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汪桂平:江浙民间的《庚申经》与庚申会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6年6月15日 时间:2016-06-15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中国浙江省、江苏省部分地区遗存的《庚申经》及庚申会的现状,认为古老的守庚申习俗在中国内地并未消失,仍在活态地传承,其传承的地域主要集中于吴越文化区。

 

[关键词]《庚申经》;庚申会;庚申信仰;三尸;道教

 

一、引言:守庚申习俗在中国并未消失

 

守庚申习俗是中国古老的种信仰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尸说。三尸又名三虫、谷虫、三彭、三姑,道经中有很多关于三尸的记载。《太上三尸中经》说: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寄住着三尸,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眼,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心腹,伐人五脏,令人少气健忘,爱干坏事。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伐人肾,令人邪淫不自禁。有的道经说,三尸亦名三姑,上尸名青姑,令人好味嗜欲;中尸名白姑,令人贪财喜怒;下尸名血姑,令人耽酒好色。三尸因系鬼类,好游纵,不喜受人拘制,所以常在庚申日当天人们熟睡时离开人体上天,将人的一切过失毫无遗漏地向天帝禀报,意欲减人寿算,促人早死,人死以后三尸就变成鬼四方游荡,可以自由享受祭祀。

 

道教认为三尸妨碍道士修行,因而强烈主张驱除三尸,道经中记载了多种驱除三尸的方法,如守庚申、守一、辟谷、服符、诵咒、药食、药浴、以药塞耳、食气、存思、割除指甲脚甲等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方法就是守庚申。所谓守庚申,亦称坐庚申,就是在庚申日之夜彻夜不睡,坐守到天明,从而阻止三尸上天报告,并进而消灭三尸,以达到延寿长生的目的。《云笈七签》卷八十一引《三尸中经》曰:

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少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经曰: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乃精神安定,体室长存,五神恬静,不复搔扰,不迷不惑,不乱不淫,怒平息,真灵卫佐,与天地相毕。[1]

 

守庚申不仅能够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恶行,而且连续三次守庚申,三尸就会恐惧,连续七次守庚申,三尸就会永久消灭,这时就会心神安宁,健康长寿。因此,守庚申以驱除三尸是道教修道成仙的一个重要途经。

 

道教的三尸说和守庚申活动对民间社会影响甚大,唐宋以来,人们普遍相信人体中存在三尸,并流行守庚申活动。据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承和五年(838)十一月二十六日条载:“廿六日夜,人咸不睡,与本国正月庚申之夜同也。”圆仁描述的是扬州所见的情形,可见,唐时社会广泛流行“守庚申”,形成一种习俗。

 

唐宋以来,人们还结成庚申会,进行集体守庚申活动,不仅彻夜不睡,而且唱佛歌,动丝竹,甚为热闹,其目的仍是阻止三尸上奏,但其形式更为活泼。这时,佛教徒也参与到庚申会活动中。宋赞宁《僧史略·卷下·结社法集》云:

近闻周郑之地,邑社多结守庚申会,初集鸣铙钹,唱佛歌赞,众人念佛行道,或动丝竹,一夕不睡,以避三彭奏上帝,免注罪夺算也。然此实道家之法,往往有无知释子入会图谋小利,会不寻其根本,误行邪法,深可痛哉![2]

 

赞宁,北宋初期人士。他认为守庚申之法是道家之法,他批判佛教徒参与庚申会,是误行邪法。但这也正好说明了守庚申的习俗已影响到佛教,并且与佛教结合之后,形式上变得华丽而热闹。

 

庚申信仰和守庚申的习俗曾在中国各地广泛流行,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清末徐珂《清稗类钞》“迷信类·坐庚申”条记载了一个非道士也学习道家的守庚申,而且发展为每夜都静坐诵经,最后得种种神通的故事。另外,该书中还讲到“闽人多喜守庚申,处女尤信之。”[3]说明守庚申的习俗在清末仍很流行。

 

庚申信仰也远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与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守庚申习俗。如日本平安时代皇宫中的守庚申做法是赋诗、作文、下棋、饮酒、音乐伴奏等,直到天明。日本的守庚申又同佛教相结合,称为“庚申待”,即在庚申之夜祭祀青面金刚等佛,彻夜不眠。这种习俗流传极广,到现在仍是日本的重要民俗之一,因庚申信仰而来的庚申堂、庚申塔、庚申冢、庚申画等相关事物,在日本仍到处可见。庚申信仰也传入朝鲜半岛,并一度成为国家风俗。如李朝时期盛行皇室守庚申,其做法是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庚申日举行宴会,男女同座,高奏音乐,让来宾赋诗,赌博行赏,彻夜饮酒,守庚申的目的是消灾避祸。

 

但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守庚申习俗似乎在逐渐淡薄。日本学者窿德忠先生曾经细致而深入地研究了中、日等国的庚申信仰,写有《庚申信仰》、《庚申信仰的研究——日中宗教文化交涉史》等专著。对于中国庚申信仰的现状,窪德忠先生认为:“到了20世纪的40年代,据说大同近郊的农村和杭州一带还进行守庚申,但在白云观未听说守庚申,看来20世纪以后守庚申的信仰习俗渐趋淡薄。台湾、东南亚仿佛也不再进行守庚申。”[4]窪德忠先生的这种观点也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时至今日,守庚申的信仰习俗在中国本土似乎已经消失。

 

不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一些学者的调查,在中国江苏、浙江的一些地方,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庚申信仰相关的民间经典与活动。如在浙江省的天台县、临海市、嘉善县,江苏省的靖江市、常州市等地,都发现了民间传抄和诵念的《庚申经()》,以及守庚申活动的开展,这些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对这些地方现存的《庚申经》和庚申会活动进行初步梳理后,笔者认为古老的守庚申习俗在中国本土并没有消失,依然在一些地方存活着,并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守庚申的经典、内涵与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与累积,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

