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道教仪式与图像研究”主题沙龙在北师大举办

来源:2015年4月2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5-04-28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以及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师大举办第六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该活动属于世界宗教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新时期的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子课题之一,也是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年度活动之一。“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是北京的道教学界同仁共同提议,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以及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筹建的一个主要面向中青年研究者开放型的学术交流团体,广大同仁希望能借此相互砥砺,共同切磋,以推进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师大强昱、章伟文教授的鼎力支持!章伟文教授全程主持了沙龙。

    本次沙龙主题是:“道教仪式与图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教研究与中国宗教学研究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个历程可谓是由“三径就荒,松竹犹存”的寥落状态,向“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繁荣局面的巨变。30多年来,广大学者继承了陈国符、王明先生所开创的道教文献学研究传统,推陈出新,《道藏提要》、两部《中国道教史》、《中华道藏》、《三洞拾遗》、《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等力作的出世即为明证。与此相伴的是,道教学研究的新旨趣正方兴未艾,近期的道教研究已经拓宽了文献资料的范围,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以及碑铭、图像、音乐等田野材料,展现出关注并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论的趋势。

    本次沙龙首先邀请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戴晓云副研究员作《佛教水陆画和道教黄箓斋图》的专题报告,戴晓云副研究员列举了众多佛教水陆画与道教黄箓斋图的实物,详细说明了佛教水陆画与道教黄箓斋图的特征,并指出了佛教水陆画与道教黄箓斋图的区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姜守诚副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放赦科仪之研究》,姜守诚副研究员指出:放赦,又称「颁赦」、「颁降赦书」,是台湾灵宝道派拔度斋科中的一项重要科目。放赦科仪的核心宗旨就是「赦免」与「救度」,即赦免亡魂罪业,救度其出离地狱,进而往生天界。放赦科仪最早可追溯至唐宋之季,今台南及高屏地区灵宝道坛大抵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在诸多科演细节上二地则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报告以台南「放赦马」和高屏「放龙凤」为案例,结合相关史料,翔实地分析了科仪文本中所蕴含的宗教内涵,分别论述了这两项科仪的程序流程及科介表演,并对二地科演上的差异做了比对和梳理。

    匈牙利佩其大学人类学院欧洲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博士,匈牙利科学院东方部图书馆馆员,刘方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地母文化在当代云南:安龙奠土与开财门之仪式在腾冲》,她指出:腾冲位于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两条重要交通道——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上。当地的“安龙奠土”与“开财门”的仪式在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龙奠土也称为谢土,分为亡人安龙奠土(奠阴土)与安龙奠土(奠阳土)两部分。前者一般是修好坟墓后或清明节时在公墓举行,后者是房舍建成后在家里举办,其目的都是安位土龙、奠谢五方。它们与“开财门”仪式一起,作为当代云南社会的重要习俗,至今仍十分盛行。报告中,刘博士根据2014年在云南省腾冲县进行的田野考察,从人类学的角度介绍这些仪式的基本情况。

    著名道教学者王宜峨研究员,汪桂平研究员,以及学界新锐陶金教授,分别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所、哲学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活动。(文:李志鸿)

 

现场

现场

现场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