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目录
前言\卓新平|曹中建
上卷
关注中国宗教的文化战略意义\卓新平
宗教的时代责任与社会服务\曹中建
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金泽
邓小平的宗教观\曾传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话语形态\黄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经验\谢添
康德的“至善”与《判断力批判》的宗教哲学含义\赵广明
宗教生态论反思\李华伟
荣格论上帝的集体潜意识原型\梁恒豪
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认识和理解佛教——学习《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魏道儒
南传佛教与佤族社会生活的“阶序”逻辑——以云南临沧佤族为例\郑筱筠
充分发挥佛教对外服务的民间外交功能\黄夏年
永觉元贤《鼓山志》及其文献价值\纪华传
当真言遭遇王权\周广荣
佛教在印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沙门思潮论\李建欣
江浙佛教联合会成立的背景\于光
乾隆朝废除度牒制度的原因新论\杨健
忽必烈汗对佛教文化的贡献\嘉木扬·凯朝
民间信仰与村落文明——以藏区神山崇拜为例\尕藏加
“四魔断境”:一个女性的心性学说\德吉卓玛
试析艾香德的耶佛对话观\王鹰
玄禅背景下书画艺术的自觉\何劲松
试从禅宗的角度审视古典书法\聂清
彩绘唐卡与汉地传统工笔重彩的差异简析\张小燕
基督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唐晓峰
莫尔特曼的三位一体辩证法\杨华明
赵紫宸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关系及其融通实践\石衡潭
哪种基督教?哪类基督徒?试析现代基督教内部的阵营分组与分野\董江阳
形象观的传承——阿奎那对奥古斯丁三一类比的继承、转化及其问题\周伟驰
试论社会关怀与恪守福音之间的张力——以当代英国基督教会为例\孙艳燕
北京市昌平区基督教历史与现状\王潇楠
中梵关系:脉络、问题与希望\王美秀
梵蒂冈原传信部历史档案馆所藏1622-1938年间有关中国天主教会文献索引钩沉\刘国鹏
天国在此世——梵二会议下教会变革的一个侧面\袁朝晖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道教类书——以敦煌写本为中心的考察\王卡
金代全真道初传东北考\汪桂平
《大丹直指》非丘处机作品考\戈国龙
北京东岳庙与明清国家祭祀关系探研\林巧薇
新见罗祖教《五部六册》宝卷及宣卷仪式\李志鸿
中国古代道教写经\刘志
“绝地天通”政策的人文解释空间\卢国龙
《易传》刚柔思想的形成与易学诠释典范的转移\赵法生
易心莹与《道教三字经》\赵敏
聚焦宗教现状 建构“中国话语”\邱永辉
传统的唤醒与发明——以福建陈坂宫开永妈祖庙的兴建为例\陈进国
碧霞元君信仰与华北乡村社会——明清时期泰山香社考论\叶涛
试论海舍尔哲学视域中的犹太智慧\陈玉梅
社会政策与宗教慈善\白文飞
伊斯兰与现代性:第三条道路?——阿卜杜卡里姆·索罗什思想浅析\王宇洁
试析当代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的问题与主线\李林
托马斯·阿奎那与毛拉萨德拉的存在论\王希
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极端主义\李维建
中亚伊斯兰教新思潮及其动向\马景
下卷
离退休学者文集卷
刘勰与佛学\孔繁
华严宗形成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杜继文
德国福音教会的传教活动及特点\于本源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余敦康
伊斯兰教对当代伊斯兰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吴云贵
江西旅途中的民间信仰事象随想\张新鹰
宗教心理学的发展简介\凌瑾芳
《曹溪大师传》及其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杨曾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几点思考\冯今源
佛教典籍的传译与中国佛教宗派\李富华
“如果”:历史可以这样书写\孙波
川密:四川石窟体系的发展轨迹\丁明夷
法门寺塔地宫及其藏品的几个问题\罗炤
佛教艺术内涵在中国佛教传播初期的重要价值\王志远
十王地藏信仰图像源流演变\张总
关于《毗卢藏》《崇宁藏》的收经及总函数问题\何梅
日本新兴宗教教理的现世性\张大柘
对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两点思考\段琦
政教关系浅议\任延黎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高师宁
近年来俄国宗教活动管窥——旅俄见闻\李文厚
《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序论\张雅平
一炷香教:世俗化道教教派\马西沙
“替天行道”,捍卫绿色家园\韩秉方
元江南名道张雨艺文考\吴受琚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金宜久
中亚五国的宗教问题及其对政局的影响\沈翼鹏
恐怖主义溯源——恐怖主义与宗教问题\周燮藩
中国伊斯兰教中的经学\李兴华
战后摩洛哥的宗教与政治\王俊荣
埃及苏非教团概述\沙秋真
论犹太教的契约观\黄陵渝
试论儒学现在面临的发展阶段及其任务\邹昌林
博士后文集卷
姑苏道士席应珍考略\郑永华
魏晋南北朝节日祛灾去病风俗与道教文化\刘志
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以塔什库尔干阿巴提镇为例\敏俊卿
孔子宗教思想中的人文理性精神\张天圣
巫统与血统:萨满教的祖神与祖先观念\王伟
从“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来看民间信仰视野下的妈祖研究\李金花
近代北京政府佛教管理方式探析\张蕾蕾
试析俄罗斯东正教圣徒崇敬传统形成的民族动因\王帅
论梁武帝的《断酒肉文》与佛教中国化\夏德美
海外华人社会网络与华人宗教传播:泰北德教团体创建考\陈景熙|张禹东
南屏诗社考论\刘正平
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谈中国与中、西亚之艺术交流\王敏庆
身体、创世与拯救:试析保罗人论中的身体观\王梓
国内韩国基督教研究综述\苏杭
五代宋初时期于阗王族的汉化研究——以敦煌石窟中的于阗王族供养像为中心\陈粟裕
敦煌遗书《密教最上乘法观行法》(拟)校读\曹凌
赵州从谂行脚及禅法思想阐微\耿静波
西夏本《佛说疗痔病经》释读\孙颖新
再论《灵宝经》之中“元始旧经”的含义\王皓月
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修行图》研究\肖海明
从民间信仰到儒教——以XP道坛为例探讨儒教建构的可能性\杨莉
圣俗之间:论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周骅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抄本概况研究\周娅
新加坡联合宫信仰模式探究\李栋材
维摩诘图像的创造及其图像来源分析\肖建军
硕士、博士论文集卷
国师之师——南林寺慧静社会关系研究\马宗洁
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看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王奇昌
“立法以垂教”——儒教重建之文化向路的思考\张宏斌
唐代《道僧格》复原研究\张径真
天台智者对心的诠释\释觉泰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云南宗教\乌媛
马启西苏非思想溯源\李晓曈
佛教东传与海南宝岛之猜想\田德毅
房山隆阳宫与明代北方全真道\张方
Buddhism in the post-industrial and risk society\Sugeng Utomo
牛津运动中书册派对安立甘教派身份认同的重构\王玉鹏
一贯道在台湾之发展现况——以宝光玉山道场之祭天雅乐为例\李瑞祥(出版文集为日文题目)
《钟吕传道集》与《西山群仙会真记》版本考述\高丽杨
历史上五台山与藏传佛教\黄杰
法国佛学发展与佛教文化的贡献\Tampalawela Dhammaratana 著 李岩 译
华坪县女性佛道神妡崇拜研究——以华坪县兴泉镇文乐村观音岩为例\吴睿
后记
(编辑:李文彬)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