 

下面谨就江苏、浙江等地现存的《庚申经》、庚申会进行一些介绍和分析,由于资料和视野所限,其中不完善之处甚多,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二、江浙民间《庚申经》与庚申会的遗存

 

根据现有资料,在浙江省的天台县、临海市、嘉善县,江苏省的靖江市等地,现在还保留着抄念《庚申经》、组织庚申会等传统民俗,浙江、汀苏两省的其他地方似乎也有守庚申活动的遗存,但因没有搜集到相关资料,这里不做描述。

 

1.浙江天台的《庚申经》与庚申会

 

2007年,笔者到浙江省天台县进行调研时,搜集到一些民间传抄的经本。这个经本是由一位退休教师于2001年抄录,共有三本。附注中介绍了他抄录经书的源起,他说:“此经共三本,均摘自八佛恋人口念,内中错别句、错别字多,集者不晓经,没做修改,也无法修改。”并说:这些经文“摘自一处地方,乡土味浓,与各地足然有别,只供改念。”就是说,这些经文是根据八佛恋人的口述进行整理抄录的。至于八佛恋人是谁,书中没有交待。据当地人介绍,八佛恋人就是一位会念经的老人。[5]而这位中学教师整理经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念经拜佛的老太婆们整理出一个可供改念的样本。因为当地参与念经的老太太多数不识字,她们只是靠口耳相传而掌握了这些经文,因长期念诵而滥熟于心。总之,这些民间传承的经文,在当地已经口口相传了很多代。这些经文大概有180余种,经名有心经、金刚经纂、寿生经、土王经、妙沙经、解结经、北斗经、接佛经、庚申经、玉皇经、消灾经、观音经、甲子经、九龙经等等。从名称上看,这些经文与佛教、道教的一些经典是同名的,但其内容却迥然有异。这些经文的普遍特点是短小、押韵、适合诵唱,形式上以七言韵文为主。

 

另外,本人还从一位念经的老太太手中搜集到一份她个人手抄的经本,这位老太太名叫曹金莲,认识一些字,她积极参与当地老年妇女组成的各类拜佛会,学会了念经,并将这些经文抄录在一个小本上,以供自己念诵。曹金莲记录的经文约有20种,具体名称为:庚申经、佛说团圆经、天连经、七星北斗经、包公经、甲子经、佛说玉皇经、财神经、铺床经、拜寿经、盈斗经、太阳经、太阴经、路头经、城隍经、法船经、地龙经、洛阳桥等。那么,曹金莲抄写的经文与上述八佛恋人口传本的相关经文基本一致,说明当地流传的经文是一脉相传而来。

 

在天台八佛恋人口传的经书中,有四篇经文与庚申信仰有关,标题分别为《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庚申经》、《送庚申经》、《接庚申》。在曹金莲传抄的经文中,也有一篇经文名为《庚申经》,而这篇经文与上述八佛恋人口传的同名《庚申经》的内容基本相同。

 

为什么八佛恋人口传的庚申经有四种?根据相关资料及经文内容分析,我认为这四种经文其实是一部经文,只是做庚申会的时间很长,不同部分的经文在不同的时间段念诵,从而分成了几个段落,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也就分成了几篇不同名称的经文,但标题都带有“庚申”二字,表明了它们与庚申信仰的关系。

 

那么,天台庚申经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文的主体,如标题为《庚申经》的内容,另一部分与守庚申的仪式有关,如标题为“接庚申经”“送庚申经”的部分。下面就这两部分的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1)《庚申经》

 

《庚申经》应该是信众念诵的主经,在整个庚申会活动中要反复诵念。因八佛恋人的口传本《庚申经》与曹金莲抄本《庚申经》的内容基本相同,故以八佛恋人的口传本为底本,参校曹金莲本,将《庚申经》整理出来,内容如下。

 

庚申经

庚申甲子天门开,天上诸佛坐莲台。善男信女向东拜,要拜国家太平永无灾。

庚申会里要为善,发起善心坐庚申。有人结起庚申会,带到西方坐莲台。

天上乌云喜我欲,听见地上鬼哭声。

 

口念弥陀心里明,将钱要买竹丝灯。真名真姓金灯上,一心要拜庚申经。

庚申灯笼点得明,带到西方好照身。西方本是幽冥路,三千六百有余零。

有无明灯随身照,乌风黑夜步难行。在世不念弥陀经,孤身路上不能行。[6]

庚申会里同念佛,自有余灯照你行。手执金灯高高照,照见天堂地狱门。

照得东方如来佛,[7]照得西方释迦尊。照得东亲为西京,照得南海观世音。

照了十方花世界,又照中间拜佛人。有朝一日归天去,手提金灯往前行。

行了西方滔滔路,来到阎罗宝殿门。阎王天子将你问,你是阳间什么人?

