再比如,道教关于尊道贵德的道德观念、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齐同慈爱的慈善思想等等,在当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整理,作出新的阐释。希望道教界充分挖掘道教伦理道德思想,弘扬道教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美德和和谐思想,引领广大信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长远来说,要加强道教思想建设,创新教义教理,逐步建立起中国道学思想体系。
第二,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积极探索有效的举措。一是要深入开展玄门讲经活动,引导道教界形成崇尚经典、学习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宫观文化功能,开办文化讲堂等项目,使宫观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弘扬社会道德的高地、净化信众心灵的道场。三是要立足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将养生、武术、音乐、医学等道教特色文化向社会传播。四是要实施道教文化工程,加强对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对道教典籍的挖掘、整理、出版和利用。五是要探索道教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努力把道教文化的对外交流纳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总规划,继续办好国际道教论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其机制化、制度化,继续办好“道行天下”等道教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争取更加有效的成果,进一步推动道教走向世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坚持正信正行,发挥道教的正能量。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的教理教义进行梳理,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割除那些与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不相一致的内容,摈弃那些与国家法律和现行政策相违背的旁门左道、陈规陋习,把古老道教思想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道教的整体素质。让古老的道教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道教界的神圣使命。希望道教界紧跟时代、适应社会,以这次座谈会为新的契机,立足传统、包容并蓄、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真正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祝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图片提供:王磊)
(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