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祝东:论儒家仁、礼关系:基于符号学的考察    2022年9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摘要:西周的礼乐文化制度其实就是一套符号系统,用来规范人的各种表意活动,礼起到调节先民社会内部行为与关系的作用。礼崩乐坏之后,孔子以仁注礼,礼只有传达出仁的意义才符合孔子的仁礼关系。孔子之后,孟荀一水分流,孟子注重仁之于人的本质意义,明确仁与贤人君子的行为规范之间意指关系,偏重内在德性;荀子则肯定礼之于人的本质意义在于礼建构了人类社会的规范秩序,“别”则是礼的符号操作机制,讲求外在规范。孟子与荀子的不同取向也导致了其在后世不同的传播境遇。

 

关键词:礼乐制度;儒家;仁学;礼学;符号学

 

作者:祝东,男,1982年生,湖北孝感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与传播符号学。

 

期刊:《孔子研究》2020年第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典籍中的伦理符号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XWW002)之阶段性成果。

 

附件:论儒家仁、礼关系:基于符号学的考察*.pdf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