可有凭来可有据,我有路引手中存。我有凭来我有据,凭所路引西方行。

阿弥陀佛将言说,你是阳间念佛人。一来要敬天和地,二来要报父母恩。

三来免得终生苦,再求来世好收成。阳间有个庚申会,连点三年九连灯。

阎罗一见心欢喜,查得缘簿不差分。生死判官叫你身,金童玉女两边分。

善人归还善人路,积善人家去超生。世间到底为善好,苍天不负善心人。

莫道西方路程远,西方就是[8]前面存。一更坐到两更天,点起香烛接庚申。

手捧清香端端坐,要见南海观世音。紫竹林中观自在,深夜细步拜观音。

拜得四拜今又拜,口念弥陀转庚申。庚申要拜五十三,五十三卷为一藏。

念起佛来转起庚,转得三代七祖尽超生。坐得清来念得明,尽念金刚一卷经,

五更念来步步行,步步行来接庚申。一转步来红似火,二转步来白似雪。

三转步来似黄金,四转步来白似银。五转步来清似镜,六转步来万丈明。

五色祥云多走过,白莲台上拜世尊,世尊见拜心欢喜,大发慈悲度凡人,

为人不识金灯两个字,眼前就是地狱门。庚申要坐三六十八夜,静坐庚申要三年。

坐得清来念得明,念佛之人要虔心。龙华会上有座聚灯山,聚灯山上修金灯,

金童玉女来修灯,仙界不修白虎灯。终究一日归西去,金灯里面有金银。

手捧金灯呵呵笑,更更金童玉女照善人。修一个来发一个,修两个来发两个。

我发灯来谢你恩,各领一盏去超生。世人念我庚申经,代代儿孙受皇恩。

有人念我庚申经,增福延寿免灾星。南无阿弥陀佛

 

行行方便助众人,修桥铺路造凉亭。慷慨乐助益为民,奉上玉皇福降临。

三保佛前拜观音,诸佛菩萨保安宁。要求子孙多孝顺,五谷丰登好收成。

庚申要会甲子经,龙华会里多有姻。庚申甲子一卷经,好比家内存金银。

日月儿孙行善心,王天不负善心人。南无天玄大保阿弥陀佛

 

天台《庚申经》分为头、经、尾三部分。经头共十句,讲述了在庚申甲子这天,天门大开,这时善男信女应该念经拜佛,并结成庚申会,进行坐庚申活动。接下来的经文部分比较长,有98句,主要是讲世人结庚申会、念庚申经、点庚申灯以及转庚申的程序和好处。经文指出,庚申灯笼不仅可以照亮去往西方的路,而且是来世超生的路引与凭证。所谓“庚申灯笼点得明,带到西方好照身。”“善人归还善人路,积善人家去超生。”通过接庚申、转庚申,还可以“转得三代七祖尽超生”。每年坐六次庚申,坐满三年共十八次庚申会,就可以增福延寿,免灾去难,所谓“世人念我庚申经,代代儿孙受皇恩。有人念我庚申经,增福延寿免灾星。”最后是经尾部分,主要是劝人多做善事,如修桥铺路、念经拜佛等,这样就会得到善报,所谓“王天不负善心人”。

 

(2)《接庚申经》、《送庚申经》

 

标题为《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送庚申经》、《接庚申》的三篇经文都比较短小,其内容大概与举行守庚申活动时的迎神、送神仪式有关。如《接庚申》开篇即说:“香烟妙妙透天庭,诸佛菩萨奉来临。菩萨本在香烟上,香烟妙妙接佛来。”就是说,通过烧香礼拜,诸佛菩萨就会降临会场。接下来念诵要迎接的菩萨,“要接庚申甲子佛,要接南海观世音。要接八佛来庆寿,要拜韦驼菩萨来保佑。要拜四大金刚两边坐,诸佛菩萨先来坐”。因此,这篇经文应该就是在接神仪式时念诵的。

 

《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的主要内容是告诉善男信女在庚申日这天坐庚申、接庚申的种种好处。如开篇即说“云里弥陀降下来,脚踏莲花朵朵开”,就是说,在世间举办庚申会的时候,诸佛菩萨就会从云里降下,前来审察坐庚申的信徒,会让他们在阳间增福延寿,去灾解难,死后也会远离地狱,径往天庭。所谓“诚心守坐庚申会,一念至诚字字真。阳间降福增延寿,死不远游地狱门”,并且“信女虔诚接庚申,合家老小保安宁”。

 

在《送庚申经》中,再次强调人们要在庚申日念庚申经,点庚申灯,这样在死后就会有“经为盘钱佛度身”,在去往阴间的路上也会有光明照耀,免堕地狱。奉劝人们趁早修行念经,夜坐庚申,所谓“早念弥陀了自身,夜坐庚申报娘亲”。

 

以上就是天台庚申经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些庚申经并不是死去的经文,而是现在仍在流传、抄写和念诵的经文,上述曹金莲的抄写本就是一个实例。而经文的内容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保持着基本不变的形态。从上述八佛恋人和曹金莲的两个抄本比较来看,有的本子可能有个别字句的遗漏、错讹,也可能根据需要只抄取一部分,但总体来说,经文的主体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3)天台庚申会的现状

 

关于天台庚申会的现状,主要来源于天台作家胡明刚先生的介绍,因为胡明刚本人曾在1820岁的时候与村中的老人一起坐过一年多的庚申,那是在1985年前后,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天台民间还在流行守庚申活动。

 

胡明刚先生曾经参与过坐庚申:所以他的介绍是真实可信的。他说:“他老家的老年人每月初一、十五在庙里念经,守庚申长夜念经,但中途可以休息,分食米粥,发馒头糕点饼子等食品,与在场人等,称为‘结缘’。守庚申之时,参与者将个人所带的庚申灯笼系挂在庙门前树立的带有枝叶的整棵毛竹上。庚申灯笼以劈竹为篾丝制作,上糊白纸,以红字书‘庚申’。守满三年庚申后,焚化庚申灯笼,表明死后灵魂走路就不瞎撞了。”他还说:“庚申会与九龙会是同样的民间念佛方式,坐庚申会是要坐通宵的,要念经,拜忏,所拜的有《玉皇忏》《北斗忏》《壬申忏》《灭罪忏》等。三年庚申坐毕,完成一轮,再坐三年。”[9]

