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张志鹏:宗教与临终关怀

来源:2011年5月1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1-05-10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虽然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福祉,但却无法消除洪涝、火灾、疾病等天灾和爆炸、矿难等人祸,也难以消除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痛苦和绝望。面对生命的逝去,生者除了哀悼和纪念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帮助临终者及其家属平和地度过艰难时期。

 

死亡是各类宗教普遍关注的内容,各宗教大都有对死亡奥秘的深入诠释,对生后世界的详尽描述。显然,宗教在面对死亡、解脱死亡、服务死亡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临终关怀(Hospice)一词始于12世纪,源于基督教,原意是指朝圣者中途休息、养病的驿站。在现代医学中,该词是指为那些处于生命旅途最后一站的人提供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其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使其安然离开人世,它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早期的临终关怀主要秉承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来照顾病患。它的目的就是要使临终者减少恐惧,坦然面对死亡。同时,它也能给予临终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协助他们度过生离死别的艰难时刻。

 

无独有偶,佛教也有自己的临终关怀机构,就是设在印度祗洹精舍的无常院,目的是使临终者能兴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想。

 

1967年,英国人桑德丝在伦敦创建了第一个现代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其基本理念是: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详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相继展开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现代临终关怀已经发展出四全照顾,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

 

总体来看,临终关怀在多个层面上都能得到宗教的支持,能够为信教及不信教的临终者及其家属提供多种服务。

 

一是缓解病痛折磨。如基督教鼓励信徒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个人或集体前往探视,并为患者祷告、读经或唱诗,帮助患者释放情绪和减轻痛苦。

 

二是提供心灵安慰。宗教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死智慧,如道教的永生不朽、佛教的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等,都是进行生死教育的良好资源。宗教还给人们揭示了此生与来世的因缘关系,让那些陷于绝望的痛苦心灵有可能获得重生的希望,得到慰藉和安宁。例如,台湾慈济医院的一些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经过宗教师的辅导,接受了宗教观念后,就开始认同死亡是一个新生命的起点的看法,从而以迎接小婴儿诞生的心情去迎接死亡

 

三是协助完成死亡仪式。对于许多宗教信徒来说,临终仪式至关重要。天主教信徒在临终时,神职人员需要为病人做一件圣事——傅圣油,即由神甫用经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敷擦病人的耳、目、口、鼻和手足,并诵念祈祷经文,赦免病人的罪过。一些佛教组织则要求对临终信徒不断地助念佛号,反对搬动临终信徒的身体,也反对其家属嚎啕大哭。一些道教信徒临终时需要借助画符驱鬼等道术来祈求得道成仙。

 

四是调整临终者家属的心态。很多时候,家属比临终者自己更难接受死亡的事实。宗教观念的影响和宗教仪式的采取,都会有助于减轻临终者家属的痛苦和悲伤情绪,坦然接受亲人即将逝去的现实,合理处理后续事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每年都有700万人会面临死亡,约有3500万人要承受丧亲之痛、7000万人要承受丧友之痛。为抚慰死亡给人们带来的如此巨大的伤痛,不妨可以尝试在医疗系统中引入宗教资源,发挥宗教所提倡和实践的博爱、慈悲及仁爱精神,并在全社会推广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引自中国民族新闻网)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