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日前,湖北国学大讲堂第六讲开讲,著名哲学史家、湖北大学教授罗炽,主讲“佛教中国化的文化反思”。罗炽教授认为,通过佛教中国化的反思,可以发现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一个开放的政策。
佛教于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发展约可分三个阶段:一是西汉到南北朝阶段,这是佛教由传入到日趋兴盛阶段;二是隋唐阶段,这是佛教的鼎盛时期;三是宋元明清,这是佛教由盛而衰的时期。
罗炽表示,佛教在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最终成为中国佛教,融合的过程,是在与中国儒家的对话过程中完成的。罗炽介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很特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就是禅的发展,禅诗和禅画的发展。佛教的中国化对中国的说唱文学、小说和诗歌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文化融合印度佛教文化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历朝历代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心态。因此,我们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该以开放的政策和心态来面对外来文化。”罗炽说。(文:李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