 

笔者2007年在天台调查的时候,发现天台百祥庙里有一个老年妇女组成的唱经班子,这个班子大概有几十位成员,她们全都来自周边农村,有的识字,有的不识字,闲暇时聚在一起念经拜佛,年长的向年轻的口授经典和仪式,她们除了自己念经祈福之外,还为百祥庙的神灵庆典及村民们的信仰需要提供经典和仪式服务。[10]曹金莲就是这个班子的成员之一,曹金莲抄写的经书就是她参加仪式活动时念诵的经典。既然她抄写的经典中有《庚申经》,说明她们仍然在念诵《庚申经》并且有相关的仪式活动。

 

综合胡明刚的介绍和笔者所见,可以认为,天台的守庚申习俗一直存在,几乎没有中断。天台庚申会的特点如下:

第一,守庚申的群体一般是农村的娈人(天台方言:指老太婆)和老倌(天台方言:指的是老头子。老年男人)

第二,守庚申的时间可能是每月的初一、十五(胡明刚说或庚申日,待考)

第三,守庚申的周期一般为三年,三年满后,再守三年。

第四,守庚申的仪式是:通宵不睡,念经,拜忏,煮弼,分发馒头糕饼结缘,点庚申灯并高挂庙前。

第五,守庚申的目的是为了死后有庚申灯笼照亮,免堕地狱,等等。

 

2.浙江临海的民间抄本《庚申经》

 

2007年,笔者到浙江省临海市的汇溪镇调查,亦搜得一些民间经簿。这些经书抄写在一些稿纸本或练习本上,用报纸做封皮装订起来,非常简朴。据说,这是当地参加九龙会的老太太们念诵的经书,他们不识字,都是请人帮忙抄写的。在这些经簿的封面上,分别题有“一九九三癸酉年抄”“公元一九九六年抄”“二00二年8月”“郑小春念”等字样。

 

在郑小春念诵的经文中,也有一篇题名为《庚申经》的经文,但没有《接庚申经》、《送庚申经》之类的经文。临海《庚申经》与天台的同名《庚申经》相比,没有头、尾的部分,中间内容大同小异。如临海《庚申经》开篇唱道:

庚申念佛尽消灾,善男信女一齐来。有人请起庚申会,行到西方脱凡俗。

修行念佛心要明,有钱要买竹丝经。真名实姓来上灯,一心礼拜庚申经。

灯笼照见明珠亮,带到西方好行经。有人地上芳草地,三千八万黑沉沉。

上天又无星和月,耳听路旁鬼哭声。要到阴间路上走,静心专念庚申经……

 

可见,临海的经文与天台的相比,尽管有些文字上的错讹差异,但基本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是相同的。临海市紧邻天台县之南,两地的文化风俗相似,应该可以肯定,这两地的庚申经也是属于同一流传系统。

 

不过,关于临海市的庚申会及守庚申的现状,由于没有进行调研,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只能暂付缺如,等以后再做补充。但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念佛的老太太郑小春请人抄写了《庚申经》,说明她们尚在念诵此经并有相关的仪式活动。

 

3.浙江嘉善县的《庚申经》与庚申会

 

关于嘉善县庚申会的现状,主要来自嘉善县文化馆金天麟先生的调查报告。20世纪80年代末,金天麟先生曾对嘉善县王家埭村举行的“斋天”仪式进行了调查,写有《浙江嘉善王家埭村的“斋天”》一文,文中提到当地老年妇女组织的庚申会的情况。“斋天”是当地举行的规模甚大的祭天仪式,目的是祈求上天给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俗古老,但清以后逐渐消亡,现在已少见,嘉善留存的“斋天”活动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遗响。王家埭的“斋天”活动是全村出动,各户准备香烛祭品,在村中通宵祭祀,燃烛诵经直到天明。主要的祭祀活动是请道士先生(即民间的赞神歌手)来主持,有请神、燃香桥、唱赞神歌、送神等仪式。那么,有意思的是,整个祭祀活动是由当地老年妇女组织的“庚申会”负责,这个庚申会组织不仅在事前准备供台等物、延请道士先生,而且在活动的进行当中,要一直跟随祈祷、跪拜、诵经等。如在香桥点燃后,庚申会的妇女们一齐诵起《庚申经》。“《庚申经》念毕后,妇女们继续祈祷、诵经。有念《十条桥》,有念《恭佛敬茶》,也有干脆反反复复念‘南无阿弥陀佛’。”[11]

 

根据金天麟先生的这篇报告可知,嘉善县王家埭村不仅流传有《庚申经》,组织有庚申会,而且其庚申会组织在全村的祭祀活动中起着主导地位。这里,“庚申会”的含义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不是指某次守庚申的聚会活动,而是中老年妇女念经的一个组织。据金先生介绍,“庚申会”是农村中年以上妇女的民间组织,不仅在王家棣村有,在附近的金家棣村、宋家浜村也有。她们逢每月的初一、月半都要到附近的庙里去烧香,念《庚申经》。说明当地中老年妇女组织的庚申会是一个念经吃斋的民间组织,这个组织不仅负责村中的斋天仪式,而且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聚会念经,所念的经以《庚申经》为主,所以取名为庚申会。

 

