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启幕
2016年12月16日14时,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启幕。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司长王健,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陆永耀、省社科院副院长杨正权、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省道教协会会长廖东明等领导、宗教团体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来自两岸四地及六个国家的道教研究专家学者出席,杨正权主持开幕式。
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王健讲话
王健司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云南省道教界在各级统战民宗部门领导下,着力开展自身建设,成立道教团体,恢复道教宫观,加强人才培养,创建和谐场所,开展公益慈善事业,配合党和政府深入开展道教去商业化问题治理,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本次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深入挖掘道教优秀思想、弘扬道教现代价值、加强云南道教界与海外道教界的交流交往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凤林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凤林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新时期下,中国道教文化需要充分挖掘其深厚的价值内涵,服务当代并面向未来。云南省道教界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展现了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陆永耀致辞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陆永耀在开幕式讲话中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亟待更加多元的学术成果加以支撑。在此背景下举办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精神,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道教文化交流,扩大云南对外影响力等有着积极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牟钟鉴在贺信中说:“云南道教历史悠久,有自身特色,是云南多元宗教和谐大家庭的一员,又传布到东南亚,为文明交流做出了贡献。研究云南道教的历史文化与当代价值,对于繁荣云南文化,丰富中国道教学术内涵,推动世界文明对话都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省民族宗教委、省社科院、省道教协会主办;省民族宗教委宗教业务四处、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省道教文化传播中心、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承办;昆明市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民族时报》社协办。
会议主题为“道法自然 德化天下”,旨在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精神,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道教界、学术界交流,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和文化上的互动。
本次研讨会是迄今为止云南省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议题最为丰富的高规格国际性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合影留念
据悉,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早在东汉末年,道教便已传入云南,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深刻而广泛地渗透到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之中,形成独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云南道教文化特色,是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不但在云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而且在长期的对外交往过程中,逐步传播到与云南有着地理、民族、文化亲缘关系的南亚东南亚各国,并对其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之间天然的文化桥梁和纽带。
多年来,云南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省民族宗教委、省社科院、省道教协会与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南亚东南亚道教界、学术界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昆明自明代以来一直是云南道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道教与南亚东南亚道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下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
本次研讨会在昆明举行,对于探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道教文化合作的可行途径,提升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全面促进中国—南亚东南亚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法国、德国、美国、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道教协会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和民族宗教部门工作人员,将围绕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探讨新形势下道教文化在促进国际和平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将围绕“道教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交流”,“道教在云南的历史传承”,“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道教与生态文明建设”,“道教、养生及玉石文化”,“道教与养生文化”等专题展开研讨。(《民族时报》记者 罗嘉/文;杨清旺/图)
(来源:云南民族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