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充分挖掘佛教文化精髓,积极探索佛教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推动佛教文化与时俱进,在社会转型期与其他思想和文化融和发展,经昆明市民宗委批准,由昆明佛学研究会、昆明千佛堂联合举办“佛教文化与生活”论文征集活动。
一、征文宗旨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着眼发挥佛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探索经济社会背景下佛教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征集对象
社会各阶层人士,佛教爱好者,海外朋友。
三、征文要求
应征论文要以“佛教文化与生活”为主线,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思考解析佛教文化在构建伦理化智慧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本次征文还特别关注有关云南、昆明本土佛教文化方面的文章。征文要求原创性作品,谢绝摘抄、汇编文章资料,严禁抄袭,做到表述准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通过本次征文活动,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佛教文化,使之更好地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境界服务。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
四、征文方式
1、征文起止日期:从2016年6月起收稿,截稿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
2、征文以电子文本方式投送。稿件左上角请标明“佛教文化与和生活”(小四号黑体字),论文标题用2号宋体,正文全文用3号宋体,文内标题加黑。作者应注明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邮箱。
五、征文评选和出版
邀请高僧大德、佛教文化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评委名单附后),对收集到的征文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5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1500元;优秀奖若干;获奖作品还将颁发证书。为充分发挥论文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将择优结集出版,并给予优厚稿酬。一、二、三等奖及部分优秀奖获奖者将邀请参加论坛交流。
联系电话:0871-65426808
投稿邮箱:1344073599@qq.com
昆明佛学研究会 昆明千佛堂
2016年6月13日
附:《佛教文化与生活》征文·评选委员会成员
《佛教文化与生活》征文评选委员会礼请下列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组成:
宗舜法师:中国佛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佛教禅宗曹洞宗第四十九代传人。
惟善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宗教学教研室主任。
纪华传:1970年出生,山东即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宣方: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闽南佛学院等十余所佛学机构客座教授。
郑千山:云南日报社文艺部主编、主任编辑,中华蒙学会副会长,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昆明佛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赵玲:云南省委党校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宗教政策与宗教文化研究教学及省、市宗教问题课题评审等工作。
萧霁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云南省委统战部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云南大学宗教学硕士学位点特聘硕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郭滇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副巡视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贺丽君:传统文化学者。
备注:开评时评委会将推选主任、副主任负责评选的组织领导工作并通过评选方案。
(来源:昆明·千佛堂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