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单纯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内容简介:
《宗教哲学》是以哲学的方法逻辑地分析、思考世界三大宗教系统中在历史上出现并于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主要宗教现象和问题。它们的内容涉及以人格神为主要特征的亚伯拉罕信仰系统、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印度宗教系统以及以敬天祭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宗教系统。对人格神、非人格神的神秘概念从中西文化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进行了历史的梳理和评论;对世界各主要宗教传统中的形上学问题、神正论问题、宗教体验问题、宗教语言问题、宗教传统中命运观的问题以及宗教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分析和总结。本书认为,世界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体现着世俗化、人文化和理性化的总趋势;哲学从思想深度方面、宗教文化从情感丰富性方面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目录
序/吕大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宗教的基本含义
1 什么是宗教
2 以神为中心的描述
3 以信仰者的体验或经验作为宗教本质的描述
4 以社会功能对宗教本质的描述
5 中国学者对宗教的定义
第二节 什么是哲学
第三节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第四节 宗教哲学
1 宗教哲学的定义
2 宗教哲学中基本的宗教问题
3 宗教哲学中的宗教立场
4 宗教哲学中的哲学立场
第二章 宗教哲学的历程
第一节 康德之前的宗教研究
1 希腊古典哲学时代
2 中世纪神学时代
3 文艺复兴时代
4 自然神论时代
第二节 康德的宗教哲学
1 康德的认识论
2 康德的宗教哲学
第三节 施莱尔马赫的宗教哲学
第四节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1 对基督教的批判
2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2.1 针对康德观点的思考
2.2 针对启示神学的思考
2.3 针对施莱尔马赫观点的思考
第五节 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的转向
1 存在主义的方法:对着黑格尔
2 宗教哲学:存在者的情感即信仰中的真理
第六节 蒂利希的宗教哲学
1 对上帝或神的概念的反思
2 神迹与宗教深层体验
3 宗教信仰的定义
第三章 宗教形上学:人格神论与非人格神论的终极实在
总论:人格性与非人格性本体
第一节 有神论的上帝观
1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神
1.1 梵天
1.2 毗湿奴
1.3 克里希那
1.4 湿婆
1.5 阿特曼
2 亚伯拉罕信仰系统中的上帝
2.1 犹太教的上帝耶和华
2.2 基督教位格的天父上帝
2.3 伊斯兰教的人格神真主安拉
第二节 对人格神的宗教实在的评论
第三节 非人格神论的“终极实在”的神圣观念
1 非人格神总论
2 佛教传统中非人格性实在:涅柴、空、真如
3 印度教中的梵,作为非人格神的终极实在
4 儒教或宗法式儒教中的非人格神实在:天或天命
第四节 对非人格神的终极实在的评论
第四章 关于上帝或“终极实在”的论证
第一节 论证上帝存在的实质
1 上帝或终极实在论证的历史背景
2 论证的方法
第二节 本体论的论证
1 安瑟伦大主教的论证
2 当代神学家普兰汀戈的论证
3 吠檀多不二论关于终极实在“梵”的本体论论证
第三节 宇宙论的论证
1 “凯拉姆式”的论证
2 阿奎那的“五种证明”
3 “偶然性”的宇宙生成论论证
4 罗素与科普尔斯顿的争论
第四节 目的论或设计论的证明
第五节 康德对宇宙生成论或目的论的反应
第六节 道德论的论证
第七节 神秘体验型的论证
第五章 神正论
第一节 恶的存在与怀疑上帝或“终极实在”的理由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
第三节 爱任纽类型的神正论
1 希腊教父哲学中爱任纽的神正论
2 当代基督教神学家希克的神正论
第四节 过程神正论
第五节 印度宗教中的吠陀神正论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神正论
第六章 宗教经验或体验与信仰
第一节 宗教经验
1 宗教经验的例子
2 宗教经验中的客体
3 宗教经验的神秘性:合一与交感
第二节 詹姆士对宗教经验神秘性的解释
第三节 奥托对宗教经验的分析:作为客体的神圣者
第四节 马丁·布伯的宗教经验论:我与你的存在关系
第五节 室利·拉达克里希南:梵是直觉的智慧
第七章 宗教语言
第一节 宗教语言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宗教语言中的基本术语
1 因果关系(causation)与隐喻(metaphor)
2 类比(analogy)与否定陈述(negation)
第三节 迈蒙尼德的宗教语言观
第四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语言观
第五节 逻辑实证主义对宗教语言的批判
1 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语言观:刚性原则
2 艾耶尔的宗教语言观:柔性原则
第六节 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第七节 证伪主义对宗教语言的批判
第八节 蒂利希关于宗教象征符号的解释
第九节 保尔·利科关于隐喻的解释
第八章 命运与不朽
第一节 宗教与命运
第二节 二希传统中的命运观
1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2 古希伯来人的命运观
3 基督教的命运观
第三节 罗素:命运观的现代哲学诠释
第四节 拉曼:犹太教命运观的现代思考
第五节 希克:基督教命运观的现代思考
第六节 佛教的命运观
第九章 宗教伦理与社会伦理
第一节 宗教与伦理的关系
1 尚有争议的问题
2 伦理学的特征
第二节 伦理与宗教有无逻辑联系?
第三节 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
第四节 神学观念中的宗教伦理
1 自然本性
2 理性
3 神启
第五节 IO:理想观察者理论
第六节 环保主义与宗教伦理
第十章 宗教信仰的价值
第一节 帕斯卡的赌博
第二节 威廉·詹姆士选择理论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信仰主义
第四节 蒂利希论宗教信仰的价值
1 终极关怀
2 终极关怀的发生与形成
3 怎样理解终极关怀的表达方式
第五节 印度教或佛教传统中的宗教价值
1 印度教与佛教的信仰特征
2 佛:佛教的价值核心
3 八正道:佛教终极价值的实现方法
第十一章 宗教传统中的排外主义与包容主义
总论:排外主义与包容主义
第一节 排外主义或宗派主义
第二节 宗教包容主义
第三节 宗教多元主义
第四节 林德贝克的“文化-语言学模式”
第十二章 宗教的未来
总论: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宗教与世俗化
第二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未来的解释
第三节 未来艺术化的宗教
第四节 库比特对宗教未来的思考
第五节 默多克对未来宗教的看法
1 《天使时代》
2 《学会善良》
第六节 邓尼斯·波特对未来宗教的思考
第七节 中国学者论宗教的未来
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2 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
3 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
4 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
重要人名索引
重要名词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许津然)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