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术活动周第十二讲——《文化与文明交融之地:玄奘见到的阿富汗》主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由《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承办,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外国语学院教授、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主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芮传明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崇峰教授评议,由《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周广荣研究员主持。
讲座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研究员发表了高屋建瓴、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与谈人,以及《世界宗教文化》的近期工作做了介绍,对出席讲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与欢迎。针对本场讲座的主题,郑所长指出,和平与发展、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是贯穿古今的不变话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王邦维教授的讲座以《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相关记载为基础,首先介绍玄奘西行至阿富汗地区的诸多古国及其相关见闻,然后选取最为重要的四个古代邦国,就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与丰富的宗教遗迹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缚和国——佛教圣地“小王舍城”,梵衍那国——永远的大佛(巴米扬大佛),迦毕试国——有关“质子”与“汉天子”的传说,那揭罗曷国——被遗忘与被掩埋的辉煌等,生动地揭示出古代阿富汗地区的文化与文明发展情况。王教授指出,玄奘记载的真实性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不断被证实,但考古发现在佛教部派、经典、僧侣与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上仍存在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古代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和文化交融之地这一事实。无论是玄奘的记载,抑或是考古发掘的佛教遗址,都印证了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居民曾为印度、希腊以及本土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阿富汗多元文化与文明并存与当今阿富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王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王邦维教授又通过PPT,展示了阿富境内所出诸多精美的宗教文物、佛教考古遗址图片,整场讲座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论证细密,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评议阶段,芮传明研究员就现存巴米扬东大佛遗迹的材质与玄奘记载之间的矛盾问题,与王邦维教授相互探讨,论及不同的观点与可能,令听众倍感兴趣。李崇峰教授从佛教考古的角度,对缚和国古城遗址的窣堵波佛塔遗迹作了补充说明,又结合国内外既有考古与研究成果,对与巴米扬石窟的年代相关的问题作了评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学术周系列活动”,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宗教学研究队伍和学科建设而搭建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推动中国宗教学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意味着“2022年度学术周系列活动”完美收官。
(供稿:苏雯鑫)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