关于嘉善县的《庚申经》,金天麟先生也有介绍。他说他所见到的《庚申经》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庚申经》本文,有108行;二是《十条桥》,有52行;三是《恭佛敬茶》,共46行。金先生在文中没有把《庚申经》全文抄录,但从他介绍的部分经文来看,如开头为“庚申甲子天门开,诸佛菩萨坐莲台。善男信女朝东拜,国家太平永无灾。庚申会上要为善,发起善心坐庚申,有人办起庚申会,到得西方坐莲台。天上无云醒我欲,即听地狱鬼哭声。口念弥陀心里明,将钱要盏竹丝灯。真名真姓金灯上,一心要拜庚申经。……中间有“在世不念弥陀佛,孤身路上不能行。庚申会里同念佛,自有金灯照我行。手提金灯高高照,照见天堂地狱门,照得东方如来佛,照见西方释迦尊”,“阳间有个庚申会,连点三年九莲灯”,“庚申要坐三六十八夜,静坐庚申要三年,坐得静来念得明,吃佛烧香要诚心”。最后有“士人念我庚申经,大家安乐永无灾,代代儿孙受皇恩”等句。这些经文与天台《庚申经》相比,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两地流传的《庚申经》属于同一源流。

 

4.江苏靖江的《庚申宝卷》、《庚申经》与庚申会

 

江苏省靖江市位于长江北岸,与张家港、江阴市隔江相望,其境内的“老岸”地区,讲吴语方言,是江苏北部的吴方言孤岛。这个地区大概从明清时期就流行“做会讲经”,即宣讲宝卷,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该地农村中仍保持着“做会讲经”的传统,全市有讲唱宝卷的佛头(即宣讲宝卷的艺人)120多人,每年做会唱卷达3000场以上。[12]宝卷的讲唱曾见于从甘陕到江浙的广阔地域,尤其以长江下游的吴方言区最为突出,就全国范围而言,现大多已销声匿迹,而江苏省靖江市是全国少有的仍保持这个传统的地区。

 

江苏靖江的宝卷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发现、发掘和整理的,陆续有北京大学的段定林、扬州大学的车锡伦等教授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著作。而靖江市的文艺工作者从1987年开始,就对靖江宝卷进行调查、搜集、整理、编辑、出版、研究和推介,2007年,《中国靖江宝卷》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靖江地区流传的各类宝卷54种。同年,靖江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宝卷文化传承之乡”,“靖江讲经宝卷”被江苏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和宝卷都是活态传承,至今仍在该地宣唱。其做会的名目繁多,如土地会、三茅会、大圣会、地藏会、地母会等等。佛头们讲唱的经典和宝卷更多,诸如《三茅宝卷》《大圣宝卷》《观音宝卷》等等。在这些现存的做会活动中,就有庚申会,会上宣唱的经典就有《庚申经》和《庚申宝卷》。所以说,庚申信仰与庚申会活动在江苏靖江市是传承不辍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江苏靖江的《庚申宝卷》、《庚申经》与庚申会。

 

《庚申宝卷》收于《中国靖江宝卷》第459472页,是当地的一个佛头王国良搜集整理的。该宝卷的篇幅较长,既有散文体的叙事,又有韵文体的诗歌,属于民间说唱文学。其主要内容是讲述《庚申宝卷》出世的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山东省直隶州洛阳县刘家村的一位叫刘仁的富豪家。刘氏夫妇36岁时尚无子女,于是大做三年好事,斋僧济贫,广修功德,然后请僧道做上七天求子大忏。玉皇大帝得知后,赐刘仁一女,派九天玄女下凡投胎,但只有l8岁寿命。刘女出生后,取名刘素珍,聪明慧达,知书识礼,长到l5岁时,开始吃素修行,念佛诵经。到l8岁寿数将尽时,刘小姐的真魂被勾往阴间,在游看完十殿地狱之后,允许她自己寻路转还阳间。正当她找不到回去的路时,观音老母下凡指点,传授她《庚申经文》,送她金灯照路,并在前面给她引路。刘小姐转还魂之后,其父母也跟她一起吃素修道,将房屋改成庙宇,每日念经拜佛,修道三年,功德圆满,观音老母再次下凡,把她们全家度上天庭,并受到玉皇大帝的封赠。刘氏夫妇受封为圣父圣母,刘素珍还原为九天玄女,并加封为庚申老母。同时,宋仁宗皇帝根据天庭的旨意,亦在人间同步封赠,并在各州各府建烈女庙,让文臣造作经忏宝卷,共造了一部《庚申经》、一部《庚申忏》、一部《庚申卷》。以上就是靖江《庚申宝卷》的大致内容。这部宝卷与其他地方流传的《庚申宝卷》的内容截然不同,体现了靖江地方文化的特色。

 

在《中国靖江宝卷》的第753755页还收有《庚申经》一部,亦是靖江佛头王国良抄录。该经篇幅较短,全为七字一句的诗歌。靖江《庚申经》分为《日庚申妙经》和《夜庚申妙经》两部分。其中,《日庚申妙经》的主要内容是告诫人们要在庚申日修行、办庚申会、点庚申灯、念庚申经等,这样死后才会远离地狱,受度升天。经文开篇唱道:

鼓打二更半夜深,在会善人坐庚申。诚心坐守三年整,免了阴司地狱门。

庚申经典篆起来,诸佛菩萨坐莲台。在堂大众齐声和,能消八难免三灾。

庚申日子要修行,两班善人坐庚申。有人纠起庚申会,阴司罪孽化灰尘。

手拈真香心里明,门前高挂竹丝灯。真名真姓金灯上,诚心唪诵庚申经。

一更念佛点红灯,点起红灯照善人……

 

这篇经文与浙江天台的《庚申经》相比,没有经头、经尾部分,在中间经文上也有一些差异,但整篇经文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中心思想,与天台的《庚申经》是基本相同的。

 

而另一部分《夜庚申妙经》的主要内容也是告诫人们要坐庚申,因为观音老母要来检查庚申会上的人,坐满三年庚申后,上表章到天庭作为凭证,死后就有观音引路,快乐上天庭。这部分内容与天台民间抄本中的《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送庚申经》两篇经文的内容大部分雷同。总之,靖江《庚申经》与天台《庚申经》基本相同,应该属于同一传承系统。

 

靖江的《庚申经》与《庚申宝卷》是佛头们在举办庚申会时宣唱的文本,那么,靖江的庚申会又是怎样的现状呢?

