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濮文起:关于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问题的若干思考

来源:2011年6月1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1-06-15

我国民间宗教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在社会广为流传,其信众成千累万,生生不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信仰生活的多元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受到全球化宗教运动的波及与影响,一度遭到打击的各种形式的民间宗教活动,又重新从地下秘密活动状态转向公开活动,并以其简约性、通俗性赢得了较多信众。

 

笔者最近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和天津市津南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民间宗教信仰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600份问卷中,问卷有效率达97﹪。根据调查结果,关于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问题,笔者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

 

关于民间宗教的信仰主体、与时俱进的信仰内容及信仰动因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基本上是乡村农民群众。从问卷调查统计的职业状况来看,河北省邢台地区男、女信众中各有76﹪和81﹪为农民,天津市津南区男、女信众中各有50﹪和86﹪为农民。而且,两地男、女信众填写的无职业,其中绝大多数也是农民。

 

从年龄上看,构成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主体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69岁间。从问卷调查统计的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来看,两地40岁至69岁的男、女信众,各约占被调查的男、女信众的65%

 

笔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所信奉的教义思想,虽与传统的民间宗教有一定的承继关系,但他们在从事各种宗教活动时,均与时俱进,增添了许多当代社会生活的新内容。如天地门教的信众在祭祀神灵时,除了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真宰天地君亲师等传统的神牌外,还供奉有中国共产党万万岁革命烈士的牌位。可以说,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所表现的这种政治立场,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适应、相和谐的可能性。

 

吸引当代中国农民群众信仰民间宗教的动因是什么?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10种动因供调查对象选择,包括:消灾祈福、保佑平安、治疗疾病、宣泄不满、脱贫致富、学好行善、增长智慧、精神寄托、身心愉快、传承信仰。从统计结果得知,两地农民群众信仰民间宗教的主要动因,大多数都是为了保佑平安河北省邢台地区男、女信众各有89﹪和90﹪是为了保佑平安;天津市津南区男、女信众各有99﹪和90﹪是为了保佑平安。其次,则是消灾祈福学好行善。可以说,保佑平安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众的普遍诉求,消灾祈福则是其美好寄托,而学好行善更是其所寻求的生命领悟和精神自觉,不管是在农耕时代的封建社会,还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都是如此。因此,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的这些信仰动因,也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适应、相和谐的可能性。

 

重视、宽容、认同民间宗教信众群体

 

笔者认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界形势出发,应该对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有一个新的认识。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的主体,基本上是乡村农民群众。他们生长在农村,又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以他们的辛勤汗水为解决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的信众,多是普通的农民群众。由于多年来乡村文化教育的滞后和由此造成的乡村民众科学知识的贫乏,以及人们长期以来对命运的非理性理解,致使这些农民群众在社会转型时期,遇到不能理解的社会现象或者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时,最容易与具有深厚传统、且最有吸引力的民间宗教信仰产生共鸣。在当代中国宗教信仰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趋势下,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具有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立场。保佑平安消灾祈福以及学好行善等信仰追求,已与新中国成立前乃至改革开放前的民间宗教信众的政治立场、信仰追求有着很大不同,反映出这个庞大的信仰群体能够审时度势,既保存传统又与时代同步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民族报,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