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王孺童:七月十五:佛道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

来源:2012年9月4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2-09-04

 

在我国山东泰安地区,农历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流传至今的民间习俗。(资料图片)

 

831,即农历七月十五,既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又是道教的中元节,还是民间的鬼节,体现了佛、道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奇特融合。

 

佛教经典中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为倒悬,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痛苦之极。盂兰盆节,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节日。

 

《佛说盂兰盆经》中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用天眼通看到他的亡母在饿鬼道中受苦。目连十分伤心,便用钵给母亲盛饭,可每次饭刚送到母亲手里,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因而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助他的母亲,佛就告诉了他救助的方法:必须在农历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功德圆满之日,为七世父母(指今世加过去生的六世在六道轮回时各道的父母,故是一切众生的代名词)及现在父母备办百味饭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如此一来,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现在父母也可添福添寿。

 

我国依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盂兰盆节仪式,始于梁武帝萧衍,其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以此报父母、祖先恩德。宋代之后,盂兰盆之风习依旧,然而盆供之富丽庄严与供养佛僧之情形有所减弱,形成荐亡度鬼之风。

 

道教文化中的中元节

 

道教认为,一年应分为上下阴阳两半,而且构成世界万物的3个基本元素分别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谓为天官,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下半年谓为地官,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主要是用以赦免亡魂的罪;由于地含水,水作用于地,故将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农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主要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道教认为三官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玉帝汇报。三官分别以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不是官员的意思,而是指一种时空流动过程的节段,类似于围棋术语中官子的意思。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在道教经籍和传说里,这一天,地官要拿出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当天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拯救孤魂野鬼,这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民间信仰中的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又是我国民间三大冥界节日之一的鬼节。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说法。

 

民间相传,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农历七月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能嫁娶,也不能搬家等。

 

而农历七月十五鬼节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此时阴气最重,所以当晚不能出门,以免撞鬼。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以免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此外,还要慎重言语,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的话。

 

农历七月十五,我国许多地方都会举办祭祖活动。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的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

 

总之,农历七月十五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和建立了很深的联系。虽然世界上本没有鬼,但确实存在着历史悠久的鬼文化。所以,我们应正视这种文化,而不要执著于本身。

 

(来源:《中国民族报》,引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