 

扬州大学的车锡伦教授从1987年就开始对靖江的做会讲经进行调查研究,断断续续进行了二十多年,他发表了多篇关于靖江讲经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下面就根据车锡伦教授的有关著作,介绍一下靖江庚申会的现状。

 

据车教授的调查,靖江庚申会是为吃斋念佛的妇女们做的会,她们被称作“素老佛”。这种会一般在斋主家里做,属于家会。做会的斋主和参加“和佛”的会众都必须是吃斋念佛的老年人。靖江的庚申会与明清民间教派信仰有关,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庚申会在庚申日举行,每年有六个庚申日,要做六次庚申会。现在靖江地区的庚申会仍在传承不辍,但由于会期长,花费大,并不常见。关于庚申会的仪式过程,车教授有所介绍,转录如下:

当地传说,庚申日是群仙聚会的日子,是“好日子”,俗语有“庚申庚申,出门甭问先生”。这一天玉皇大帝大开天门,人间的善恶可以明察。吃斋念佛的妇女们联合请佛头做“庚申会”。庚申日前一夜“迎庚申”(或称“接庚申”),唱《庚申经()》。庚申正日是“正庚申”,妇女们“坐庚申”,佛头白天唱《正星卷》《观音卷》;夜里“传庚申”,先举行“发香”仪式,接着佛头手持木鱼、铃鱼(手铃)带领会众绕经台(“大乘作”摆法)边走边唱,会众拎着写有自己姓名的灯笼,手持五色彩旗跟着佛头转,并接唱佛号。“传庚申”共53句,转53圈。第二天早上“送庚申”,做会结束。[13]

 

那么,根据车教授的介绍,靖江庚申会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靖江庚申会的举办地点是在斋主家里,参会的都是吃斋念佛的老年妇女。她们联合请佛头做会,因费用大,时间长,并不经常举行。

第二,靖江庚申会在庚申日举行,一年举办六次。而每次庚申会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一般为三天。

第三,做庚申会时,斋主家一般在正房的客厅布置经堂,经堂内要悬挂圣轴,摆放“马子”(即菩萨像),摆设香、烛、供品等。每个与会者都准备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庚申灯笼,还有五色彩旗等。

第四,靖江庚申会主要仪式有:庚申日前一夜开始的“迎庚申”,庚申正日的“正庚申”,第二天早上的“送庚申”。仪式由佛头主持,佛头要讲经宣卷,宣讲的经卷有《庚申经()》、《正星卷》、《观音卷》等。会众主要是坐着听,但也有跟随佛头绕经台转动及接唱佛号等仪式。

第五,老年妇女做庚申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身后免堕地狱,庚申灯笼作为死后照路和修行的凭证,可以远离地狱,径上天庭。

 

三、现存民间《庚申经》的分析

 

1.民间《庚申经》分布的地域特征

 

如上所述,中国本土还有《庚申经()》及庚申会遗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其他省市暂未发现。而江浙地区守庚申习俗的遗存,又主要集中于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等地,如江苏靖江市、浙江嘉善县、天台县、临海市等。因此,笔者初步认为,中国民间守庚申习俗的遗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区。

 

吴越文化区主要指古代吴越国所在的地区,位于长江下游一带,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等地,为我国第二大方言区。吴地自古以来就是巫风盛行之地,鬼神信仰浓厚,同时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等各类宗教流传其间,影响深远,形成该地民间信仰庞杂,民间风俗中亦积淀了大量的宗教信仰民俗。加之吴越地区的自然地理呈现水域广大、山区连绵的特点,山区的封闭性使得部分古俗得以保存,这或许是守庚申习俗在此地传承不辍的原因。

 

吴越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庚申信仰盛行之地,唐宋时期就形成了广泛的守庚申习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社会”条记载:“又有善女人,皆府室宅舍内司之府第娘子夫人等,建庚申会,诵《圆觉经》,俱带珠翠珍宝首饰赴会,人呼曰‘斗宝会’。……每月遇庚申,或八日,诸寺庵舍,集善信人诵经设斋,或建西归会。”[14]《梦粱录》所载,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风俗人情。说明在两宋时期,不仅寺庙在庚申日结会诵经,以迎合信众需要,而且达官贵人的女眷们还另外建立庚申会,会上诵《圆觉经》,由于这些夫人俱带珠宝首饰赴会,故被人称作“斗宝会”。这些记载,反映了南宋时期杭州地区庚申信仰的兴盛,以及庚申会习俗的流行。

 

在吴越地区,寺庙或民间举办庚申会的传统一直流传,直到民国时期还非常兴盛。据日本学者福武直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构造》一书中介绍,他曾经在江南三角洲地区调查的时候,看到有“庚申大会”或叫“庚申会”的佛会的举行,说明在20世纪40年代,江南地区仍然盛行庚申会。

 

