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观新时代宗教学研究的十年发展历程,宗教学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新发展阶段,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新时代标准,坚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聚焦文化强国战略和理论强国战略,在思想政治引领、学术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党的宗教工作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要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宗教学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人民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聚焦宗教学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宗教学的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取得较有影响的成就。宗教学界的学者们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学者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以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精神,聚焦中国宗教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致力于推动中国宗教学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对标新时代标准,砥砺奋进,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努力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宗教工作稳步发展。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和多次地方考察调研时,对宗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有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观大局谋大势、指方向明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宗教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九个必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1964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关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宗教学领域有了成建制的学术专业机构,以任继愈先生为第一任所长,带领研究队伍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研究,由此开启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光辉时代。多年来,中国宗教学领域研究学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和科学无神论研究,组织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论坛,举办各种学术座谈,出版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文集。尤其是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以来,学术界更加集中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无神论,每年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近年来,全国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也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或基地,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宗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优良学术传统,关注国内外宗教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新时代的宗教学研究将坚持以“九个必须”为根本遵循,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聚焦宗教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以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为重点任务,展开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总结中国经验,持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以不断推动的理论创新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创新,推动“三大体系”建设和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新时代宗教学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发展和实践创新,推动新时代宗教学的学科体系发展。
新时代宗教学学科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不断积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逐渐形成与时俱进、适应当代形势发展的宗教工作理论体系,涵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研究领域,对中国社会历史及现状与宗教关联的深入分析和透彻了解,为构建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贡献力量。
同时,注重传承和发展宗教学研究的成果,研究领域除了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及道教外,已扩大到犹太教、印度教、民间信仰、少数民族宗教、原生性宗教及新兴宗教等,涵盖了世界宗教各研究领域。研究深度也在向更细化、更接近现实的层面扩展,学科门类涉及宗教史学、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比较宗教学、宗教文化与艺术等。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基督宗教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佛教研究、道教研究、伊斯兰教研究的学科优势突出,成为重点学科,得到重点发展,数字人文宗教与互联网宗教研究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因此,在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党政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和宗教学研究队伍“三支队伍”分别从政策解读、历史比较、学术范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经验总结,基本形成了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重要性、基本要求、主要任务等方面的客观认知和共识,探讨形成诸多新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宗教学研究队伍也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融合发展,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内涵、目的、理论逻辑、实践主体、实现路径等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不少建设性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实践层面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还面临许多具体问题,如何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实践上更需要进一步落地,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国情、教情调查,结合各宗教各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观点与方式方法,进一步解决“谁来化”、“化什么”以及“怎么化”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案。因此,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队伍的时代担当和职责使命。
新时代十年来的砥砺奋进、不断探索中,学术界聚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12年以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为主的一批资深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理论探讨,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系列宗教学理论研究专著,深入探讨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义理研究、实践路径等相关问题研究。此外,在宗教历史及其文献研究方面,在北京大学楼宇烈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杜继文先生、杨增文先生、卓新平先生的指导和推动下,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编出版的15卷本《世界佛教通史》、南京大学主编出版的15卷本《中国佛教通史》、《中国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翻译出版《新编剑桥基督教史》、四川大学的道藏文献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的藏传佛教历史文献研究、武汉大学的现代宗教学术史研究等以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为依托,努力推出系列重要专著,成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代表性重大成果(学术界十年来的重大代表性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应该说,正是宗教学研究的学者们以时代为观照,以史为鉴,善于创新,深入思考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出厚重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思考,有力地推动着宗教学的学科发展。在今后的宗教研究事业中,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优良学术传统,关注当今世界宗教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而努力,推动构建宗教学研究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三、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宗教工作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努力推出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成果,既加强国情调研,关注国内的现实问题研究,又面向国际,围绕群众关切,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学术体系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185页)。
新时代宗教研究遵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聚焦宗教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努力提炼具有原创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理论,努力加强宗教学的学术体系发展。
新时代宗教学研究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以人民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聚焦宗教学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继续夯实优势传统学科发展的基础,不断注重理论创新,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为依托,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宗教中国化研究”“‘一带一路’与宗教风险”“宗教风险研究和评估”“宗教治理”“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互联网宗教研究”“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的文章和专著,形成了系列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时代重要命题理论,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宗教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建设。
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智库的成立可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垂范,积极贯彻落实宗教研究智库建设工作。作为国内研究团队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综合学术水准最权威的宗教学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多年来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海内外宗教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长期持续追踪、调研,撰写大量有影响力的调研报告,始终为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效。2021年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过了世界宗教研究所申请建立宗教研究智库的请示。以世界宗教研究所为依托,整合院内外相关权威专家,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智库,为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提供高效而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自成立以来,宗教研究智库聚焦宗教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广泛成果。其后,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建立了相关的智库和研究基地,积极发挥理论成果转化为智力成果、积极建言献策的作用。
总之,中国宗教学研究将持续推动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发挥优势学科作用,积极推动宗教学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建设,加强对融通中西方有益的学术体系的理解和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宗教学的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的一系列范畴和概念,构建中国自主的宗教学知识体系。
四、聚焦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聚焦新时代坐标,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研究宗教和宗教工作发展规律,努力加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支队伍”建设。
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中加强“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既是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的人才梯队建设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研究人才极度匮乏,宗教学研究始终重视培养队伍,把人才看成研究发展的根本。在队伍建设中,宗教学研究界的各研究机构和高校始终注意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在长期的实践中,人才队伍行列逐渐集合成一个结构严整、梯次配备的科研群体,科研团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科研队伍整体建设成绩显著,团队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对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四个标准”,不断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石。
此外,在研究生培养、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方面也有贡献,与原有的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形成了立体交叉的人才强国培养机制。自1978年起,世界宗教研究所相继得到我国第一批宗教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世界宗教研究所系”,开始招收和培养攻读佛教、道教、基督教、宗教艺术、宗教理论以及儒教专业的学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在招生方面,世界宗教研究系也由单一面向国内转向了国际,从1990年开始陆续招收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198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随后各高校也陆续开始招收宗教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此外,在博士后培养方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后的大批宗教学专业博士后。随着宗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开始培养博士后,大批宗教学专业博士后人数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是中国社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实施三十周年,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宗教学博士后论坛,推动了博士后的理论研究水平,发挥了宗教学博士后流动站制度的“蓄水池”“孵化器”和“聚才盆”作用。回顾世界宗教研究所几十年的人才培养历程,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人才的途径在不断拓宽,研究生教育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准,博士后的科研能力显著提升,逐步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队型人才建设体系。
因此,可以说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十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理论强国战略,遵循新时代人才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努力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不断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
综上所述,新时代十年的中国宗教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中国宗教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不断夯实理论研究基石,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结构,建构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时,不断夯实研究力量,积极加强宗教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共创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未来,中国宗教学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不断增强行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把握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个标准,把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个重点,不断提高“导”的能力,“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确保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
作者:郑筱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重大工程项目“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宗教》2022年第9期
(编辑:许津然)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