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西夏亥母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已出土数万枚擦擦和大量经文残片。
西夏亥母寺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雪野介绍,遗址中出土了10万多枚擦擦。“这是甘肃境内藏传佛教寺院发现擦擦数量最多的寺院。”赵雪野说,除擦擦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文、藏文、西夏文经文残片,《新唐书》残片,以及一些西夏文献残卷。
赵雪野介绍,出土的擦擦里均夹裹着西夏文、藏文的经片,有的擦擦里还夹着羊粪蛋、麦粒、人头发、牛毛等。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还在不断从洞窟里清理出擦擦,并且按照工艺、形制等进行分类装箱。
在出土的擦擦中,有两枚是阴阳形制的,可以合在一起。“这是目前仅出土的两枚,跟其余擦擦形状完全不同,可能是当时的信徒从外地引进而来。”赵雪野说。
“擦擦”是藏语的音译,指按印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小塔,泥塑小塔里一般夹有经片等物品,是当时藏传佛教信徒经常使用的贡品。
亥母寺洞窟开凿于西夏崇宗正德四年(1130年),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一座山梁的半山腰处,是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密宗静修之地。1927年,武威发生8级地震,洞窟多被震塌,成为一片废墟。2016年以来,甘肃省对亥母寺遗址进行发掘,目前4个洞窟的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每个洞窟各有侧重,一号窟经卷残片出土数量多,二号窟以出土擦擦为主,三号窟为住宿所用。”赵雪野说。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亥母寺出土了大量西夏时期文物遗存,其中西夏时期的唐卡“上乐金刚和金刚亥母如意轮坛城”表明,石窟中尊奉的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本尊之一金刚亥母。在另一件“文殊菩萨”唐卡上,文殊菩萨的左右上方分别安置了萨迦派和噶举派的上师,说明在西夏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和噶举派在凉州藏传佛教的传播中占有重要位置。
(来源:2018年6月26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