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庙宇。资料图片
安徽桐城孔城镇,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屯兵筑城,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从唐宋时起,孔城镇就有较大规模的佛教丛林出现。元明之后,孔城相继建起东岳庙、王灵庙、大王庙、火神庙、雷公庙等道教建筑。明末清初,伊斯兰教传入孔城,孔城很快成为桐城及周边地区的布教中心。
孔城老街道教庙宇有茶庵、痘神庵、火神庙与雷公庙。茶庵不大,古意盎然,墙壁茶黄色。它建于清光绪六年,今庵内存有一块断裂的香炉底座,上面刻有建庵文字。传说,如今的庵子附近有户人家养了三个闺女、一个儿子。这家小女儿长大后不肯出嫁,要在家赡养父母,以尽孝道。她行善积德,在家门口摆起了茶摊,施茶给过往行人。过路人不好意思白喝茶,总丢下几个铜板,这样天长日久,她攒下了一笔钱,哥哥就为她建了两间房屋。父母去世后,她削发在此修行,后人为纪念她,起名为茶庵。
痘神庵比茶庵名气大,在全国只有孔城老街这一家。据说此庵最初建于明朝,那时,孔城老街商贸发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此定居,以长江水运为生,往来于孔城这条航线,这些船家为祈求平安,出资兴建了这座庵堂,供上“渡神”。后来,孔城天花流行,信众到庵里祈求平安,这样“渡神庵”便演变成“痘神庵”。据说“痘神庵”三字,还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赐。
火神庙坐落于老街北侧,四清时被毁,改革开放后复建。与火神庙毗邻的是雷公庙,庙宇墙壁被风雨剥蚀,一片斑驳,显示了年代的久远与沧桑。东岳庙、王灵庙及大王庙坐落于孔城老街中街后,与它们和谐相处的还有基督教圣公会与伊斯兰教清真寺,都毁于“文化大革命”了。游人站立旧址,追踪遗迹,皆扼腕叹息。
佛教庙宇慈云庵与白玉寺都位于白练般的孔城河东岸。慈云庵相传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后历尽沧桑,兴衰反复。大殿共五座,中座金字匾额“大雄宝殿”乃赵朴初先生手迹。
并行不悖的宗教文化是孔城古镇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北京中坤集团在保留其文化精髓前提下,开发孔城老街旅游。如今,游客与香客徜徉于古镇,在青砖灰瓦木镂花窗前流连,听庙堂钟声磬鸣,如清泉净心。(文:吴富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