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曹学文介绍说,炳灵寺石窟正在进行危岩体加固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炳灵寺石窟一处自然岩洞内发现佛经残页近千片,其中大部分是藏文佛经残片,也有少量汉文佛经残片,初步推断该佛经残页为明清时期,距今约400多年。
“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意译相当于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炳灵寺石窟正式营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介绍,2014年4月,该所启动了危岩体治理保护项目,对保护区内的姊妹峰及环形道路两侧分布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并对172窟的渗水点进行治理;清理大寺沟的淤积泥沙。该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人民币,将于2014年年底结束。
据曹学文介绍,9月5日上午,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接到报告称,施工队在一岩洞内发现了疑似佛经的纸张残片。文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前往发现,在原时轮金刚院遗址上方约15米,距参观线路6米高的山崖上,发现一处高1.3米,宽1.2米,深1.5米的自然岩洞里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佛经残片。
曹学文说,根据研究人员初步推断,该佛经残片可能是当初位于炳灵寺石窟内佛学院遗留物件,残片中藏文居多,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此外,因为保留佛经的自然岩洞为敞开式,受到雨水、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风吹日晒,加之年代久远,佛经残片风化腐蚀严重。
曹学文说,该研究所将邀请藏文专家对该佛经残页进行具体考证。(文:丁思)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