吴越地区庚申信仰的盛行,从现存《庚申经()》的分布情况也可窥见一端。车锡伦教授于2000年撰有《中国宝卷总目》一书,书中收录了中国国内及海外公私收藏的宝卷1585种,版本5000余种。其中关于《庚申宝卷》和《庚申经》的记载,或许可以反映《庚申经()》的主要流行地域。《总目》中记载了现存于各大图书馆或私人手中的《庚申宝卷》有l2个版本,《庚申经》有3个版本,并且记录了各版本的性质、年代、藏处等信息,据此统计,其中藏自江浙地区(苏州、常州、上海等地)的抄本有6种,藏自北京各大图书馆的抄本有5种,另藏个人手中2种,郑州1种,海外1种。[15]那么,北京和个人手中的藏本因无法查清来源地,我们暂且归入其他地区。除此之外,江浙地区的藏本占有一半左右,这些藏本基本都是从江浙一带采集而来,说明江浙一带是庚申信仰的主要流行地区。另外,笔者在其后出版的一些宝卷书目及田野调查中,也找到一些《庚申经()》的不同版本,这些版本基本都是来自江浙地区。下面根据《中国宝卷总目》及其他资料,将不同版本《庚申经()》的来源地或收藏地列表如下:

 

庚申经卷分布表

 

序号

收藏地或来源地

经名

版本

资料来源

1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庚申宝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姚声斋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2

复旦大学图书馆

庚申宝卷

清光绪十九年樊俊卿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3

苏州市戏曲博物馆

庚申宝卷

清光绪甲午(二十年)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4

苏州市戏曲博物馆

庚申宝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5

李世瑜

庚申宝卷

民国九年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6

上海市图书馆

庚申宝卷

民国三十七年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7

郑州大学图书馆

庚申宝卷

陈镒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8

恽楚材

庚申宝卷

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9

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庚申宝卷

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10

首都图书馆

庚申宝卷

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庚申宝卷

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12

北京大学图书馆

庚申宝卷

旧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13

江苏靖江

庚申宝卷

当代抄本,王国良搜集整理本

《中国靖江宝卷》

14

常熟余鼎君、赵宝元藏本

庚申卷

旧抄本

车锡伦:《江苏常熟的“做会讲经”和宝卷简目》

15

张家港钱泾村王进良藏本

庚申经卷

旧抄本

《中国河阳宝卷集》

16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庚申经

民国七年抄本

《中国宝卷总目》

17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庚申经

民国二十七年抄本,与《解冤经》合订一册

《中国宝卷总目》

18

复旦大学图书馆

庚申经

旧抄本,倪行记抄本《如如宝卷》附载

《中国宝卷总目》

19

江苏靖江

庚申经

当代抄本,王国良抄录

《中国靖江宝卷》

20

浙江天台

庚申经、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送庚申经、接庚申

当代八佛恋人口念本,曹金莲抄本

笔者搜集

21

浙江临海

庚申经

当代抄本,郑小春念诵本

笔者搜集

22

浙江其他地方

庚申经

网站整理本

农村中国网站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版本的《庚申经()》,无论是旧抄本,还是当代抄本,都主要收藏或来源于江浙地区,反映了庚申信仰在吴越文化区的兴盛历史及当代的遗存状况。

 

2.民间《庚申经》的内容分析

 

如上所述,在江浙两省的天台县、临海县、嘉善县、靖江市等地,现在仍有《庚申经》、庚申会的遗存,这是一种民间的诵经建会活动,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地方信仰民俗。这种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是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在其形成、流传和变异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多种多样的地方文化和宗教文化。因此,在江浙民间现存的《庚申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地方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积淀。

 

在历史上,《庚申经》和《庚申宝卷》曾经有很多版本,但是目前还在流行和诵念的不多,就笔者所见,只有天台、临海和靖江本,因此,本文只以这几个版本的《庚申经()》为依据,分析一下现存《庚申经》与道教、佛教及民间宗教的关联。

 

(1)民间《庚申经》与道教的关系

 

现行民间存活的《庚申经》和《庚申宝卷》属于民间信仰的经卷,其内容接近于民间说唱文学,其形式多为七言韵文,其流传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这种经卷与传统的道教和佛教的经典有着巨大差别。比如说,民间《庚申经》的内容与道教经籍中有关庚申信仰的经典的内容完全不同。道教谈及庚申信仰的经典众多,如《太上三尸中经》、《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等,这些经典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体中的三尸会在庚申日上天报告人的恶行,促人减寿,因此必须守庚申以消灭三尸,从而达到延寿长生的目的。但是现存民间的《庚申经》与这些道教经典相比,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不同,而且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有差异,其守庚申的目的不是说消灭三尸,而是为了死后有庚申灯笼照路,免堕地狱。

 

表面看来,民间《庚申经》似乎与道教的经典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民问《庚申经》的形成,是受到道教诸多思想的影响的。首先,“守庚申、去三尸”的思想有所遗存。如“庚申经”这个名称,应该与道教的《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民间《庚申经》劝告世人在庚申日坐庚申,整夜不睡,并且要坐满三年,这与道教所主张的庚申日彻夜不眠、“三守庚申,三尸振恐”等说法是一致的。尽管各种民间《庚申经》中都不见有“三尸”的字眼,但是靖江的《庚申宝卷》在讲述观音老母传授刘素珍《庚申经文》时,特别指出坐庚申的好处就是去除三尸神。文中讲道:

每年六个庚申日,早早思量坐庚申。真心坐守三年整,免了随身三尸神。为人去了三尸神,小灾小晦不上身。[16]

 

这段记载说明,《庚申宝卷》的造作和流传,是受到了道教守庚申、去三尸等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次,民间《庚申经》亦受到道教神灵系统的影响。天台的《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在讲到天上诸神前来查察庚申会中人时,列举的神灵中就有道教诸神。所谓“值日功曹来查察,查察庚申会中人。南斗六司增延寿,北斗七星解难星。”那么,值日功曹、南斗、北斗等都属于道教的神灵系统。另外,在靖江的《庚申宝卷》中,讲到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下凡投胎修行的故事,故事中提到的玉皇大帝、九天玄女、星君、童子等,也都属于道教的神灵系统。

