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宗教艺术研究室承办的世界宗教研究所2025年度系列学术讲座第八讲:“唐代的净土信仰与净土宗”于北京顺利举办。讲座由宗教艺术研究室副研究员金延林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研究员出席讲座并发表致辞。
浙江大学孙英刚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深入探讨了唐代净土信仰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孙英刚教授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唐代净土信仰的历史演变与宗派特征。他提出,唐代的净土宗并非南宋以后所形成的“宗派”概念,而是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轨迹。借助丰富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孙英刚教授生动呈现了净土信仰在唐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尤其聚焦于弥勒信仰与净土信仰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与谈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颇具价值的观点。清华大学圣凯教授认为,孙英刚教授对宗派佛教叙事的深入思考,为重新梳理净土宗的历史叙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讲座中特别提及唐代怀感、善导等僧人的著作中已体现出不同信仰形态在民众中的接受程度以及信仰成本问题也具有启发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广荣研究员认为,孙英刚教授的研究方法整合了多学科资料,在文明交流与对话的宏观视野下探讨佛教发展。佛教作为融合古希腊文明、古波斯文明和中国文教传统的宗教体系,在中国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汇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粟裕副研究员强调,孙英刚教授运用大量考古材料和艺术材料,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拓展了学术研究的维度。
郑筱筠研究员在总结时指出,本次讲座资料详实、视角新颖,从断代史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唐代佛教净土信仰的发展。唐代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净土宗在中国的形成以及发展为净土信仰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也展现了文明互鉴交流视域下佛教传播及文化体系建构。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讲座为学界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台,对唐代净土信仰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以及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
(撰稿: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帅)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