 

(2)民间《庚申经》与佛教的关系

 

民间《庚申经》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佛教的影响更为显著和深刻。

 

首先,贯穿全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世人要拜弥陀和观音。经中反复强调“诚心称念弥陀佛,诚心礼拜观世音”,“一拜佛祖二拜神,三拜南海观世音”,“时时刻刻拜观音”,“阿弥陀佛念千声”等等。并且指出拜佛念经有诸多好处,所谓“观音指点来引路,逍遥快乐上天庭”,“西方路上成佛道,阿弥陀佛度善人”。在靖江的《庚申宝卷》中,讲述了刘仁一家三口一心向佛,“朝念弥陀千声佛,夜念救苦观世音”,所以观音老母下凡,引度刘仁一家登天成仙。总之,在民间的《庚申经()》中,观音和弥陀是最重要的神灵,明显是受到佛教净土信仰的影响。

 

其次,民间《庚申经》的神灵系统主要来自佛教。在天台的迎神经典《接庚申》中,提到要迎接的菩萨有庚申甲子佛、南海观世音、八佛、韦陀、四大金刚等,这些全是佛教的神佛。在《佛说庚申经接庚申经》中,提到前来视察庚申会的神灵有观音大士、善才、龙女、普门大士等,这些也属于佛教的神灵系统。

 

再次,民间《庚申经》在形式上亦受到佛教的影响。如天台《庚申经》在或两句结尾,或四句结尾,都要念诵“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而靖江的《庚申经》在经文的中间,有三称佛号:“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这种念经的方式明显是受到佛教宣卷的影响。

 

(3)民间《庚申经》与民间宗教的关系

 

现存《庚申经》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念诵经文,从内容上看,吸收了佛、道教的诸多因素,又不同于佛道经典。同时,在其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又受到江南地区民间宗教的影响,经文中残留了一些民间宗教的信息。

 

在天台八佛恋人口念的《庚申经》结尾,有一句“南无天玄大保阿弥陀佛”,《接庚申》的结尾也有一句“南无天缘太保阿弥陀佛”,这两个佛号应该相同,应写作“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那么,“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在佛道教的文献中都未发现。不过,在民间宗教先天道的经卷中,却出现了这句佛号。先天道的经卷《皈依进道科仪》中出现有“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这十个字,经中称之为“十字佛”。并且先天道传承有一部《天元古佛救劫大梵王经》,其中宣授《大梵王经》的天元古佛就是“天元太保阿弥陀佛”,所以经中反复宣赞“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17]因此,在天台民间《庚申经》中这句佛号的残留,或许向我们透露了《庚申经》与民间教派的某种关联。

 

如果说天台《庚申经》只有这句佛号,还不能说明什么的话,那么,靖江的《庚申宝卷》则遗留了更多的信息。在靖江佛头张巧生的手抄本《庚生卷》的“结卷”中,这样宣唱道:

一进佛门学□然,二要性命合先天。

三言妙旨非容易,四念弥陀还本愿。

五气朝元真倒转,六门紧闭上了闩。

七字真言常常念,、八卦炼尽紫金丹。

九九练成全刚体,十成功夫见无生。

归家见了无生母,母子团圆不下凡。[18]

 

那么,“结卷”中提到的无生老母,是民间教派的最高神圣。结卷的语言也与民间宗教的经典极其相似,可以肯定,这部分内容与民间教派有着密切的关联,或许,这部宝卷就是某个民间教派改编而成。

 

总之,通过对《庚申经》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这类民间经典及其相应的诵念结会活动,在历史上曾受到道教、佛教和民间教派等多种宗教文化的影响,但又与正统的宗教经典与活动迥然有别。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传播方式。作为地方信仰民俗的一部分,守庚申的习俗在这些地方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传承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会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及地方各类流行文化的冲击,并在碰撞中发生变化,从而使这种古老的习俗历久弥新。

 

注释:

 

[1]《道藏》第22册,第58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2]《大正藏》第54卷,第250页。

[3]《清稗类钞》第十册第4676页,中华书局,1984年。

[4]窪德忠著,萧坤华译《道教入门》第1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5]胡明刚认为,恋人应为“娈人”,“娈人”是浙江天台方言,意为老妇人、老太婆。

[6]“在世”及以下共十四字,底本缺,据曹金莲本补。

[7]“照见天堂地狱门,照得东方如来佛”两句,底本无,据曹金莲本补。

[8]“路程远,西方就是”七字,底本缺,据曹金莲本补。

[9]引自“天台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论坛,网址:http//www.317200.net/thread-24707-1-1.html。本文初稿完成后,曾让胡明刚先生审阅,上述引文是胡先生订正和补充的。

[10]参见汪桂平:《天台百祥庙调查:乡村民间信仰的现状分析》,《宗教人类学》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9年。

[11]金天麟:《浙江嘉善王家埭村“斋天”》,《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1期。

[12]参见《中国靖江宝卷·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13]车锡伦:《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田野调查报告)》,载《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车锡伦自选集》第78-143页,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

[14]《笔记小说大观》第7册,第305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15]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第64-65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16]《中国靖江宝卷》第470页。

[17]参见《皈依进道科仪》,载王见川、林万传主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441-460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此条资料系同事李志鸿提供,特表感谢。

[18]转引自车锡伦:《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田野调查报告)》,《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车锡伦自选集》第81页。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1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